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勝利後,美國出於其全球戰略利益考慮,決定扶持國民政府,作為它在遠東遏止蘇聯的支撐點。為此,美國政府首先要求國民政府同中國共產黨進行重慶談判,企圖以和平方式要求中共交出解放區、軍隊和槍,建立以國民黨為統治中心的"聯合"政府;同時大力裝備、支持國民黨軍隊、幫助搶占戰略要道與交通線。在國民黨挑起全麵內戰之後,美國更是大力支持。然而,中國的曆史再也不能任人主宰,曆史發展的潮流很快就使國民黨政府遭至失敗。在國民黨1946年6月底挑起全麵內戰後不到3年,南京即於1949年4月23日就被人民解放軍所解放,南京國民黨政府垮台。

南京國民黨政府的垮台,表明中國革命即將完全勝利,表明美帝國主義侵華援蔣政策的徹底失敗。這在美國統治集團內部引起了"誰丟失中國"、這個失敗責任誰來負的問題的爭吵。美國國會內外的"援蔣集團"更加積極活動,把國民黨的失敗歸咎於美國政府援蔣不力,甚至指責國務院有關人員失職或"親共"導致了國民黨政府垮台。當權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國務卿艾奇遜為了回答反對派的責難,給自己的對華政策辯護,突然攤牌,於1949年8月5日即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離華返美途中,發表了《美國與中國的關係》的白皮書,並將同年7月30日艾奇遜國務卿寫給杜魯門總統的信作為白皮書的序言一同公布。白皮書正文有八章,另有233個附件,首次披露了1844年美國強迫中國簽訂《望廈條約》以來至1949年、特別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中美關係上的若幹文獻。白皮書一方麵披露了美國侵華和國民黨政府腐敗的若幹事實材料,不得不承認中國革命"是中國內部各種力量的產物",並認為是國民黨政府的腐敗所致,其"結果非美國政府的控製所能及"。另一方麵,不但公開地表示對中共的敵視和幹涉,叫囂要繼續組織力量推翻中共所領導的新中國,而且歪曲中美關係和中國近代史,把侵略說成"友誼",把中國革命發生的根源歸結為中國"人口太多"和"西方的影響",斷言中國沒有一個政府能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共產黨也辦不好經濟,遲早也會失敗。

白皮書的發表,適值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正在籌備。當時,中國的一部分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對美國存在著幻想,提出要"協和外交",不可太刺激英美。白皮書恰好在客觀上成為美國侵華罪行的自供狀,成為中國人民認清美帝國主義本質及其特點的難得的反麵教材。新華社於8月12日發表了《無可奈何的供狀》,開始了對白皮書的大討論。接著,8月14日至9月16日發表了毛澤東撰寫的《丟掉幻想,準備鬥爭》、《別了,司徒雷登》、《為什麼要討論白皮書》、《"友誼",還是侵略?》、《唯心曆史觀的破產》等5篇評論。毛澤東對白皮書的批判,著重從曆史觀上來說明問題。

.針對白皮書大談所謂中美"友誼"和美國宣稱的推行"門戶開放主義、尊重中國的行政和領土的完整、反對任何外國控製中國的外交"基本原則,毛澤東以曆史事實進行論駁,指出美國侵華政策的帝國主義本質,指出其侵略"更加注重精神"方麵,告誡人們要劃清友誼和侵略的界限,告誡人民一方麵要珍視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聯係,一方麵在同帝國主義政府交往時,不要忘記其侵略的本質特點,務必保持清醒的頭腦。

.針對白皮書歪曲中國曆史,把中國革命發生的原因歸之於"人口過多"和"西方影響"這一謬論,毛澤東指出:白皮書所說的"西方影響",就是西方資產階級按照自己的利益,用恐怖的方法去改造世界,這是侵略,而這侵略引起了中國人民的反抗。中國人民在反帝鬥爭中確實學習了西方的進化論、天賦人權論、資產階級共和國思想及政治方案,組織過政黨,舉行過革命,但是都失敗了。隻有在俄國十月革命之後學來了馬列主義科學的宇宙觀和社會革命論以後,才使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使中國曆史改換了方向。毛澤東強調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來到中國之所以發生這樣大的作用,是因為中國的社會條件有了這類需要,是因為同中國人民革命的實踐發生了聯係,是因為被中國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觀的實際的事物相聯係,如果沒有客觀存在的需要,如果不為人民群眾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東西,即使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也是不起作用的。"毛澤東反駁白皮書此點之後,解釋了中國革命發生和勝利的原因,深刻地指出:正是帝國主義的侵略,為自己準備了在中國這塊土地上遭受失敗的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帝國主義的侵略,弓1起了中國人民的反抗和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