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反共頑固勢力,就是對以蔣介石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反共投降政策采取堅決鬥爭加以孤立。頑固派采取兩麵政策,一麵主張團結抗日,一麵又執行摧殘進步勢力的極端反動政策,作為將來準備投降的步驟。我們應盡可能爭取他們留在抗日統一戰線裏麵,又必須同他們的反共投降政策作思想上政治上軍事上的堅決鬥爭。這就是我們對付頑固派兩麵政策的革命的兩麵政策,是以鬥爭求團結的政策。同頑固派鬥爭,是團結一切抗日力量、爭取時局好轉、避免大規模內戰不可缺少的手段。同頑固派鬥爭,必須注意有理、有利、有節三個原則。有理即自衛原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這就是鬥爭的防禦性。有利即勝利原則,不鬥則已,鬥則必勝,決不可舉行無計劃無準備無把握的鬥爭。這就是鬥爭的局部性。有節即休戰原則,對頑固派鬥爭應適可而止,決不可無止境地每日每時地鬥下去,決不可被勝利衝昏自己的頭腦。這就是每一鬥爭的暫時性。堅持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就能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派,並使頑固派爾後不敢輕易向我們進攻,不敢輕易同敵人妥協,不敢輕易舉行大內戰。這樣,就有爭取時局走向好轉的可能。

毛澤東強調,在目前反共高潮的形勢下,我們的政策有決定的意義。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決不會變更。現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既不是一切聯合否認鬥爭,又不是一切鬥爭否認聯合,而是綜合聯合和鬥爭兩方麵的政策。鬥爭是團結的手段,團結是鬥爭的目的。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在統一戰線中,決不能重犯一切聯合否認鬥爭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也不能重犯一切鬥爭否認聯合的"左"傾機會主義錯誤。毛澤東提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十項原則:(1)一切抗日的人民聯合起來,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2)統一戰線下的獨立自主政策,既須統一,又須獨立。(3)在軍事戰略方麵,是戰略統一下的獨立自主的遊擊戰,基本上是遊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4)在和反共頑固派鬥爭時,是利用矛盾,爭取多數,反對少數,各個擊破,是有理、有利、有節。(5)在敵占區和國民黨統治區的政策,是一方麵盡量地發展統一戰線的工作,一方麵采取隱蔽精幹的政策;是在組織方式和鬥爭方式上采取蔭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政策。(6)對於反共頑固派是革命的兩麵政策,即對其尚能抗日的方麵是加以聯合的政策,對其堅決反共的方麵是加以孤立的政策。(7)對於國內各階級相互關係的基本政策,是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反共頑固勢力。(8)對漢奸親日派也應以革命的兩麵政策對待之,對其親日的方麵加以打擊和孤立,對其動搖的方麵加以拉攏和爭取。(9)既須對反對抗日的親日派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和主張抗日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加以區別,又須對兩麵派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和兩麵性較少的民族資產階級和中小地主、開明紳士加以區別。(10)既須對日本帝國主義和其他帝國主義加以區別,必須將德意帝國主義同英美帝國主義加以區別。毛澤東還具體製定了共產黨關於政權組織、勞動、土地、稅收、鋤奸、人民權利、經濟、文化教育、軍事等各項具體政策,強調指出,惟有實行上述各項策略原則和具體政策,才能堅持抗日,發展統一戰線,爭取時局好轉。

毛澤東製定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原則和各項政策,充分體現了無產階級堅定的原則性和鬥爭藝術的靈活性巧妙結合,對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克服黨內"左"右傾錯誤傾向,保證抗日戰爭的勝利,起了重大作用。

汪偽國民政府成立

汪偽國民黨六大召開後,汪精衛以偽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身份,開始了組建偽中央政府的活動。

年1月23日至26日,新老漢奸在青島開始了籌建偽中央政府的談判。參加會議的有汪精衛派代表汪精衛、周佛海、褚民誼、林柏生等,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代表王克敏、王揖唐、朱深、齊燮元等,偽中華民國維新政府代表梁鴻誌、溫宗堯、陳群、任援道等。會上,周佛海與偽蒙古聯合自治政府代表李守信會談,簽訂了蒙古自治政府之地位及與中央政府關係的書麵協定。會議決定了偽中央政府大綱、政綱及政策,決定偽政府名稱為國民政府,國旗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首都定為南京。會議決定中央政治會議於3月初在南京召開,偽中央政府於3月中旬成立。會議還對《華北政務委員會組織條例》、偽臨時及偽維新兩政權、《中央政治委員會組織條例》、《國民政府機構預定一覽表》,以及關於召開國民大會和實施憲政等問題,或原案通過,或授權汪精衛提交中央政治會議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