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還著重論述了民主和專政這個中心問題。他說:"人民是什麼?在中國,在現階段,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這些階級在共產黨領導之下,組成自己的國家,向地主階級、官僚資產階級和國民黨反動派實行專政,對人民內部則實行民主製度。這兩方麵,即對人民內部的民主方麵和對反動派的專政方麵,互相結合起來,就是人民民主專政。人民民主專政的職能,對外聯合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自由的國家和人民,首先是蘇聯、各人民民主國家和各被壓迫民族,共同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維護世界持久和平。對內維護國家的獨立、統一、鎮壓敵對勢力的反抗。同時,發展新民主主義的人民經濟,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從中國曆史發展看,人民民主專政是中國由農業國到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以至消滅階級實現大同的條件。因此,它本身是不斷發展的,也是需要強化的。

毛澤東的論述表明:人民民主專政既不同於資產階級專政,也不完全與無產階級專政相同。毛澤東這一關於人民民主專政的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在中國的發展,是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基本指導思想。

"全國文聯"成立

"文聯",即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它是新中國成立前夕成立的文學藝術界的統一組織。

在北京、上海等各大中城市先後解放的情況下,文藝工作者聚集北京,一致認為在曆史即將翻開新的一頁的情況下,文學藝術界有必要成立一個新型的統一組織,以適應曆史發展的需要。於是,郭沫若、茅盾、周揚等42人在1949年3月22日組成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籌備委員會,著手籌備召開文藝界的代表大會,討論成立新的組織。

經過一段時期的籌備準備工作後,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於7月2日至19日在北京召開。到會代表650人,郭沫若擔任大會總主席,茅盾、周揚為副總主席。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到會祝賀,表示歡迎:"同誌們,今天我來歡迎你們,你們開這樣的大會是很好的大會,是革命需要的大會,是中國人民所希望的大會。因為你們都是人民所需要的人,你們是人民的文學家,人民的藝術家,或者是人民的文學藝術工作的組織者。"周恩來在會上作了《政治報告》,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對文藝方麵的基本方針政策。郭沫若作了《為建設新中國的人民文藝而奮鬥》的總報告,號召文藝工作者同人民大眾結合,完成曆史賦予的新的任務。大會發表的宣言號召:"全國愛國的民主的文學藝術工作者緊密地團結起來,在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主席的領導之下,和全國人民一起,為人民共和國的建設與人民文學藝術的建設而奮鬥。"大會決定正式成立全國文藝工作者的統一組織——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通過了其章程。章程明確規定了"文聯"的宗旨是"團結全國一切愛國的民主的文學藝術工作者,和全國人民一起,為徹底打倒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建設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和新民主主義的人民文學藝術而奮鬥"。章程規定"文聯"的任務為"發動與組織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進行下列各項活動與工作":

積極參加人民解放鬥爭和新民主主義國家建設,通過各種文學藝術形式,反映新中國的成長,表現和讚揚人民大眾在革命鬥爭和生產建設中的偉大業績,創造富有思想內容和藝術價值、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人民文學藝術,以發揮其教育人民的偉大效能。

肅清為帝國主義、封建階級、官僚資產階級服務的反動文學藝術及其在新文學藝術中的影響,改革在人民中間流行的舊文學、舊藝術,使之為新民主主義國家服務。批判地接受中國的和世界的文學藝術遺產,特別要繼承與發展中國人民的優良的文學藝術傳統。

積極幫助並指導全國各地區群眾文藝活動,使新的文學藝術在工廠、農村、部隊中更普遍更深入的開展,並培養群眾中新的文藝力量。

開展國內各少數民族的文學藝術運動,使新民主主義的內容與各少數民族的文學藝術形式相結合。各民族問互相交換經驗,以促進新中國文學藝術的多方麵的發展。

加強革命理論的學習,組織有關文學藝術問題的研究與討論,以建設科學的文藝理論與文藝批評。

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的文化藝術的交流,發揚革命的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的精神,參加以蘇聯為首的世界人民爭取持久和平與人民民主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