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甚者,關於"代表資格"問題的爭鬥更反映出國民黨政府的腐敗與沒落。原來規定國大代表由國民黨中央和民社黨、青年黨兩黨分別提名,然後經"民選"產生;並規定國民黨黨員非經國民黨中央提名不得當選。然而,各地未經國民黨中央提名而由"選民"選出的"代表"就有600名之多,致使原來約定分配給民青兩黨的名額幾乎全被擠掉。國民黨中央於是命令這600名代表,把名額讓給"圈定"的國民黨黨員和民青兩黨。這些花血本賄選弄來"代表資格"的"民選代表"對此規定極為憤怒,紛紛以"國法"對抗"黨紀",拒不退讓,組織"民選代表聯誼會"請願。一些由國民黨提名而落選的人也跟著吵鬧。天津一個"民選"代表,抬棺材到"國大"會堂。另有10人到會堂絕食。蔣介石親自出來訓話也無濟於事。3月29日晨,隻得派軍警和卡車拖走絕食者,拉走棺材,始得開會。

開會場上更熱鬧。在蔣介石作《施政報告》和白崇禧、俞鴻鈞、陳啟天、俞大維、俞飛鵬、王世傑、張厲生、朱家驊、穀正綱分別作關於軍事、財政、經濟、交通、糧政、外交、內政、教育、社會等情況報告與檢討時,與會代表不感興趣,有"呼呼入睡的","有養神的,有閑談的,有吃花生的","女代表有脫鞋弄足的,有梳頭的"。會場內噓聲、叫聲、打罵聲不斷,甚至鬧到"全場鼎沸,人人離座,拂袖揮拳,大打出手"的地步。蔣介石不得不出麵進行訓斥。

在"行憲國大"召開期間,國民黨六屆中央全會臨時會議召開,專門討論總統候選人提名問題。蔣介石在會上出人意外地提出自己不願參加總統競選,而建議由"一卓越之黨外人士為總統候選人"。蔣的盟弟張群解釋說:"並不是總裁不願意當總統,而是依據憲法規定,總統是一位虛位之首,所以他不願處於有職無權的地位。如果常會能想出一個補救辦法,規定在特定期間賦予總統以緊急處理的權力,他還是要當總統的。"於是,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通過張群的這一建議。經過這番安排,蔣介石表示"尊重"和"接受"全會的決定。

月18日,"行憲國大"通過《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賦予總統以緊急處置之權。4月19日,舉行總統選舉,蔣介石以2430票(出席代表2734人)當選為中華民國總統,陪選的居正僅得269票。蔣介石如願以償地當上了有職有權的總統。

副總統的選舉,集中地反映了國民黨內蔣係與桂係的派係鬥爭。李宗仁在美國支持下,決意參加競選。蔣介石對此極為惱火,對李說:"總統副總統的候選人均由中央提名,副總統候選人已內定孫哲生。"要李"顧全大局,退出競選"。李宗仁置之不理,迫使蔣介石放棄由"中央提名"的辦法,同意李宗仁、於右任、程潛、莫德惠(社會賢達)、徐傅霖(民社黨)等人為副總統候選人。孫科本無意當副總統,但蔣介石為擊敗李宗仁,硬是勸孫科出麵競選。競選人需賄買國大代表,拉選票。李宗仁競選費達黃金1萬多兩。孫科沒有錢競選,"則全部費用由蔣先生撥付"。在4月23日、24日的兩次選舉中,無人超過代表總額一半的票數。此時蔣介石示意程潛放棄競選,支持孫科壓製李宗仁。當晚程潛聲明放棄競選。李宗仁以退為進,也宣布放棄競選。這使李、程二人的支持者對蔣介石異常不滿,紛紛罷選。孫科處境尷尬,也隻得宣布放棄競選。國大不得不停開。蔣介石無法,隻得疏通李宗仁、程潛取消放棄競選。於是經過4月28日、29日第三、第四次選舉,李宗仁以微弱多數戰勝孫科當選,李得票1438張,孫科得票1295張。

月1日,"行憲國大"閉幕。5月20日,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宣誓就職。這一隻在選舉總統、副總統的"行憲國大"並不能挽救國民黨政權腐敗滅亡的命運。新華社發表《舊中國在滅亡,新中國在前進》的社論指出:"蔣介石統治中國21年所追逐的最後一出戲","是演得這樣難堪,以致人們不知他們是在作喜事,還是在出喪"。就連張發奎、羅卓英等43名國民黨人在聯名致蔣介石書中也稱,召開"行憲國大"是"草率從事,違反民意"。

國民政府發行金圓券

國民黨政府自挑起全麵內戰以來至1948年,不但在政治、軍事上走向土崩瓦解,而且在財政經濟上也陷入最後崩潰的邊緣。1947年度財政赤字達27萬零800餘億元。1948年上半年財政赤字為224萬億元,下半年的財政預算,7、8兩月即已花光。為了彌補巨額財政赤字,國民黨政府大量印發鈔票,法幣發行額至1948年8月21日止已達6636946億元,較1937年6月增發了47萬餘倍。東北流通券的發行量也迅速增長,從1946年的275億元增加到1948年7月的3191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