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二二八"起義
淪為日本殖民地長達50年之久的寶島台灣,在日本宣布投降之後,於1945年10月17日回歸祖國。台灣人民對重新回到祖國懷抱感到歡欣鼓舞,可是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卻使他們重新陷人水深火熱之中。這樣,台灣人民為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進行了英勇的鬥爭。
蔣介石在收複台灣之後,決定對台灣實行特殊的政治建製和經濟建製,實現"政治、軍事的絕對獨裁統治",實行"統製經濟和內地隔離的政策"。在行政上,設立"台灣行政長官公署",規定行政長官掌握軍事、行政和司法大權。被任命為行政長官的陳儀,兼任警備司令,在台灣建立起特務統治。在經濟上,國民黨政府"接收"了台灣90%的企業和70%以上的耕地,並沿用了日本的專賣製度,設立貿易局和專賣局,獨攬內外貿易和煙酒專賣的權利,壟斷了全島的經濟。在國民黨政府反動統治之下,台灣經濟同祖國大陸一樣,物價飛漲,經濟一片凋零。批發物價指數,以1937年6為基數,從1945年11月到1947年1月,糧食由3323元增加到21058元,衣服布匹由5741元增加到24483元,燃料也由963元增加到14091元。日本投降時的1945年9月,1元台幣可買10斤大米,而到1946年12月,卻要用120元台幣才能買到10斤大米。這樣,從1945年10月至1946年12月僅一年零兩個月時間內,台灣物價即飛漲了100多倍。另外,由於國民黨政府官僚資本的劫奪和壟斷,台灣中小企業被排擠,致使大批工廠倒閉,生產下降,農業歉收。1946年底,台灣600多萬人口中,竟出現約80萬失業工人和300萬饑寒交迫的農民。
與此同時,美國根據其同國民黨政府簽訂的一係列條約協商,也將其黑手伸向台灣:設立領事館、新聞處,派遣"美國經濟考察團",控製台灣的石油、黃金、鐵、銻等礦藏的開發權,取得經營台灣鋁業、糖業的特權,進行大規模的經濟掠奪。美國飛機、軍艦大肆在台灣空中、海麵活動,並享有使用基隆、高雄海港的特權。因而台灣逐步淪為美國在遠東的軍事基地和經濟市場。
這一切,使台灣人民重新陷入苦難的深淵,當時流行著"轟炸驚天動地,光複歡天喜地,接收花天酒地,政治黑天黑地,人們呼天喚地"的民謠。台灣人民為反抗國民黨政府反動統治和美國的奴役,進行了不斷的鬥爭。到1.947年2月,終於爆發了"二二八"起義。
月27日晚,省專賣局專員葉德根帶領9名武裝緝私員,在台北延平北路以"逃稅"為名,將女香煙攤販林江邁的6000元現款和幾十條香煙搶走,並以槍一柄砸傷林的頭部。此舉引起市民公憤。接著,緝私員傅學通開槍擊斃抱打不平的市民陳文溪。群眾怒不可遏,立即湧向國民黨台北市警察局請願,要求嚴辦凶手,但請願不果。這一震動台灣的"緝私血案",成為台灣"一一一&,’起義的導火線。
月28日,台北市民舉行罷市、罷工和遊行示威,高呼"打倒國民黨一黨專製政府"、"建立台灣民主自治政府"、"建立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等口號,到台灣行政長官公署請願,提出懲凶、賠償及撤銷專賣局等五項要求。而守衛軍警競開槍打死打傷多人。這一鎮壓,遂使請願、示威等行動發展為武裝起義。起義者包圍長官公署、省專賣局等機關,占領省廣播電台和郵電通訊機關,通過電台向全省宣布,台北市民已經起義,呼籲全省人民給予支援,要求各縣市亦舉行起義。在隨後幾天裏,台北起義者封鎖要道,斷絕台北與外地交通,組織學生軍,成立台灣自治同盟,組織"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致電蔣介石,提出"重用台省人材"、"專賣局廢止"、"縣市長民選"、"勿用武力彈壓"等項要求。
"二二八"起義迅速發展到全省。2月28日晚,臨近台北市的基隆市、台北縣首先響應,進攻國民黨軍隊駐地,襲擊軍用倉庫。3月1日,新竹、彰化起義,襲擊警察派出所,搗毀國民黨市黨部及機關多處。3月2日,後來成為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的領導人謝雪紅領導台中地區起義。3月3日,台南地區起義,起義者控製了高雄市政府,建立"台灣革命軍高雄支隊"。3月4日,台東地區花蓮、屏東起義,攻占軍警憲機關。至此,整個台灣省除澎湖因受國民黨海軍鎮壓,未能武裝起義外,各地都實行了起義,各級國民黨政權大多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