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年祖龍死”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出現了“熒惑守心”的奇異天象。(熒火就是今天的火星,心星就是今天的天蠍座的a星。)熒惑出現在心星的位置上,預示著什麼呢?據《史記-天官書》說:天下秩序失常,上天就會讓熒惑出現在天空的某個區域。它的出現預示著人間發生戰亂;它的消失,就預示著戰亂的結束。它的位置對應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要遭殃。因為熒惑象征動亂、殘殺、疾病、死亡、饑餓、戰爭。
我們今天自然會把這種思想認識當成是迷信,可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異常的天象往往會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特別是在秦帝國暴政壓迫下的廣大民眾,他們希望透過眼前那無邊的黑暗,能夠看到一線光明。所以,“熒惑守心”的天象出現後,不可能不引起巨大的轟動,他們在心中暗暗祈禱:上蒼快降下災難吧,讓這個人間地獄在災難中毀滅,我們寧願與它同歸於盡。
“熒惑守心”的異常天象,也給秦始皇和他的臣子們帶來深深的恐懼。本來就心事重重的秦始皇,如今覺得心理壓力更大了,他默然自問:“這不祥之兆究竟意味著什麼?據說‘熒感主內亂’,難道天下真的要大亂嗎?何以至此呢?他給天下帶來了和平、統一、幸福,人們應該感謝他才是啊!又聯想到他親政時‘慧星競天’的天象,那不是上天有意讓他除舊布新嗎?他不是圓滿實現了上天的意誌嗎?那麼今天熒惑的出現意味著什麼呢?總之,小亂小治,大亂大治,最後亂的隻能是敵人!”這麼一想,秦始皇反倒輕鬆了。秦始皇與曆史上的獨裁者沒什麼兩樣,當人們陷入困境時,第一是變得極端唯心,第二是總愛一廂情願地去解釋與他們有關的事情。其實,這正是所有獨裁者虛弱的表現。誰指望他們能夠自我反思,棄惡向善,誰就是個幼稚得可笑的人。
事有湊巧,這年的異常天象特多。在東郡,有一流星墜於地上,又是個“大凶之兆”!人們拍手稱快。百姓中有人幹脆在隕石上刻上這麼一行字:
始皇帝死而地分。
秦始皇盼望長生,民眾卻盼望他早死,統治者與被統治者從來就想不到一處去。“始皇帝死而地分”這句話,首先表達了民眾對秦始皇的痛恨,而且也表達了民眾對秦統一中國的失望。民眾原以為統一後的國家會給他們帶來和平與幸福。但事與願違,統一後的秦帝國不僅沒給他們帶來和平與幸福,相反,它帶來的卻是皮鞭和重壓!那麼這樣的統一又有什麼意義呢?人們痛恨這種非人性的統一,人們寧可回到大分裂的苦難中去,這才是曆史的真實。
這件事很快傳到秦始皇那裏,他立刻派執法的禦史到該地追究肇事者。但無人出來承擔此事。他在盛怒之下,下令把在隕石旁居住的民眾通通殺死,然後燒掉這塊不祥的石頭。瘋狂的屠殺並沒有消除這些天意、人事對他的打擊。他感到他的精神幾乎要崩潰了,為了從恐懼和憤怒中掙紮出來,他讓博士們編了首《仙真人詩》,命令樂工們他走到哪兒,就必須跟著唱到哪兒,他要向上天和民眾宣告,他是個“入水不溺,入火不熱”的仙真人,誰也別想讓他死!堂堂帝國的皇帝搞到這個地步,就顯得既滑稽又可悲了。這種自欺其人的把戲不是太可笑了嗎?可是當一個獨夫民賊在黔驢技究時,除了上演一出“皇帝的新衣”式的滑稽戲外,還能指望他搞出什麼名堂呢? 