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麥克阿瑟(1)(1 / 3)

1.初出茅廬

麥克阿瑟陸軍上將1880年,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他從5歲起就開始接受軍事方麵的熏陶,父親的軍人生涯對他產生了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13歲時小麥克阿瑟就進了西得克薩斯軍校,4年後他以優異成績畢業。

1899年夏天,19歲的麥克阿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進入了美國著名的西點軍校學習。

在西點軍校,麥克阿瑟非常用功,訓練也十分刻苦,並樂於接受教官交給的各項任務,有超過別人的強烈欲望。

在100名左右的同年級學生中,麥克阿瑟的學習成績有3年名列首位,包括畢業那一年。因此在第4學年,麥克阿瑟獲得了學員團的最高軍階——第一上尉。當時在西點軍校百年曆史上,以年級第一名的成績畢業的第一上尉除了麥克阿瑟外,其他僅有3人。

1903年麥克阿瑟從西點軍校畢業後,先到菲律賓服役一年,這似乎預示著他將與父親一樣同菲律賓結下不解之緣。回國後不久麥克阿瑟與父親一起,被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指派為日俄戰爭的軍事觀察員。

完成觀察任務後,父子兩人又到東亞和南亞各地搜集情報。這一經曆使麥克阿瑟眼界大開,他意識到富饒的東亞和南亞以後將是美國向外擴張的重要目標,、因為“這裏居住著世界人口的一半,維持以後各代人生存的原料和半成品的一半也在這裏。”“美國的未來乃至美國究竟能否生存,都不得不與亞洲及其外圍島嶼聯係在一起。”回國之後,麥克阿瑟成了羅斯福總統的軍事副官。

2.一戰英雄

1917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當美國總統威爾遜決定派國民警衛隊參戰時,麥克阿瑟是陸軍部長貝克的參謀。

當時麵臨的一個問題是,如果派遣由一個州的人組成的師去參戰,這個州會抱怨把全部來自本州的男子派去送死,其它州也會因未能被選上而嫉妒。因此貝克希望有一個盡可能由來自各州的人編成的師,麥克阿瑟稱這個師“像一條彩虹”。

後來第42師(彩虹師)編成後,麥克阿瑟成了該師的上校參謀長,於1917年10月29日到達法國參戰。

麥克阿瑟到了前線後經常深入第一線,與士兵並肩作戰。他喜歡脫下上校製服,穿上士兵軍裝,手執一支上了刺刀的步槍,率領士兵們出擊。

他的這種行為使一些上司感到不滿,統帥部為此還派人去調查,得到的是對麥克阿瑟的一片讚揚聲。著名將領潘興得知調查一事後大聲嚷道:“停止這一切胡說八道!麥克阿瑟是我們部隊中最偉大的指揮者!”

1918年8月6日,麥克阿瑟由師參謀長調任第84步兵旅旅長。在這期間,他親自率領部下,巧妙地調動兵力,於1918年10月的14、15和16日三天內,連續奪取法國的282號、42號高地和迪查第龍高地。3個月後他又因戰功卓著而晉升為第42師準將師長。

在南方前線的一個夜晚,當他獨自出外散步時,突然聽到了德軍車輛的轟鳴聲,他立該警覺到敵人正在撤退。於是他當即決定趁敵人尚未重建防線之前給他們以沉重打擊,並立即把部隊集合起來,命令戰士們勇敢前進。結果這次夜間行動獲得了巨大成功。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麥克阿瑟由於“戰績卓越,服務優異”而獲得了一係列的勳章。其中有1枚服務優異勳章、2枚服務優異十字勳章、7枚銀星勳章、2枚紫心勳章和數枚法國的勳章。

3.抓緊備戰

麥克阿瑟回國後被威爾遜總統任命為西點軍校校長,這是該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一位校長。

在3年的校長任職朝問,他使西點軍校產生了迅速的發展變化,改革了陳舊過時的課程,開始了現代化的軍事教育。麥克阿瑟因而被稱為“西點軍校之父”。

1922年,麥克阿瑟與富有的寡婦路易絲結了婚。婚後不久麥克阿瑟就被派到菲律賓去工作了3年,1925年他被晉升為少將。

1928年他再次被派到馬尼拉,任美軍駐菲律賓部隊司令。在這期間他與菲律賓議長奎鬆成了好朋友,也同美國駐菲律賓總督史汀生建立了密切關係。這對麥克阿瑟今後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1929年厭倦軍旅生活的路易絲與麥克阿瑟離異。

1930年11月,麥克阿瑟開始擔任了美國上將陸軍參謀長,負責籌劃、執行和發展美國陸軍當前和長遠的防務。

以前美國陸軍的備戰工作一般由陸軍內的各部門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帶有較大的隨意性,常常顯得很不協調。每當戰爭來臨時,參謀工作往往缺乏效率,軍隊調動不力,後勤補給跟不上。盡管後來建立了一個現代化的參謀部,但它卻常用上一次戰爭的計劃來從事下一次戰爭,不健全的體製沒有得到徹底改變。

麥克阿瑟當上陸軍參謀長後,下決心扭轉這種局麵。他首先解決了長期爭論不休的陸軍航空隊和海軍由誰來進行海岸防禦的問題,使各方麵一致同意把這一任務交給陸軍。他又把騎兵改成了機械化部隊,用坦克、裝甲車和摩托代替了馬匹,使陸軍的行進速度和機動能力大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