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材料也被送到了“納什維爾”號巡洋艦上。當麥克阿瑟看到這些材料時,他的眼前像過電影般閃現出了一幅幅畫麵:軍事史上的一次最大膽的襲擊,一場可與坎尼之戰和滑鐵盧之戰比美的偉大戰役,一個即便是科西嘉天才(拿破侖一世的綽號——譯者注)也要品味品味的絕妙戰略行動。用金凱德的第7艦隊和尼米茲提供的其他進攻登陸艦艇等可用的海上運輸力量,他就能把6個師的部隊全部送上岸。但為什麼要把6個師全都送到萊特島的海岸上呢?那是最穩妥也最平淡無奇的做法。一個偉大的指揮官是可以做到一箭雙雕的,他要同時攻打萊特島和呂宋島。他的部隊要組成錘子和鐵砧般的陣式:4個師的兵力從林加延灣登陸,2個師在萊特島上岸,那麼在菲律賓的42.5萬名日軍就會像堅果一樣被麥克阿瑟的軍隊捶爛!
麥克阿瑟給馬歇爾發去了一封電文,闡述了以上觀點。如果參謀長聯席會議同意了這項卓越而大膽的計劃,就能一勞永逸地解決關於呂宋島的激烈爭論。
9月17日,上午9時,“納什維爾”號在霍蘭迪亞靠岸時,麥克阿瑟興高采烈地走下船。就他所知,總司令部成員們正在討論他的那項同時攻打呂宋島和萊特島的計劃。這趟旅行使他精神振奮,他覺得似乎可以把握命運了。
馬歇爾是否要作出修改還不清楚,但在麥克阿瑟回到新幾內亞幾天後,馬歇爾派作戰處處長約翰·赫爾少將前往澳大利亞。赫爾希望更多了解有關麥克阿瑟解放菲律賓的計劃。麥克阿瑟告訴赫爾應該繞過的是台灣,而不是呂宋。位於呂宋的空軍和海軍部隊可以輕而易舉地孤立台灣。沒有必要攻占它。另一方麵,他奚落了金提出的通過實行海軍封鎖削弱菲律賓的日本兵力的建議,麥克阿瑟認為,如果這種封鎖能傷害誰的話,那傷害的也隻能是菲律賓人,而不是日本人、他自己的目標則是切實可行的:在呂宋登陸30天後解放馬尼拉。這是一個清晰而明確的誓言。
10月5日。麥克阿瑟終於獲得了他自1942年春一直苦苦企求的那句話:他可以攻打呂宋。10月14日,他飛回莫爾茲比港,次日上午動身前往霍蘭迪亞和萊特島。
到1944年夏季之前,麥克阿瑟的每一步重大行動都是對空中力量的一次肯定。他已學會像其他地麵指揮官一樣合理利用空中兵力,他既了解航空兵的靈活性,也了解其脆弱性。他知道飛行員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他知道根據天氣狀況、飛機的種類和數量搭配、地麵部隊的緊急需求、空中戰役的總體需求和敵軍的行動,空戰每日是怎麼變化的。
萊特島長115英裏,北部和南部寬40英裏,但中部隻有15英裏,很適合麥克阿瑟的部隊登陸。那裏的機場可停放肯尼的在林加延灣海岸線內飛行的戰鬥機,這些飛機將為呂宋的兩棲進攻提供掩護。但是當肯尼仔細研究將在1944年夏投入使用的這4個機場時,他才發現他們在島上的位置不利。這幾個機場都位於萊特灣或萊特灣附近,而且靠東麵,這是整個島上天氣最惡劣的地方,而進攻的時間正處於雨季。機場所在的地點又排水不暢。當初在那裏建造機場出於商業考慮,它們足以容納往返於當地首府塔克洛班的輕型飛機。它們或許能承受日本戰鬥機和其它比肯尼的P—38和P—47稍小的飛機的起降。如果不重建這些機場,它們是絕對不能停放他的轟炸機的。
肯尼堅持要在攻打萊特的計劃中將攻占島的西岸包括進去,這樣可為他提供平坦的、排水良好的機場。麥克阿瑟表示同意,因為進攻萊特的最初計劃就是從兩例實施打擊。在萊特灣東側實施兩棲進攻,與此同時,空降第11師在西側空降,占領可用於建造機場的場地。但當進攻日期提前到10月20日時,上述方案便被放棄了。麥克阿瑟的工兵們告訴他,雨季到來時,很難在塔克洛班建造機場。麥克阿瑟早就知道這一點,實際上,在他們當中某些人還沒有出生時他就知道這一點。他早在1903年就考察過塔克洛班海岸附近的地形,那時他也是一名陸軍工兵。盡管如此,麥克阿瑟還是把他們的反對意見放到一邊,要求他們於登陸5天後在塔克洛班建好一座5000英尺長能夠停放一個戰鬥機群(約75架飛機)的臨時機場,隨後再建幾個停放轟炸機、偵察機和更多戰鬥機群的機場。他指望在他們登陸的頭3天由哈爾西用他的快速航母上的戰鬥機為他提供掩護,而凱西的工兵則竭力在泥濘中建造機場。700多艘艦船延西北航線向北進發,目標是菲律賓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