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二二八"起義,行政長官陳儀一麵使用緩兵之計,答應要"恤死撫傷,依法懲凶",以此緩和起義者的反抗情緒,一麵急電蔣介石呼救:"奸匪煽動,挑撥政府與人民問之感情,勾結日寇殘餘勢力,致無知平民脅從者頗眾。祈即派大軍,以平匪氛。"蔣介石馬上複電照準,並立刻命令駐寧滬線上的第二十一軍在3月8日前必須趕到台灣,任命國防部長白崇禧為鎮壓專使,"權宜處理"。
月8日,第二十一軍在美國軍艦、飛機的護送下陸續趕抵台灣。從這天起至3月13日,台灣各地槍聲不斷,屍體遍野,血流成河,台灣同胞被殺害者達1萬以上。
"二二八"起義是中國人民革命史上光輝的一頁。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沉重地打擊和震撼了國民黨在台灣的統治,牽製了國民黨軍隊的部分兵力,直接配合了祖國大陸上的人民解放戰爭。起義雖然失敗,但台灣人民並未停止鬥爭,1947年11月12日台灣民主自治同盟成立,繼續領導台灣人民進行反美反蔣的革命活動。
中共中央轉戰陝北
自國民黨軍隊1946年6月底發動全麵進攻,至1947年2月,人民解放軍經過8個月的英勇作戰,徹底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麵進攻。於是從1947年3月起,蔣介石決定放棄全麵進攻,改為對山東和陝北的重點進攻,企圖從解放區的東西兩翼同人民解放軍的主力作戰,並將人民解放軍堵在黃河以北,使戰爭繼續在解放區內進行。1947年3月13日,蔣介石命令"西北王"胡宗南親自率領西北預備隊,向延安和陝甘寧邊區進攻,妄圖首先解決西北問題,割斷共產黨的右臂,驅逐中共巾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出西北,然後調動兵力進攻華北,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
月28日,蔣介石事先飛往西安同胡宗南布置進攻。進攻陝甘寧邊區的國民黨軍隊為34個旅23萬餘人。其基本部署是:以胡宗南集團擔任主攻,從南線突破,占領延安;以青海的馬步芳、寧夏的馬鴻逵和榆林的鄧寶珊,分別從西、北兩線配合向解放區進攻,聚殲解放軍於延安及其以北地區,或逼迫解放軍東渡黃河。
當時,西北人民解放軍隻有6個旅2萬多人,僅為國民黨進攻部隊的1/8。而且國民黨軍隊在技術裝備上也占優勢,有飛機、坦克等半美械化裝備,彈藥充足。西北解放軍裝備很差,彈藥奇缺,平均每支槍的子彈約30發,輕重機槍的子彈約500發,隻有一個山炮營,炮彈很少。但是,陝甘寧邊區是革命老區,人民有豐富的革命鬥爭經驗,解放軍又熟悉陝北地理民情,再加上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直接領導、廣大人民的支持,可以擊敗國民黨軍隊。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根據敵我情況,決定首先打擊最瘋狂的胡宗南集團,將其拖在西北,使之不能增援其他戰場,以粉碎國民黨軍隊整個戰略計劃,爭取早日實行戰略反攻。毛澤東指出,西北解放軍要殲滅國民黨軍隊有生力量,要避開敵軍進攻鋒芒,不要保守地方,而應放棄延安及若幹城市、地方,誘敵深入,尋找有利時機加以聚殲。3月16日,中央軍委決定,西北野戰兵團和部分地方部隊聯合編成西北野戰軍,以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彭德懷、中共西北局書記習仲勳統一指揮。
月13日,胡宗南集團15個旅14萬人的兵力自洛川、宜川之線北犯進攻延安。西北野戰軍以部分兵力阻擊,掩護中共中央轉移和群眾疏散。3月18日,中共中央、各機關、學校撤出延安。3月19日上午,延安群眾疏散完畢,下午,國民黨軍隊先頭部隊進入延安空城。胡宗南立即致電蔣介石彙報"俘虜敵五萬餘,繳獲武器彈藥無數"的"戰果"。蔣介石得意複電,稱:"將士用命,一舉而攻克延安,功在黨國,雪我十年來積憤,殊堪嘉尚……"中共中央主動撤出延安,是人民解放軍對敵鬥爭的一個重大戰略行動。毛澤東在撤出時指出:"將來人們會看到,蔣介石占領延安,決不是他們的勝利,而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他就要倒黴了。"明確宣布:"少則一年,多則兩年,我們還要回來的。"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仍留在陝甘寧邊區指導全國解放戰爭並直接指揮西北戰場,中央書記處組成以劉少奇為首、包括朱德在內的中央工作委員會,到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進行中央委托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