正文 第2章 飲食與營養(2)(1 / 3)

人的基礎代謝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目前國際上采用熱能供給量測量方法也是以年齡為主要參數的:20~39歲平均體重,以男性60公斤和女性53公斤的熱能供給量為基礎,逐年遞增。

40~49歲減5%50~59歲減10%

60~69歲減20%70歲以上減30%

不但年齡方麵的原因,老年需求的熱量在減少,而且,老年人的活動與年輕人相比,也大為減少,所需要的熱量也在減少,因而老年的熱量攝取也要減少。高熱量飲食會引起發胖,而發胖會帶來許多麻煩,例如,肥胖的人由於血脂高,除了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及腦血管意外的發病率高外,還會並發膽石症、脂肪肝等。肥胖者的冠心病患病率要比瘦人多5倍,高血壓病比正常體重者患病率高2~3倍,糖尿病的患病率高2倍。事實證明,肥胖已成為縮短人類壽命的一個重要因素,體重超過正常標準30%者,其死亡率比體重正常者要增加50%以上。所以老年人為了身體的健康和長壽,要注意控製體重,老年人理想的體重應比標準體重低15%。為了保證身體健康,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就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掌握好熱能的攝入。

人們可以根據自己每日所需要的熱能來確定自己一天應該吃多少食物。根據新陳代謝的測驗來決定自己應該吃多少是最科學的,但是,平日要求大家都這麼計算起來也是挺麻煩的。一般大家都是用一個最簡單的也最實用的自身體驗來確定是否攝取到足夠的熱量,那就是吃飽了沒有。可是吃飽了沒有,卻是一個非常難以回答的問題,飽的感覺因人時而不同;有的人不吃得彎不不腰,不認為是飽;有的人則是憑一時高興,可以連吃好幾大碗,否則連看都不看一眼,至於是不是吃得過多,不到肚子發脹是沒有自我感覺的。

到底怎樣算是吃得合適呢?不然是不多也不少。吃得過多,會造成營養過剩,加重身體負擔,不利於身體健康;吃得過少,滿足不了身體的需要,影響身體正常運轉,對身體健康也不利。下麵向老朋友介紹一個檢驗吃得是否不多不少正合適的簡便方法,大家可以參考。

1.每天起床前,握握手,如果感覺握手吃力,像是發脹的樣子,那麼昨晚肯定是吃多了。這是因為細胞吸收了過剩的營養,沒有完全消耗和消化,被脹得滿滿的,很想把過多的部分排掉,才有如上感覺。

2.如果睡覺時流口水,也表示吃得過多。如此繼續發展下去,舌頭在夜間會腫脹,甚至有血痕現象發生。這時你看鏡子,會發現舌頭呈薄紫色,倘又碰上有齒槽膿漏,則口臭難聞。

3.值得注意的是,倘若你血中有太多的營養,體內消化腺的分泌會自動減少,唾液也跟著減少,於是感到口幹,舌頭運動不靈,這也是吃多了的表現。秋冬之季人們飯量的增加往往超過需要的程度,這時口舌發幹,有時甚至裂開,並不完全是缺乏維生素B1、B2和C的關係,有人認為這是由胃腸負擔過重引起的。

第二節老年人如何挑選適宜的營養素

人體合理營養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根據人的身體生長發育、從事各種活動和環境變化等情況,適當地補充供給各種營養,使人體保持營養的平衡,從而達到科學飲食的目的,這就是合理營養。

一、人體合理營養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四個方麵:

1.食物要多樣化,不要偏食。任何一種食物都不可能包括所有的營養物質,有的可能含蛋白質多一些,有的可能含維生素多一些,因此,飲食要合理搭配食物,不可偏食。否則,體內就可能缺乏某種營養物質,長此以往就可能導致身體營養失調。年輕人由於生機旺盛,新陳代謝能力強,如果因偏食而造成了不良後果較易補償。而老年人由於各種組織器官機能失調,功能衰退,並且一般都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偏食而帶來的營養缺乏的後果是很難挽回的。盡管生活越來越好,但是我們仍然提倡中華民族的傳統飲食結構,即以五穀雜糧為主食,肉菜蛋豆和水果為副食,葷素搭配,食物多樣,注意全麵攝取營養,才能利於延年益壽。

2.不能食用有毒物質。一些腐爛變質的食物、一些含有互素的食物(如河豚、有毒真菌等),食用後有毒物質有損人體健康。剩菜剩飯一定要保存好,不要食用變質的食物,夏季尤其注意,寧可少吃一口,也不要使其對身體造成傷害。現在,許多農作物噴施了大量的化肥和農藥,老年人在食用時,注意飲食衛生,生食蔬菜水果,最好選擇天然無公害的綠色食品,和件不允許的話,也要將生吃蔬菜水果徹底清洗,用清水多泡一會兒再食用。

3.營養物質的比例應該合適。從人體結構和活動的需要來看,人體需要補充的食物大體上是有一定比例的,比如蛋白質、脂肪和糖這三種物質在人體中的比例,蛋白質約占12.5%,脂肪約占25%,糖約占62.5%,即1:2:5。哪種物質補充過多都會影響健康。老年人在營養方麵有著特殊的要求,概括地說,就是低熱量、低脂肪、低糖類,保證充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以及適量的無機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