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以關漢卿為代表的元散曲(1 / 1)

我是導遊

大家好,我這一章裏,我們將帶你去了解以關漢卿為代表的元散曲。詩歌在元代以元曲的形式出現,一般認為元曲分為雜劇和散曲兩大類。其中,雜劇經過發展成為我們今天的戲曲,而散曲的形式和我們傳統意義上的詩歌相吻合。

從音樂意義上來說,散曲是元代流行的歌曲;從文學意義上來說,他是一種具有獨特語言風格的抒情詩。散曲和詞的關係最為密切,體製也最接近,都屬於有固定格律的長短句形式。所以,有人稱散曲為“詞餘”。但是散曲和詞的差別有是很大的。說及散曲的興起,首先要考慮宋詞的情況。詞原來是民間的歌曲,後來完全脫離了音樂,成為單純的書麵文學創作。與此同時,民間對娛樂歌曲的需要並沒有中止,在宋代實際上還有許多俗謠民曲在流傳。從金人入主中原到元人統一全國,少數民族的音樂大量流入,漢族地區原有的音樂便與這種外來音樂相結合,產生“北曲”,即後來所說的“元曲”。其後這種曲子一麵用於雜劇,成為劇中的唱詞,一麵作為獨立的抒情樂歌,也就是“散曲”。

散曲分為小令和套數兩類。小令一般用單支曲子寫成,而套數是用宮調的兩支以上的曲子寫成。

散曲大量運用俗語和口語,包括“哎呦”、“咳呀”之類的語氣詞。散曲的句法大都比較完整,不大省略虛詞語助之類,句與句的銜接也比較連貫,一般在精煉含蓄方麵不太講究。散曲常常通過一個短小的情節,寫出人物正在活動著的情緒。

我是擂主

散曲和詞在格律上有什麼特點?

一是元曲韻腳較密,很多曲牌是句句押韻,而且不能轉韻,顯得節奏緊促。

二是韻部按當時北方的實際口語劃分。

三是韻腳可以平仄通協。

四是散曲的對仗的變化較多,除了通常的兩句相對,還有三句對以及四句之間兩兩相對。

五是句式變化較。

六是添加襯字,字數從一個字到十幾個字不等。

挑戰擂主

關漢卿的代表作是什麼?

南呂·一枝花·不伏老

【一枝花】攀出牆朵朵花,折臨路枝枝柳。花攀紅蕊嫩,柳折翠條柔,浪子風流。憑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殘柳敗休。半生來折柳攀花,一世裏眠花臥柳。

【梁州】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願朱顏不改常依舊,花中消遣,酒內忘憂。分茶竹,打馬藏鬮;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閑愁到我心頭!伴的是銀箏女銀台前理銀箏笑倚銀屏,伴的是玉天仙攜玉手並玉肩同登玉樓,伴的是金釵客歌《金縷》捧金樽滿泛金甌。你道我老也,暫休。占排場風月功名首,更玲瓏又剔透。我是個錦陣花營都帥頭,曾玩府遊州。

【隔尾】子弟每是個茅草岡、沙土窩初生的兔羔兒乍向圍場上走,我是個經籠罩、受索網蒼翎毛老野雞T踏的陣馬兒熟。經了些窩弓冷箭U槍頭,不曾落人後。恰不道“人到中年萬事休”,我怎肯虛度了春秋。

【尾】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鑽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會圍棋、會蹴V、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那,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

幸運擂台

元散曲重要作品有關漢卿《南呂·一枝花·不伏老》、姚燧《越調·憑闌人》、喬吉《雙調·水仙子·尋梅》、張養浩《潼關懷古》、馬致遠《天淨沙秋思》《雙調夜行船秋思》、睢景臣《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張可久《中呂紅繡鞋天台瀑布寺》《正宮醉太平無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