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太平洋烽火驟起(4)(2 / 2)

準備在雅加達地區登陸的日軍第16集團軍主力,搭乘運輸船56艘,在第7戰隊和第5水雷戰隊為基幹的戰鬥艦艇掩護下,於2月28日夜抵達萬丹灣泊地。第16集團軍主力開始換防時,盟軍巡洋艦“休斯頓”號、“柏斯”號對正在換防的日艦進行襲擊,數艘運輸船受重傷。

日本海軍“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和“飛龍”號4艘航空母艦,還有近藤指揮的第2艦隊和南方部隊——在爪哇東南海域殲滅從荷屬東印度地區向澳大利亞撤退的聯合艦隊,防止美軍太平洋艦隊增援。2月19日,空襲達爾文港的日本海軍第1航空艦隊返回肯達裏港後,於2月25日向爪哇以南海麵出擊。自3月1~4日,共擊沉盟軍驅逐艦3艘、普通艦船13艘。至此,盟軍聯合艦隊全部瓦解,殘餘艦艇撤往澳大利亞。

日軍經過對爪哇大規模的連續空襲和掃清外圍島嶼的作戰,完成對爪哇登陸作戰的準備。3月1日,日軍主力在爪哇東部和西部同時登陸。擔任西路的第2師和東海林支隊從雅加達灣和安列丹登陸,基本上沒遇到有組織的抵抗,登陸後直奔沙班並切斷爪哇北部東西鐵路交通線,直接威脅雅加達和萬隆。擔任東路的第48師和阪口支隊在泅水港西南克臘幹登陸,從背後包抄荷屬東印度的海軍基地泅水港,一舉切斷盟軍南撤的道路。由於島外所有機場已被日軍控製,爪哇三大戰略要地首府雅加達、守軍總司令部所在地萬隆、海軍基地泅水港均陷於被分割孤立無援的困境。日軍發起猛攻,3月5日占領雅加達,7日攻占萬隆,8日攻占泅水港。3月9日荷屬東印度軍事當局被迫向日本宣布投降。

攻占香港、關島和威克島

香港是英國在中國的殖民地和遠東的重要軍事基地,戰略地位相當重要。1938年10月日軍占領廣州後,香港成為防禦薄弱的孤島。1940年法國敗降後,英軍曾考慮撤出香港。1941年10月,英軍以2個加拿大營增援香港,該地陸軍兵力增至約1萬人,另有海空軍一部。在日軍進攻前,香港守軍估計日軍從海上進攻,把防禦重點放在海麵,陸上沿九龍以北“德林格防線”設防,但日軍卻從陸上發起進攻。為進攻香港,日軍調集了中國派遣軍第23集團軍所屬第38師、第51師第66團和第1炮兵隊,陸軍航空兵一部和第2遣華艦隊協同作戰。

1941年12月8日淩晨,日軍先以航空兵轟炸香港啟德機場,海軍從海上實施封鎖,爾後以第38師從深圳以東向九龍半島發起進攻,12日突破英軍防線。12月14日,英軍被迫退守香港島。12月18日晚,日軍分3路渡海,占領香港島東北部,後切斷市區水源,迫使利用地形和掩體繼續抵抗的英軍於12月25日投降。

關島是美國在馬裏亞納群島的海軍基地。1941年12月10日拂曉,在第4艦隊海軍航空兵掩護下,日軍南海支隊分3路在關島南、北海岸登陸,當日下午以優勢兵力占領該島,島上美軍500人全部投降。

威克島是美國在中太平洋重要海空基地。駐守該島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隻有450人,另有工程作業人員1000餘人,配備有火炮18門,戰鬥機12架。1941年12月8日,日軍出動36架轟炸機空襲威克島,炸毀美機7架。12月10日,日軍第4艦隊一部企圖以其所轄海軍陸戰隊在威克島登陸,遭到美軍炮兵和4架戰鬥機的猛烈攻擊。日軍驅逐艦被擊沉擊傷各2艘,巡洋艦2艘被擊傷,其餘倉皇撤離。在得到2艘航空母艦和3艘重巡洋艦增援後,日軍乘增援威克島的美軍特混艦隊尚未到達之機,於12月23日再次登陸,並攻占該島。

從1941年12月8日~1942年4月底,日軍在5個月時間內,以1.5萬人的代價,打敗了美英荷在遠東的30餘萬軍隊,相繼占領了泰國、馬來亞、新加坡、緬甸、菲律賓、荷屬東印度和香港,以及西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奪取了386萬平方公裏的土地,控製了這一地區的1.5億人口和豐富的戰略資源,達到了戰爭的初期目標。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雖然在軍事上暫時取勝,但在國家戰略上卻出現重大失誤。日軍在中國戰場泥足深陷,而又貿然偷襲珍珠港——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從而將美國拖進戰爭,使自己陷入兩線作戰的戰略困境,加劇了其侵略野心與國力不足的矛盾,也為後來它的徹底失敗埋下了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