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把中國共產黨的工作重心從鄉村轉移到城市的問題。全會指出,從1927年國民革命失敗以來,由於敵我力量的懸殊,中共領導的人民革命鬥爭的重心是在農村,"在鄉村聚集力量,用鄉村包圍城市,然後奪取城市"。曆史已經證明,這一方針是完全必要、完全正確、完全成功的。但是,隨著革命形勢的根本變化,"采取這樣一種工作方式的時期現在已經完結。從現在起,開始了由城市到鄉村並由城市領導鄉村的時期。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移到了城市"。當然,工作重心轉移到城市之後,決不可以丟掉鄉村,而必須城鄉兼顧,使城市工作和鄉村工作、工人和農民、工業和農業緊密地聯係起來。
為了實現工作重心的轉移,全會認為"必須用極大的努力去學會管理城市和建設城市",而"管理和建設城市的中心是恢複和發展城市中的生產事業",其他工作"都是圍繞著生產建設這一中心工作,並為這個中心工作而服務的"。全會號召"全力學習生產的技術和管理生產的方法,學習和生產有密切聯係的商業工作、銀行工作和其他工作"。全會強調指出,"如果我們在生產工作上無知,不能很快地學會生產工作,不能使生產事業盡可能迅速地恢複和發展";不能"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並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們就不能維持政權,我們就會站不住腳,我們就會要失敗"。全會明確指出,在城市鬥爭中"必須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階級,團結其他勞動群眾,爭取知識分子,爭取盡可能多的能夠同我們合作的民族資產階級分子及其代表人物站在我們方麵,或者使他們保持中立,以便向帝國主義者、國民黨、官僚資產階級作堅決的鬥爭,一步一步地去戰勝這些敵人"。
.關於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勝利以後,在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麵應采取的基本政策。全會首先分析指出,"中國革命在全國勝利以後,中國尚存在著兩種基本矛盾。第一種是國內的,即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第二種是國外的,即中國與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全會據此分析提出了使中國由農業國變成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總任務和主要途徑,並規定了實現這個總任務的基本政策,即:在政治上,全會充分估計到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是不會甘心在中國的失敗的,還會繼續進行各種侵略、搗亂和破壞活動,因此必須強化"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政權"。在經濟上,全會詳細分析了舊中國的經濟狀況,確定了沒收官僚資本歸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共和國所有,使人民共和國掌握國家的經濟命脈,使國營經濟成為整個國民經濟的領導成份;利用和限製城鄉私人資本主義,以及對"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還不能改變分散的、個體的性質"的農業經濟和手工業經濟,"謹慎地、逐步地而又積極地引導它們向著現代化和集體化的方向發展"的政策。在外交上,不承認國民黨時代的任何外國機關和外交人員的合法地位,但要保護普通外國僑民的合法利益;不承認國民黨時代的一切賣國條約,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的宣傳機關,立即統製對外貿易,改革海關製度。按照平等的原則同一切國家建立外交關係,但對於一貫敵視中國人民的帝國主義,隻要他們不改變其敵視的態度,就決不給他們在中國以合法地位。要同外國人做生意,既要同社會主義國家做生意,也要同資本主義國家做生意。
.關於加強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建設,警惕資產階級思想侵蝕的問題。鑒於中國革命勝利即將來到,全會告誡不要驕傲自滿,不要貪圖享樂,要警惕資產階級的捧場,要警惕糖衣炮彈。毛澤東強調說:"奪取全國勝利,這隻是萬裏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後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誌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誌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全會明確規定,禁止給黨的領導者祝壽,不送禮,少敬酒,少拍掌,禁止用黨的領導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業的名字,防止對個人進行歌功頌德。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的關鍵時刻,及時地提出了工作重心轉移問題,分析了中國的各種經濟成份,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經濟形態問題,提出了新民主主義國家的生產建設任務和這個國家內部階級鬥爭的主要形式問題,探討了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將來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問題。這次全會是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為中國共產黨成為全國性執政黨作好了準備。
國共和平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