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要敬畏(1)(1 / 3)

中國的城市建設用二十年時間走過了許多國家幾百年走過的道路,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不少問題,房價問題就是表現之一。不問原因,隻談結果的做法隻會令問題越辯越混亂。人們的態度直接影響了人們的行為方式和生活環境,懷有一顆敬畏之心,審慎地對待發展、市場和未來,才不會被討論房價的強音壓過一切長遠、理性的思考,才能將關注點扳回對城市規劃的思考和對優秀建築的追求上來。

究竟是什麼影響了房價?

周末帶小孩去一個小區上課。小孩在上課,我在小區裏跑步,完成每天一萬步的計劃。沒想到的是,我的出現讓小區內突然緊張起來。

“房地產商來了!”“潘石屹來了!”“要拆我們家的房子了!”

這些信息在小區內通過電話、短信等各種渠道快速傳播著。這是一個“小產權小區”,不久前政府剛貼出公告,要拆他們的房子,於是他們組織起來了:有領導小組,有負責收集文件資料的,有專門負責去政府請願的,有專門負責談判的。領導小組組長來見我,我反複表示,我沒有任何拆你們家房子的意思,我隻是陪小孩到小區來上課的。領導小組組長帶我到了他家,他們家的房子是自己蓋的,從外麵看,是用紅磚砌的,沒有柱,也沒有圈梁的三層樓,我很擔心他們家房子的安全。他告訴我不用擔心,梁和柱都包在裏麵了,紅磚隻是在外麵貼了一層,是裝飾。不知道有沒有經過國家建築質量檢驗部門的檢驗。現在整個小區人心惶惶,所有人想盡一切辦法保衛自己的家園。“小產權”這種房子得不到法律的保護,隻能靠他們自己組織起來保護。走出這個小區,想起來都後怕,感覺自己像“鬼子進村”。

有一次去一個朋友家做客,他家所在的小區,是開發商把土地抵押後,在沒有預售證的情況下銷售的。朋友住了幾年後,法院突然貼出公告,說這房子要拍賣。全小區行動起來了,一樣地有領導小組,有負責公關的,有負責上訪的。所有人在為保衛自己的家園而工作和戰鬥著。

從這兩個我身邊的例子不難看出,房子是現在生活在城市裏的人最關心的問題,房價是大家關心的焦點,關心程度遠遠超過了糧價、肉價和衣服價格,房地產行業也成了矛盾最集中的行業,房地產商更是成了眾矢之的。偶爾也有人抱怨地方政府高價出讓土地,但土地價格不直接麵向消費者,所以地價遠沒有房價敏感。

究竟是什麼影響了房價?引發房地產糾紛的深層原因是什麼?應該說根源還在土地。房地產的核心是土地,影響房價最核心的因素也是土地。幾年來,房地產商被動地被土地政策牽著跑。土地,讓一批房地產商賺了大錢,也讓一批房地產商虧了血本。隻不過虧了血本的房地產商默默地死去了,不為大眾所知。

從大的土地政策上看,未來二十、三十年時間,中國將有幾億人(有專家預測是6億人)要從農村搬到城鎮來,這一定是人類曆史上最大規模的遷移。

英國和法國兩個國家加起來才1.2億人,這就是說相當於有幾個英國和法國的人口要在城市化的過程中完成遷移。這一定需要更多的城市用地來解決他們的居住、就業、上學、購物問題。如果土地政策不能與這種大遷移配套的土地供應量相匹配,矛盾就會爆發出來,表現形式就是土地價格上漲,帶動房價上漲,違法的“小產權房”的事件就會不斷地發生,成為中國城市化進程的阻力,引發一係列的矛盾。與之相對應的是,農村土地出現空置,我們看到有一些山區,隻有留守的兒童和老人,青壯年都出去打工了,大麵積的住房處在空置狀態。

中國的城市化是發展特大型城市,還是以中小型城鎮發展為主,這是兩種不同觀點,兩種觀點都有它們的道理。事實上,中國的城市化是大規模發展特大型城市,北京、上海、廣州的發展要比中小型城市快得多,這些特大型城市的房價也貴得多。房地產成為中國城市化走勢的風向標。在中國經濟發展的現階段還是聚合產生效益,也許下一步將會走向分散產生效益的階段。這個階段什麼時間到來,不是通過書本上或數學模型上的推導,而是依靠市場,市場會給我們傳遞準確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