這年秋天,朝廷的使者鄭容出使關東,在回鹹陽的路上,夜過華陰平舒道(今陝西省華陰縣西北6裏),突然看見有個陌生人手拿一塊璧玉,站在路中央。他把使者鄭容攔住,並對他說:“替我把這塊璧玉送給蟚池君。”停了片刻,這個人又說:“今年祖龍死。”鄭容不明白他說些什麼,正想問他,這人卻神秘地消失在黑暗中,隻把那塊璧玉放在路中央。鄭容百思不得其解,覺得這件事太奇怪,回到鹹陽,他把那塊璧玉獻給秦始皇,然後又將事情的原委當眾講了一遍。秦始皇聽後,沉默了很久,他自言自語地說:“蟚池君究竟指誰呢?” 他突然想到,鹹陽西北不是有一條發源於蟚池的蟚水嗎?蟚池君一定是指蟚池水的水神了。 但轉而一想,為什麼要地把這塊璧玉交給蟚池君呢?,他忙讓禦府的官吏看看這塊璧玉是從哪裏來的。禦府的官吏說,這是他二十八年巡遊祭祀長江之神時,沉入江水中的那塊璧玉。聽到這裏,他終於若有所悟:“秦不是以水德興起的嗎?水神一定是想預示我什麼事情。” 他又聯想到“今年祖龍死”這句話,突然臉色大變,他想:“祖,不就是‘始’嗎?龍。不就是皇帝的象征嗎?‘今年祖龍死’不就是說‘今年始皇帝死嗎’,難道水神要告訴我,今年就是我的人生終點嗎?” 想到這兒,他感到一陣暈眩,簡直有些支持不住了。但他畢竟是帝國的皇帝,怎能在群臣麵前顯示出他的虛弱呢。他勉強振作起來,返回後宮。他內心承受著從未有過的痛苦的煎熬,死亡的壓力使他再也支撐不住了,他的生命真的要在今年結束嗎?天地間太不公平了,他僅僅50歲,為什麼所有的人都盼他死!如今連神靈竟然也不想保佑他了。他恨一切人,他也恨神,恨蟚池君,他忿然地咒罵道:你這個小小的山鬼,隻不過能預見一年內的事情,看我熬過這一年,你又該怎麼說!”這時,他借助著對人與神的強烈憎恨,終於又恢複了常態。死亡的威脅使他橫下一條心,堅決要和注定的命運鬥一鬥!
這件事詭詭秘秘的,很多人不信其有,但史書上確實是這麼寫的,因此也不能說其無。究竟怎麼看這回事?最合理的解釋應該是這樣:當秦始皇的倒行逆施搞得天怒人怨時,人們必然會采取各種方式與他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其中這件事很可能是反秦誌士們策劃的一起打擊秦始皇的行動,而這一做法對秦始皇這類迷信到了難以自拔程度的君主來說,也許會特別有效。它像一把鋒利的匕首,插到了秦始皇的靈魂深處,置他於死地。
秦始皇為了擺脫厄運,特意進行了一次認真的占卜,卦象告訴他“出遊和遷徙可逢凶化吉”。為了應合卦象,他立刻命令把3萬罪犯及其家屬遷徙到邊遠的北河和榆中地區。專製皇帝們經常用這種揚湯止沸的罪惡辦法,來挽救自己行將滅亡的命運!
第二年,也就是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他急不可待地決定再次巡遊天下。此時已是秋末冬初時節,萬物凋零,寒風瑟瑟,但為了應合卦象,為了與死神賽跑,他什麼也顧不上了。他命令左丞相李、蒙毅等人跟隨他一起出行;命令右丞相馮去疾留守鹹陽,處理庶務。他的小兒子胡亥也想跟父親出去玩玩,秦始皇也答應了。
秦始皇此次出行的目的地是東南地區。他所以要急匆匆地跑到東南去,倒不是因為北方天氣太冷,而是當時一些方士跟他說:“東南有天子氣。”對處於東南的原楚國地區,他本來就很不放心,他十分清楚,在統一戰爭時,楚國人的抵抗最為頑強,為此他投入過60萬大軍。楚國滅亡後,楚人的敵愾情緒仍然很大,在楚地到處流傳著“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口號,如今又有人說“東南有天子氣”,這就促使他非到東南地區壓一壓這股邪氣不可!
