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理組。數學:薑立夫、許實條、陳省身、華羅庚、蘇步青;物理:吳大猷、吳有訓、李書華、葉企孫、趙忠堯、嚴濟慈、饒毓泰;化學:吳憲、吳學周、莊長恭、曾昭掄;地質:朱家驊、李四光、翁文灝、黃汲清、楊鍾健、謝家榮;氣象:竺可楨;工程:周仁、侯德榜、茅以升、淩鴻勳、薩本棟。
生物組。動物:王家楫、伍獻文、貝時璋、秉誌、陳楨、童第周;植物:胡先騎、殷宏章、張景鉞、錢崇澍、戴芳瀾、羅宗洛;醫學:李宗恩、袁貽瑾、張孝騫;藥學:陳克恢;體質人類:吳定良;心理學:汪敬熙;生理:林可勝、湯佩鬆、馮德培、蔡翹;農學:李先聞、俞大紱、鄧叔群。
人文組。哲學:吳敬恒、金嶽霖、湯用彤、馮友蘭;中國文史:餘嘉錫、胡適、張元濟、楊樹達;曆史:柳詒徵、陳垣、陳寅恪、傅斯年、顧頡剛;語言:李方桂、趙元任;考古:李濟、梁思永、郭沫若、董作賓;美術史:梁思成;法律:王世傑、王寵惠;政治:周鯁生、錢端升、肖公權;經濟:馬寅初;社會:陳達、陶孟和。
年9月23日至25日,第一屆院士會議在南京召開。中央研究院院長朱家驊主持會議。他在致詞中敘述了院士產生的過程,重申了院士的任務,並呼籲政府和社會各界支持、鼓勵學術研究,滿足研究條件,造成研究風氣,擴展知識領域。81名院士中,華羅庚、李四光等18人當時在國外,陳寅恪、梁思永等10餘人請假,到會48人,他們是:薩本棟、陳達、茅以升、竺可楨、張元濟、朱家驊、王寵惠、胡適、李書華、饒毓泰、莊長恭、周鯁生、馮友蘭、楊鍾健、梁思成、湯佩鬆、陶孟和、淩鴻勳、肖公權、袁貽瑾、吳學周、湯用彤、餘嘉錫、秉誌、陳垣、周仁、胡先驌、嚴濟慈、葉企孫、李先聞、楊樹達、李宗恩、伍獻文、柳詒徵、李濟、戴芳瀾、蘇步青、鄧叔群、吳定良、謝家榮、俞大紱、陳省身、殷宏章、錢崇澍、馮德培、傅斯年、貝時璋、薑立夫。
第一屆院士會議召開後僅僅7個月,國民黨政府即被推翻。在81名院士中,除了1949年、1950年兩年去世的外,朱家驊、淩鴻勳、王世傑、王寵惠、李濟、董作賓、李先聞、傅斯年、吳敬恒去台灣,李書華、陳省身、吳大猷、汪敬熙、吳憲、林可勝、陳克恢、袁貽瑾、李方桂、胡適、趙元任、肖公權等12人寓居美國(後來胡適、吳大猷先後回台灣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大多數人在大陸解放時留到大陸,或從海外陸續歸國,其中46人成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當初的150名院士候選人中,有70人成為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初期的領導成員中,除副院長陳伯達外,院長郭沫若和副院長李四光、陶孟和、竺可楨、吳有訓都是1948年產生的院士。這些科學家為新中國科學事業的奠基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國民政府"行憲國大"召開
國民黨在軍事上進攻人民解放軍的同時,著手從政治上鞏固反動統治,給自己披上"民主"的外衣。在1946年11月國民黨軍攻占華北重鎮張家口的同時,召開所謂"製憲國大",通過等於《五五憲草》的《中華民國憲法》。可是,反共反人民的全麵進攻和重點進攻先後被人民解放軍所粉碎。人民解放軍1947年6月轉入戰略進攻,國民黨軍被迫防禦。在此情況下,國民黨為維持搖搖欲墜的反動統治,又企圖從政治上打氣,於1948年3月29日至5月1日召開所謂"行憲國大",選舉蔣介石、李宗仁為正副總統。國民黨這種違背全國人民意誌的倒行逆施,不但未能挽救其反動統治,反而加速了其滅亡。
按照"製憲國大"的規定,國民黨政府於1947年3月31日頒布《國民大會組織法》、《國民大會代表選舉罷免法》、《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立法委員選舉罷免法》、《監察委員選舉罷免法》等有關行憲的各種法規。6月13日,成立了以張厲生為主席的"選舉總事務所",負責選舉事務,準備"行憲國大"的召開。11月21日成立國民大會籌備委員會,以孫科為主任委員。並規定從即日起至23日止,在全國各地同時舉行國大代表選舉。
國大代表選舉烏煙瘴氣,舞弊情事大量發生。國民政府新聞局局長董顯光在給行政院的報告中稱:有的"將選舉權證扣留不發,待投票時利用中小學生,輪流投票,常有一人投票至十次以上者";有的雇傭他人"輪流投票,每次給錢若幹"。有人揭發寧夏省主席馬鴻逵包辦選舉,候選人全係其親戚或親信,內中當選的四女性,一為馬的庶母,二為馬的四姨太,三為馬的兒妾,四為馬的庶母之義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