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要敬畏(1)(2 / 3)

目前,房地產行業的糾紛主要集中在兩個問題上:房地產商逾越法律框架的土地儲備和小產權房。房地產商囤積土地,是根據目前土地政策預測未來,把寶押在土地供應不足、奇貨可居的假設上;“小產權房”是不合法地取得土地,冒法律風險,在農村的集體土地上建房子、銷售房子。十幾年來,小產權房越禁越多。

這些問題的根源在哪?我認為今天我們遇到的所有房價問題的根源在土地,房價隻是土地出現問題的表現形式。

地產業之癌

2010年,我在《鳳凰周刊》創辦10周年論壇上的發言中提到,房地產行業經過了甚囂塵上、泥沙俱下的高速發展的年代,現在已經到了沉澱的年代,即回到房地產的本質:為社會和人們提供好的、符合時代特征的建築產品,並以此推動社會的進步,其餘的利潤、稅金、股價等都是為社會提供產品之後的衍生產品,是給人們提供的一種對企業的評價方式,社會對好產品的回報而已。

可惜的是,中國的房地產並沒有沉澱下來。中國的城市建設用二十年時間走過了許多國家幾百年走過的道路,發展的速度太快,衝得太猛,慣性太大,刹不住車。一時間,大量企業和行業的資金湧向房地產行業,這並不是什麼好事。人得癌症是因為細胞失去記憶和約束,瘋狂生長為癌細胞,並轉移,最終導致生命枯竭,直至死亡。一個行業大量集中全社會的資金,就如同人得了癌症。1999年我去美國時,全社會的錢都在往互聯網行業集中,很快互聯網泡沫就爆了。現在的情景有些相似,人們對房地產的關注度,對房價討論的強音壓過了一切長遠、理性的發展。

我從來都不願意隻談房價,因為房價是果,不是因,隻談結果不去分析原因是沒有意義的,隻會令問題越辯越混亂。影響房價的原因有兩條:一是供應,二是需求。

第一,房子的供應主要取決於土地的供應,多年來土地供應一直受到限製,許多城市每年的土地供應計劃都不能完成任務,造成了今天一些城市房子供不應求的現象。農村集體土地不能用於城市建設,這條法律把中國土地一分為二。在城市化大規模推進的過程中,應該將中國的土地合二為一,實現國家土地在法律上的統一,結束因為各種曆史的因由造成的農村人和城裏人的區別、農村土地和城市土地的區別,統籌兼顧、和諧發展。同時,拆遷的困難影響了現有存量土地的供應,拆遷中惡性事件時有發生,解決的辦法是要盡快出台拆遷方麵的法律,讓所有人的行為有法可依,沒有別的出路。

第二,需求大。房子需求大,有許多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市場上錢多,四萬億救市資金,寬鬆的貨幣政策都促進資金大量流入房地產,居民手中還有幾十萬億存款。如果住房的首付從兩成提高到三成,相當於5倍撬動需求的杠杆變成了3倍;如果大跌行情的股票收市後,出台首付提高到五成的政策,則

相當於杠杆倍數從3倍降到了2倍,房價馬上就會立竿見影地降下來。當然提高0.25%的存貸款利率,也會見到一點成效。其餘的辦法,如限製一個家庭隻能新購買一套住房,都是臨時性的補救措施,不僅不治本,還有不少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