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以《古詩十九首》為代表的五言詩(2 / 2)

其三,善用比興,言近旨遠,語短情長。比興是寫作詩文常用的修辭手法。比,可以加深文意;興,可以掀起聯想,同樣增廣原文的涵義,撇除了穿鑿附會的解說。《古詩十九首》繼承和發展了《風》、《騷》的比興手法,襯映烘托,著墨不多,言近旨遠,語短情長,用得意境深遠、貼切自然。如:“冉冉孤生竹,結根泰山阿。”用柔弱、孤單、生長在泰山山坳的竹興起下文顧影自憐、閨中寂寞的新婚少婦——“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過時而不采,將隨秋草萎”。抒發了青春不長,紅顏易老,自傷遲暮的感慨。

其四,語言生動簡潔。《古詩十九首》描寫簡練生動。不論抒情還是寫景,都著墨不多而含義豐富。

其五,文字清新自然。《古詩十九首》吸收了民間歌謠的語言特色,呈現出一種生動、流暢、自然的風格。

其六,善用疊詞,音調和諧,節奏鮮明。《古詩十九首》善用疊詞。《古詩十九首》中有十三首用疊字三十一處,共用了二十一個疊字。特別是“青青河畔草”十句中連用了六個疊字:“青青河畔草,鬱鬱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生動地描繪了欣欣向榮的環境,刻畫了少婦的風姿神態。

挑戰擂主

後世是如何評價《古詩十九首》?

千百年來,多少人對《古詩十九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太多溢美之詞和精辟的評點。

劉勰《文心雕龍·明詩》:“觀其結體散文,直而不野,婉轉附物,怊悵切情,實五言之冠冕也。”

鍾嶸《詩品》:“古詩,其體原出於國風,陸機所擬十四首,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其外《去者日已疏》四十五首,雖多哀怨,頗為總雜,舊疑建安中曹、王所製。《客從遠方來》、《橘柚垂華實》,亦為驚絕矣。人代冥滅,清音獨遠,悲夫!”

胡應麟《詩藪》:“詩之難,其《十九首》乎!蓄神奇於溫厚,寓感愴於和平,意愈淺愈深,詞愈近愈遠。”

方東樹《昭昧詹言》:“用筆之妙,翩若驚鴻,宛若遊龍;如百尺遊絲宛轉;如落花回風,將飛更舞,終不遽落;如慶雲在霄,舒展不定。此惟《十九首》、阮公、漢、魏諸賢最妙於此。

王國維《人間詞話》:“‘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寫情如此,方為不隔。”

朱自清《古詩十九首釋》:“《十九首》可以說是我們最古老的五言詩,是我們詩的古典之一。所謂‘溫柔敦厚’、‘怨而不怒’的作風,《三百篇》之外,《十九首》是重要的代表。直到六朝,五言詩都以這一類古詩為標準;而從六朝以來的詩論,還都以這一類詩為正宗。《十九首》影響之大,從此可知。”

幸運擂台

《古詩十九首》之《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劄劄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複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