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太平洋烽火驟起(3)(1 / 2)

與此同時,8日1時30分,倫美支隊5300人在海軍第3水雷戰隊第一護衛隊主力的護航下,分3個波次在馬來亞北部的哥打巴魯強行登陸。登陸後,遭到英守軍的頑強抵抗,英軍飛機擊沉日軍輸送軍事物資的“淡路山”號,擊傷“綾戶山”號、“佐倉”號。經過4個小時的激戰,日軍從海岸線深入1500米,控製了英軍陣地。晚上,日軍又集結登陸部隊主力一舉奪取機場,擊退了英軍的反擊。

登陸戰役開始後,擔任空中掩護的日軍第3飛行集團開始對馬來半島機場和新加坡海軍基地進行大規模的轟炸,迫使英空軍退縮到新加坡地區。日軍第22航空隊也於8日拂曉長驅直入,襲擊了新加坡英軍的軍事設施,9日下午又襲擊了關丹機場,2天共擊毀英軍飛機50架,使英軍損失1/3的空中力量,日軍掌握了作戰地域的製空權。

為了阻止日軍繼續登陸,12月9日17時,英軍遠東艦隊司令菲利普斯率領以“威爾士親王”號和“反擊”號為骨幹的海軍編隊,從爪拉丁加奴海北上,準備襲擊日軍登陸輸送隊。日軍一方麵進入迎戰狀態,一方麵利用艦載機和潛艇同英海軍編隊保持接觸。10日8時,英海軍編隊航至關丹沒有發現日軍,便轉航繼續搜索。11時56分,日機在關丹以東約40海裏處發現英海軍編隊,第22航空隊迅速出動34架俯衝轟炸機、51架魚雷轟炸機發起攻擊,一舉將英軍“反擊”號、“威爾士親王”號擊沉。除2000人被驅逐艦救出外,菲利普斯等800餘名官兵全部陣亡。

日軍奪取製海權和製空權後,後續部隊不斷上陸,主力越過克拉地峽,進入吉打州,沿西海岸的鐵路和公路向南推進。12日,佐伯聯隊一舉突破英軍重兵防守的馬來亞北部主要防線——日得拉防線。13日,占領吉打州首府亞勞。同一天,倫美支隊攻占爪拉丁加奴機場。

日軍的登陸戰役取得了出乎預料的成功。12月17日,日軍在亞羅士修改作戰計劃,決定以第5師和近衛師沿西海岸向吉隆坡、金馬士方向推進,以利於主力部隊作戰;另以第18師在宋卡待命,伺機在馬來東南沿岸的豐盛港附近登陸,迅速向居鑾和新山推進,切斷英軍主力的退路。這樣在新山州以北、吉隆坡以南地區將英軍主力同新加坡分割開來,各個擊破。

12月19日,日軍占領馬來半島西海岸檳榔嶼上的維多利亞空軍基地,切斷了英國空軍從印度、緬甸向新加坡、馬來亞機動的空中航路。至此,日軍奪取了馬來半島北部的所有機場。

1942年1月7日,日軍攻占士林河橋,完全切斷了北部防區印度第11師的退路,該師遂告瓦解。1月11日,吉隆坡失守,英軍在馬來亞中部的防線被突破。

1月10日,山下奉文下令窮追逃向新加坡的英軍,以近衛師經馬六甲,沿加影、芙蓉、淡邊、金馬士公路追擊。日軍進入新山州開闊地域後,2個師同時展開,要搶在英軍得到增援之前占領馬來半島。沿東海岸進攻的倫美支隊於1月3日奪取了關丹機場。英軍判斷日軍在興樓登陸,便主動撤退。

英軍原計劃在新山州搶築工事,構成新加坡北方屏障,固守待援。但由於英軍前線迅速潰敗,被迫於1月31日將部隊全部撤往新加坡,炸毀新、馬之間的長堤。日軍奪取了除新加坡外的全部領土。

1月31日,日軍下達準備進攻新加坡的命令。2月8日24時,日軍第18、第5師分兩路渡過柔佛海峽,在新加坡登陸。當天,日軍攻占丁加機場,並推進至天格機場。10日,第5師攻進頻尖。11日,第5、第18師從東、西兩側進攻英軍基地提馬。12日夜,近衛師占領曼台山。14日,奪取水庫,切斷了新加坡和英軍基地的水源,開始向市區炮擊。15日,日軍進抵新加坡城市郊,英守軍無力再戰。午後,英軍司令官帕西瓦爾中將率守軍投降,至此,印度洋的門戶已經向西敞開。

緬甸是日軍東南亞作戰的重要目標。日軍為了保證馬來亞作戰的側翼,鞏固印度支那、泰國占領區;切斷美英對中國進行補給的滇緬公路,配合中國戰場的日軍作戰;脅迫蔣介石投降;威脅印度,迫使印度脫離英國,同時企圖將緬甸作為長期占據南亞地區的北翼據點,掠奪緬甸的豐富戰略資源,遂於1942年1月初發動緬甸戰役。

日軍在進攻緬甸的同時,為了保障緬甸的海路補給,於1942年3月23日,以陸海軍一部占領印度的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新加坡失守之後,印度洋門戶洞開,印度、錫蘭(今斯裏蘭卡)失去屏障。英國十分擔心這兩個殖民地的安危,在緬甸兵力非常缺乏的情況下,集結了36個旅防守錫蘭,並於3月間在錫蘭成立一支新的艦隊。日軍擔心英國海軍勢力的增長會危及它由海路向仰光的增援,於1942年4月5日和9日,出動由南雲指揮的第1航空艦隊為主的機動編隊,對錫蘭科倫坡港和亭可馬裏海軍基地進行了空襲,共擊沉英軍輕重巡洋艦5艘、航空母艦和驅逐艦各1艘,擊落飛機約90架,同期還在孟加拉灣等海域擊沉英國艦隻30餘艘。英國在遭受襲擊之後,將東方艦隊主力撤往東非,實際上放棄了印度洋。英國擔心日本會在掌握印度洋製海權之後,大舉進犯印度大陸。但日本這時已成強弩之末,力量有限。日軍艦隊解除了對仰光的海上威脅之後就撤了回來,其陸上兵力的擴張能力達到了極限,再也無力占領錫蘭,更不要說占領印度這樣的大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