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導遊
大家好,在這一章裏,我們將帶你去了是指盛唐詩人的山水田園詩。
盛唐時期,詩歌進一步繁榮。根據詩歌的語言風格和作品內容的不同,出現了許多的流派。其中以山水田園詩派和邊塞詩派最為著名。山水田園詩派作品的內容以描寫山水景致和田園生活為主,語言清新優美。代表詩人詩盟浩然和王維。
山水田園詩派,是盛唐時期的兩大詩派之一,這一詩派是陶淵明、謝靈運、謝藥的後繼者,他們擅長描繪山水田園風光而著稱,在藝術風格上也比較接近,通過描繪幽靜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寧靜的心境,或隱逸的思想,因而被稱為“山水田園詩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維、常健、祖詠、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王維和孟浩然,也成為“王孟”。
王維和孟浩然大都以描寫恬靜悠然的自然風光為主,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歌詠,或流露不願同流合汙的情緒,或表現隱逸避世的消極思想。
幽居襄陽鹿門山的孟浩然,寄情山水,一生不仕,是封建時代少有的流名千古的布衣詩人之一。李白有詩《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鬆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孟浩然乃真隱者。古代士人“達別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他選擇了第二條路,清心寡欲,淡泊寧靜地陶醉於自然山水之中,追求詩歌的最高境界——自然美。他的詩近於陶詩,而又自有風格。“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驚濤來似雪,一坐凜生寒”這類氣象雄渾的詩並不多見。有代表性的還是那些呈現著清寂、冷峭意境,深印著隱者情調的詩作。他詩寫隱者的情懷:“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天。”。(《秋登蘭山寄張王》)他詩寫田家的歡趣:“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林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麵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過故人莊》)清寂冷峭的意境,自然恬淡的情趣,然而掩飾不了內心的孤清和寂寞。
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大多運用五言格律的形式寫作,在當時已極富盛名,在他的詩中有壯闊山川景色的描繪,有山林隱逸者幽居情景的描寫,有旅途情景的敘述,也有田園農家的生活的反映,如《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的“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詩人從大處落墨,格調雄渾,氣勢磅礴,洞庭湖壯麗雄偉的景色得到了含蓄而有力的表現。
王維寫過政治詩,邊塞詩,但能反映他獨特成就的還是他那別有勝景的山水田園詩。他目睹了官場傾軋,世情翻覆,並且自身也體驗到了仕途的沉浮不定後,“願得燕弓射天將,縱死猶聞俠骨香”功業心和熱情迅速冷卻下來。中年以後,即抱持了“漆園非傲吏,自闕經世務。但寄一微官,婆娑數株樹。”的生活態度,內隱外仕,選擇了一條亦官亦隱的生活道路。他的山水田園詩,既是個人心靈的寫照,也是時代思潮在詩國的投影。
王維山水詩,既有雄渾壯觀的自然景象,更多見清逸雅致的山水畫麵。如:《漢江臨泛》“楚塞三湘樓,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再如《終南山》“太乙還天都,連山到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入處宿,隔水問樵夫。”前一首詩,寫江漢風光,運用了水墨山水的造境和運筆,大處落墨,勾勒出江漢雄渾壯闊,水天一起浮動,山色若有若無的景色。後一首詩,寫終南山的勝境,意象朦朧,含蘊極富,山中的青嵐疊翠,千岩萬壑盡都籠罩於茫茫“白雲”,蒙蒙“青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