秦始皇君臣從鹹陽出發,在路上走了一月有餘,到雲夢澤
(洞庭湖一帶),秦始皇先是遙望九嶷山(今湖南省寧遠縣境),奠祭埋葬在那裏的古帝舜,然後順長江東下,直奔東南沿海。路上,隨行的方士說:“金陵(今南京市)有王者之勢。”秦始皇立刻下令改金陵為秣陵來貶低它,又強迫苦役犯鑿斷北山,以絕王者之氣。
從秣陵沿江來到朱方(今江蘇省丹徒鎮),方士們說這裏也有“天子氣”。事不宜遲,秦始皇立刻命令3000苦役犯鑿斷這裏的京峴南坑,以破其氣,並將朱方更名為丹徒,意思是囚徒之鄉。他哪裏能認識到“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真理!他以為卑賤者是不會有所作為的,但後來正是這些囚徒埋葬了他的罪惡的統治。
他們一行人又從丹徒棄舟陸行而南,來到雲陽(今江蘇省丹陽縣),方士們說這裏也有天子氣,秦始皇當然也不會放過這裏,他立刻命令苦役犯將這裏的北崗鑿斷,把所有的筆直的道路改成彎曲狀,然後給這裏起個惡名———曲阿。
他們又從曲阿南行到李(今浙江省嘉興市),秦始皇聽說這裏也有“王勢”,更是怒不可遏,他馬上命令十餘萬苦役犯,把這裏的土地翻個底朝上,然後也給這裏起個惡名——囚拳。
他怒氣衝衝地來到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準備在這裏渡過錢塘江,但天不作美,狂風暴雨使江麵波浪滔天,這裏好像有意不歡迎秦始皇的到來。沒辦法,他們一行人沿江西行120裏,來到一個叫狹中的渡口,風暴才逐漸平息,他們總算在這裏渡過了錢塘江。為了紀念此事,秦始皇命令在這裏設立餘杭縣(今浙江省餘杭縣),並遷移它處居民以實此縣。
秦始皇又聽說剡山(今浙江省嵊縣北)也有王氣升起,於是從餘杭南行數百裏趕到剡山,氣急敗壞地命人鑿斷剡山。到此,他覺得東南的天子氣已被他斷得差不多了,這才使他那近乎瘋狂的情緒稍微緩和下來。
從剡山東北行二百餘裏,他信心十足地登上會稽山今浙江省紹興市南)。傳說古帝大禹死後就埋葬在這裏。他為大禹舉行了隆重的紀念儀式,並命令李斯依照前例,撰文刻石,記秦功德,讓這位受曆代人傳頌的大禹也聽聽他秦始皇的赫赫功績。碑文如下: 皇帝休烈,平一宇內,德惠修長。三十有七年,親巡天下,周覽遠方。遂登會稽,宣省習俗,黔首齋莊。群臣誦功,本原事跡,追首高明。秦聖臨國,始定刑名,顯陳舊章。初平法式,審別職任,以立恒常。六王專倍,貪戾忄敖猛,率眾自強。暴虐恣行,負力而驕,數動甲兵。陰通間使,以事合從,行為辟方。內飾詐謀,外來侵邊,遂起禍殃。義威誅之,殄熄暴悖,亂賊滅亡。聖德廣密,六合之中,被澤無疆。皇帝並宇,兼聽萬事,遠近畢清。運理群物,考驗事實,各載其銘。貴賤並通,善否陳前,靡有隱情。飾省宣義,有子而嫁,倍死不貞。防隔內外,禁止淫,男女潔誠。夫為寄瞫,殺之無罪,男秉義程。妻為逃嫁,子不得母,鹹化廉清。大治濯俗,天下承風,蒙被休經。皆遵度軌,和安敦勉,莫不順令。黔首修潔,人樂同則,嘉保太平。後敬奉法,常治無極,輿舟不傾。從臣誦烈,請刻此石,光垂休銘。
這篇銘文除了重彈一番痛斥六國暴戾的老調之外,值得注意的是,突出了“禁止淫,男女潔誠”的倫理主題。秦始皇為什麼突然對嚴男女之大妨的問題如此感興趣呢?顯而易見,這番話到禮儀之邦的齊魯去講是毫無意義的。但到了被稱為蠻夷之地的越地,見到此處風俗大異於中原地區,而這裏“男女無別”的淫風叫他尤其不能容忍。對“淫”,秦始皇始終有一種特殊的憎惡感,這是因為她母親淫亂墮落的作風給他造成了嚴重心理創傷。母親在子女的心目中應該是潔白無瑕的偶像。然而,他的母親卻是個放蕩不羈、厚顏無恥的女人。她把本應給他的愛浪擲給別的野男人。後來,她成了一個最強大的國家的母後。這個角色應該是威嚴、莊重的化身,可她卻變本加厲、毫不遮掩地放縱她的情欲,給他這個一國之主帶來的是無地自容的恥辱。所以他恨他的母親,他由此也不能容忍“淫”。他常常想醫好折磨他的這種心病,為此,他曾為大富商巴蜀寡婦清築“女懷清台”。(有人以此為證據說秦始皇尊崇富商大賈,這真是皮相之見。)他要竭力表彰巴蜀寡婦清那種富貴不淫的貞潔操守,這點史書上記載得很清楚: 清,寡婦也,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不見侵犯。秦始皇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台以旌之。
秦始皇所以如此讚揚這位既富有又守貞操的女性,那是因為這位女性乃是他理想中的母親的形象,他要為天下的女性樹立起一個道德的偶像。反過來,他也決不允許有“男女無別”的淫亂行為,如果有,則“殺之無罪”!
