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運動與健身(5)(1 / 3)

預備姿勢:立正,兩腳腳尖並攏。

(1)左腳向左踏出一步,兩腿彎曲成馬步,上身挺直,兩臂於胸前十字交叉,右臂在外,左臂在內,手指張開,頭向左轉,眼看右手。

(2)左手握拳,食指向上蹺起,拇指伸直與食指成“八”字撐開,左拳緩緩向左推出,左臂伸直,同時右手握拳,屈臂用力向右平拉,作拉弓狀,肘尖向右側挺,兩眼注視左手食指。

(3)左拳五指張開,從左側收回到胸前,同時右拳五指張開,從右側收回到胸前,兩臂十字交叉,左臂在外,右臂在內,頭向右轉,眼看左手。

(4)右手握拳,食指向上翹起,拇指伸直與食指成“八”字撐開,右拳緩緩向右推出,右臂伸直,同時左手握拳,屈臂用力向左平拉,似拉弓狀,肘尖向左側挺,兩眼注視右手食指。

作用:該段重點在胸部,通過擴胸伸臂可以增強胸肋部和肩臂部肌肉,加強呼吸和血液循環。

3.調理脾胃單舉手

預備姿勢:立正,兩臂自然下垂。

(1)左手翻掌從左側上舉,五指並攏,指尖向右,掌心向上,左臂用力挺直。同時右手指尖向前,掌心向下,用力下按。

(2)左手從左側落下,掌心下按,指尖向前。同時右手翻掌從右側上舉,五指並攏,指尖向左,掌心向上,右臂用力挺直。

作用:該段是一手上舉,一手下按,上下用力對拉,使兩側內髒器官和肌肉進一步受到牽引。特別是使肝、膽、脾、胃受到牽拉,使胃腸蠕動和消化功能得到增強,久練有助於防治胃腸病。

4.五勞七傷望後瞧

預備姿勢:立正,頭正直,兩臂下垂,兩手掌心緊貼大腿旁。

(1)挺胸,兩肩稍向後引,同時頭慢慢向左轉,眼看左後方。

(2)頭肩還原至預備姿勢,眼看正前方。

(3)與1相反方向。

(4)同2。

作用:該段是頭部和眼球的運動,能增加頭部血液循環,增強頸部肌肉和頸椎活動,對由於精神活動過度強烈而造成的神經功能紊亂有良好的調節作用,並能消除疲勞,改善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患者的平衡功能,減輕眩暈感覺,預防和治療老年頸椎病。

5.搖頭擺尾去心火

預備姿勢:兩腿分開,相距約三腳長,屈膝成馬步。兩手扶膝,虎口向裏,上身挺直。

(1)上身向左前方俯深屈,頭隨而垂下,並向左側作圓形擺動(搖頭),同時臀部略向右擺(擺尾),然後複原至預備姿勢。

(2)上身及頭從左後方作圓形擺動而停止於後伸位,然後複原至預備姿勢。

3、4向1、2的相反側及相反方向動作。

作用:該段是全身性動作。搖頭擺臂,旋轉身體,可提高全身各器官、各係統的功能,發汗去熱,除去心火。對交感神經緊張引起的失眠盜汗有良好作用。

6.兩手攀足固腎腰

預備姿勢:立正。

(1)上身緩緩向前深屈,腰挺直,小腿不打彎,同時兩臂垂下,兩手能摸到足尖,頭略抬起。

(2)複原。

(3)兩手放在背後,以後掌抵住腰骶部,上體漸漸向後仰。

(4)複原。

作用:該段以活動腰部為主,腰是全身運動的關鍵部位,腎為先天之本,是維持人體生命和生長發育的基本物質。堅持練兩手攀足可使腰肌充分伸展,使腰部各組織器官,特別是腎髒、腎上腺等得到增強,既有助於防治常見的腰肌勞損等病,又能增強全身機能。但高血壓病和動脈硬化患者,頭部不宜垂得太低。

7.攥拳怒目增氣力

預備姿勢:兩腿分開站立屈膝成馬步,兩手握拳放在腰旁,拳心向上。

(1)左拳向前方緩緩用力擊出,臂隨而伸直(臂伸直時拳心向下),同時右拳用力緊握,右肘向後挺。兩眼睜大向前虎視。

(2)左拳收回腰旁,複原。

(3)4同1、2,換右拳。

作用:該段要求拳頭緊攥,腳趾用力抓地,全身用力,聚精會神,瞪眼怒目,使大腦皮層和植物神經激發興奮,加強氣血的運行。長期如此鍛煉,會促進肌肉發達,體力逐漸加大。

8.背後七顛百病消

預備姿勢:立正,兩腳尖並攏,兩拳心貼於大腿外側。

(1)挺胸,膝繃直,頭用力向上一頂,同時兩腳跟盡量離地提高。

(2)腳跟放下,複原。

作用:該段要求放鬆,使全身各器官、各係統受到輕微震動而複位,對慢性疾病有效。

八段錦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長期練習,可以強身健體,益壽延年。

二十五、如何預防人體老化

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新陳代謝減慢,體內各組織器官隨之老化,為了預防人體老化,老年朋友可以試著做做健身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