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麥克阿瑟(2)(2 / 3)

1944年7月,美軍經過激戰,攻占了日軍控製的馬裏亞納群島。美國下一步的進攻目標應指向哪裏?早在這年春天海軍和陸軍便就這個問題產生了分歧。

以尼米茲為首的海軍主張繞過菲律賓,直接進攻台灣或硫磺列島、衝繩島等地。這一主張受到麥克阿瑟為首的陸軍的反對,這位陸軍上將認為,首先,菲律賓是日本縮小防禦區域後的防守重點,日本一旦失去菲律賓,就不能從海上得到荷屬東印度的石油供應而無法繼續進行戰爭;其次,如果美軍放棄菲律賓而進攻台灣是極為冒險的,有可能受到日軍的兩麵夾擊;第三,攻克菲律賓後可以直接進攻日本衝繩;第四點更重要,從政治上考慮,美軍應該去解救受日本人奴役的1700萬菲律賓人民,這是美國義不容辭的責任。

麥克阿瑟對兩年前的巴丹戰敗仍耿耿於懷,複仇之心十分迫切。因此他在與尼米茲討論這個問題,當尼米茲說到參謀長聯席會議傾向於海軍的主張時,麥克阿瑟大發雷霆,說菲律賓是被美國人遺棄了的,如果不能解放菲律賓人,就會給美國的榮譽抹黑。在1944年7月27日,羅斯福總統將這兩位驍將請到了夏威夷,由自己的參謀長、海軍五星上將萊希和哈爾西上將作陪,一道共進晚餐。大家心平氣和地討論了太平洋戰爭的局勢,兩位意見分歧的將軍指著牆上的地圖,向總統兼三軍總司令羅斯福詳細闡述了自己的主張。羅斯福盡力使雙方的分歧縮小,最終按照麥克阿瑟的意見製定了作戰計劃,把下一個進攻目標定為菲律賓,尼米茲保證向陸軍提供有力的支援。

為了完成沿新幾內亞海岸挺進的行動,麥克阿瑟必須控製這個巨大島嶼西端的傑爾芬克灣和福克爾科帕半島的主要地形。比亞克島以西50英裏的諾埃莫福爾島上有3個日軍機場。空軍指揮官肯尼建議,如果飛機從諾埃莫福爾起飛,就可對福克爾科帕半島實施大規模空襲,繼而控製傑爾芬克灣。

麥克阿瑟決定在打贏比亞克島戰役後利用空降與兩棲聯合突擊攻占諾埃莫福爾。7月2日,第158步兵團在諾埃莫福爾登陸,來到距離其中一個機場隻有100碼的地方。第二天上午,第503傘降步兵團的一個營被空投到機場增援進攻部隊。獨立日那天又空投了第二個營。

諾埃莫福爾的2000日本守軍撤回到該島中心的高地上。他們頑強戰鬥,但最終還是被殲滅了。美軍傷亡400人。日軍隻有極少數人幸存下來。

奪取諾埃莫福爾後,7月30日,麥克阿瑟突襲了福克爾科帕半島上的一個名叫桑薩波的漁村。第6步兵師大舉登陸,其中還包括幾千名修機場的陸軍工兵。桑薩波附近幾乎沒有日軍。入侵部隊兩周後發起攻擊,他們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擊退了無心戀戰的日軍。

現在麥克阿瑟控製了長1300英裏的整個新幾內亞島。他在夏威夷期間,“厄爾特拉”情報顯示,日軍為阻止麥克阿瑟從新幾內亞島向菲律賓的前進,正在構建一個三角防禦區。

這個三角防禦區以哈馬赫拉島、棉蘭老島東部的帕勞群島和棉蘭老島為依托。8萬日軍地麵部隊和擁有500架飛機的3個航空軍駐守在這個三角防禦區內。將近半數的日軍部隊駐在哈馬赫拉島。敵人似乎已經了解麥克阿瑟的企圖。

麥克阿瑟決定離開總司令部幾天,參加第31師進攻哈馬赫拉島的戰鬥。9月10日,達斯蒂·羅茲開飛機把他從莫爾茲比港帶到霍蘭迪亞。兩天後,麥克阿瑟登上“納什維爾”號,這艘巡洋艦加入了沿新幾內亞海岸向西北行進的護航運輸艦隊。9月15日破曉時分,“納什維爾”號和其他戰鬥艦艇駛入哈馬赫拉灣,炮擊敵人的海岸防線。麵對此番猛烈炮擊,日軍低下了頭,但是大自然卻做出了反應:甘科諾拉火山爆發。一時火光衝天、濃煙四起。當入侵艦隊向東北方向轉彎朝莫羅太島駛去時,整個艦隊被鋪天蓋地的巨大塵雲籠罩了。

上午8時,第31師的第一波次登陸。登陸艇在離岸200—300碼的長長的河口沙洲處停了下來。戰士們沉著地下船,涉水上岸,把他們的M一1半自動步槍舉過頭頂,這時,肯尼的C-47運輸機在他們上空飛過,向附近的海岸和叢林噴灑大量的滴滴涕。因為熱帶的斑疹傷寒比日軍更危險。

10時15分,埃格伯格、萊爾巴斯和麥克阿瑟來到岸上。盡管實際上不遠處有3個漁村,並且麻風病在幾英裏的範圍內肆虐,但沒有任何明顯跡象表明該島曾被人占領過。麥克阿瑟在島上逗留了3個小時後回到“納什維爾”號巡洋艦上。

當這艘巡洋艦返回霍蘭迪亞時,無線電通信一直處於靜默狀態。船上可以接收信息,但是到本次軍事行動結束前不能發出任何信號,以免讓敵人知道這艘艦在戰場上及其所處的位置。

美國及盟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在魁北克召開會議,9月15日晚,尼米茲向參謀長們通報了幾小時前從哈爾西那裏得來的一條消息。哈爾西的一支快速航空母艦特混艦隊最近在空襲萊特島上的目標時,實際上並沒有遭到日軍飛機的任何抵抗。一名跳傘的飛行員在萊特島上躲了一天後也獲救了。這名飛行員報告說,曾幫助過他的菲律賓人說這個島“一攻就破”。哈爾西請尼米茲批準化集結一支登陸部隊,發起突然進攻,攻占萊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