從會稽山下來,他準備北上齊魯。渡錢塘江的時候,周圍的百姓聽說皇帝經過這裏,出於好奇,蜂擁而至,想看看這個皇帝長得究竟是個什麼模樣。在人海中,有兩個後來成為叱吒風雲的英雄的人,他們就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後代項梁和項羽叔侄倆。項梁是項燕的兒子,項燕被秦將王翦殺死後,項梁一心想報殺父之仇。他的侄子項羽更是個有抱負的青年人。項羽小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很生氣,項羽說:“學認字隻能記記姓名而已,學劍隻能抵抗一個人,沒勁。我要學能抵抗千軍萬馬的真本領!”項梁聽後大喜過望,知道他非同凡人,於是就教他兵法。後來項梁殺人,跑到吳中避難,因為他很有能力,所以這一帶的上層人物都很尊重他。這次秦始皇渡錢塘江,叔侄倆也來湊熱鬧。項羽透過人群見到了秦始皇,他真沒想到這位真龍天子原來是個其貌不揚的人物,與他這個身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的硬漢相比,實在差遠了。於是不禁脫口說出:“彼可取而代之也。”項梁在一旁聽到,大驚失色,急忙捂住項羽的嘴,低聲說:“別胡說,讓人聽到要禍滅九族的!”說完,拉著項羽消失在人群中。
秦始皇哪裏知道就在這片人群中,竟藏著兩個秦帝國的掘墓人!渡過錢塘江,秦始皇取道吳郡(今江蘇省蘇州市),從江乘今江蘇省句容縣北)渡過長江,然後沿東海岸北上。秦始皇路過徐州附近的沛縣豐邑時,有人說這裏也有天子氣,於是他命令在這裏築一座“厭氣台”以除王氣。他哪裏知道,他都的這套荒誕不經的把戲,後來竟被一些反秦人物所利用,人們認為既然這裏有天子氣,當然就會出真龍天子了。在沛縣豐邑有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泗水亭長劉邦,此人原是個酒色之徒,但卻狡猾多智,很有些組織能力。他曾到鹹陽服過徭役,有機會在遠處見過秦始皇。他出身貧寒,自然沒有項羽那股高傲的貴族氣,當他望見秦始皇出行時那儀態萬方的王者風度時,禁不住感歎地說:“唉,大丈夫真當如此啊!”不過,帝王與小民間巨大的反差確也使他從此滋生了政治野心。既然秦始皇說東南有天子氣,他就在家鄉胡編了些“赤帝子”將來要取代“白帝子”的鬼話來抬高自己。他老婆呂氏也常用劉邦頭上“常有雲氣”之類的鬼話來迷惑人。但這次聽說秦始皇要親自到沛縣豐邑來厭王氣,劉邦想到平時編的鬼話,嚇壞了,急忙逃出家門,跑到附近的芒、山中藏起來。不過,秦始皇這麼一鬧,倒意外地贈給了劉邦一份貴重的政治禮品,使他在日後的反秦鬥爭中,利用這些政治神話撈取到了不少好處。
走了好久,秦始皇重又來到他曾流連忘返的琅笽。來到這裏,他無心徜徉於山水之間,而是派人把方士徐福找來,問他仙人和不死藥是否找到了。徐福這些人從秦始皇二十八年到現在,花了整整10年的時間為皇帝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尋找仙人和不死藥,耗費了不計其數的錢財,但卻仍然一無所獲,現在怎麼向皇帝交待呢?據實說,人頭落地。隻有再撒個彌天大謊把事情騙過去。他說:“蓬萊仙山上的不死藥完全可以弄到,但我們常常被海中的大鯨魚攔住去路,所以始終到不了那裏,請陛下派些神箭手和我們一同前去,碰上鯨魚就用速發箭射殺它們。”算徐福等人走運,正巧這時秦始皇做了個夢,夢見他與海神激戰,海神雖如魚狀,長得卻很像人。他醒後問占夢的博士,這是什麼征兆。博士說:“人是看不見水神的,水神時常以大魚、蛟龍的模樣出現。目前陛下總是很虔誠地祭祀禱告神靈,而這樣的惡神仍然騷擾陛下,那就必須除掉他,善神才能出現。”秦始皇求仙心切,對這些謊言深信不疑。他命令入海求仙者帶上捕捉巨魚的工具,而他親自手持弓弩站在船上等候大魚出現後射殺之。秦始皇的船隊從琅笽沿海岸線北行,繞過山東半島東端,來到成山,途中連個大魚的影都沒看見,徐福等人已經沉不住氣了。船駛到之罘,終於見到了巨魚群,秦始皇放箭殺死一條大魚,這場鬧劇才算收場。秦始皇在這裏舍舟登路,沿海西行,準備返回鹹陽。臨行前他再次命令徐福等人抓緊時間弄到不死藥。徐福見皇帝又給了他們一次生機,不禁暗自慶幸,心裏想,騙局該結束了,再玩下去,後果是可想而知的。秦始皇走後,徐福立刻帶著3000童男、童女坐船向大海遠處駛去。有人說他們到了日本,在那裏住了下來,不知是否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