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蘇軍傷亡嚴重,華西列夫斯基決定,暫時放棄爭奪所有市區的敵人築壘,各步兵團隊撤到指定街壘位置,以便明天實施加強轟擊炮火與地毯式飛機轟炸。9日清晨,5000門各種口徑的大炮,1500架轟炸機幾乎同時對有限的敵軍固守區域進行了毀滅性打擊!不到一個小時,敵軍的堡壘和建築物內便越來越多地掛出了投降的白旗,待到轟擊停止後,德軍成隊成隊地從築壘工事裏走了出來。到當天夜間,城市所有的敵人全部被肅清。被俘敵軍總數高達9.2萬人,其中軍官和將軍1800人。4月10日,清晨,華西列夫斯基接到了斯大林在克裏姆林宮打給他的祝捷電話。在電話裏,最高統帥高興地告訴他,他已被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授予“蘇聯英雄”的稱號,同時,還準備為他頒發第二枚“勝利”勳章。斯大林說:“我祝賀您!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希望您取得更大的成就!這就是全殲東普魯士境內的法西斯匪幫。”
華西列夫斯基十分激動,他對黨和國家給予的巨大榮譽表示感謝。最後,他說道:“斯大林同誌,請放心。我將迅速執行您的指示,全殲澤姆蘭德半島上的殘餘敵軍!”
確實,華西列夫斯基值得驕傲和自豪。要知道,在整個衛國戰爭期間,榮獲過兩枚蘇軍最高軍事勳章——“勝利勳章”的隻有3個人,即除了他本人外,再就是斯大林和朱可夫。
哥尼斯堡被攻克後,在整個東普魯士就隻剩下了敵軍澤姆蘭德集團。它在這時還有8個師的兵力,其中隻有1個坦克師。而且,它已絕對地處在強大蘇軍的包圍之中。海路上有波羅的海艦隊的嚴密封鎖;陸路則被白俄羅斯第3方麵軍圍得鐵桶一般;即使在空中也有終日不斷的蘇軍航空作戰飛機在他們頭上盤旋巡視。
鑒於敵澤姆蘭德集團已經插翅難逃,4月11日,華西列夫斯基向他們發布了勸降通牒。然而,華西列夫斯基的這個要求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得到回答。
4月13日淩晨,華西列夫斯基命令預定的突擊集團以雙倍敵人的兵力發起了迅雷不及掩耳的強大攻勢。
按預先計劃,突擊地點選擇在澤姆蘭德半島中部的費什豪森方向,目的是分割敵軍集團,然後加以各個殲滅。擔負主攻任務並從北向南並肩作戰的是近衛第2、第11集團軍,第5、第39,第43集團軍。
4月17日傍晚,澤姆蘭德半島上的德軍徹底肅清了。
4月25日,在波羅的海艦隊的積極配合下,華西列夫斯基指揮白俄羅斯第3方麵軍攻克了皮拉島。這是德軍在澤姆蘭德半島上的最大港口,也是它在這裏的最後一個要塞和據點。
至此,整個東普魯士戰役以蘇軍的最後全麵勝利而告終。由此,希特勒法西斯德國在東方的最大反動堡壘徹底陷落了。
對華西列夫斯基來說,這次戰役的前半段是費盡心思又吃了不少辛苦的,隻是在後半段才最終出現了勢如破竹、一往無前的甘甜。
1945年4月27日,也就是當東普魯士戰役勝利結束後的第二天,華西列夫斯基就奉最高統帥部命令離開了白俄羅斯第3方麵軍。他知道,這次調離後等待他的將是更重大的使命,即由西線轉赴東線,奔赴遠東領導和指揮最高統帥擬議之中的未來對日作戰。
5.指揮遠東戰役
部署在滿洲東部邊境的是濱海集群(後改稱遠東第1方麵軍),司令為麥列茨科夫元帥,軍事委員會委員是什蒂科夫上將,參謀長是克魯季科夫中將。
此外,參加遠東蘇軍對日作戰的還有尤馬舍夫海軍上將指揮的太平洋艦隊和安東諾夫海軍少將指揮的阿穆爾河區艦隊(亦稱小太平洋艦隊)。這兩支艦隊也受華西列夫斯基的蘇聯遠東軍總指揮部節製和指揮。
1945年7月30日,華西列夫斯基被任命為遠東軍總司令一職。實際上,從4月底到8月初,華西列夫斯基一直是以遠東軍總司令的身份在領導對日作戰的一切準備工作。但多數人並不知道此事,隻是知道有一個“瓦西裏耶夫上將作戰組”、因為,在此間的一切公開場合,華西列夫斯基都是以副國防人民委員,大本營成員兼白俄羅斯第3方麵軍司令的身份出現的。包括6月24日的大型勝利閱兵活動,華西列夫斯基也是以後麵的職務領頭出現在白俄羅斯第3方麵軍的千人混成方陣前麵的。
根據日本關東軍的實際兵力及其部署狀況,華西列夫斯基和總參謀部分析了敵人的弱點和優勢,並以此為基礎結合當時遠東蘇軍的實際情況,展開了製定對日作戰計劃的全麵工作。其中主要一點是,經過請示最高統帥斯大林同意,根據遠東新的敵我對比變化,他們提出了改防禦為進攻的戰略。華西列夫斯基認為,現在對日作戰已經完全不同於當年在庫爾斯克弧形地帶的對德作戰。現在,可以肯定地說,在德國投降後日軍根本不敢再進攻蘇聯了,所以必須堅決地賣施突擊進攻才能最後消滅關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