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世界兩大聯盟的聯合(5)(1 / 3)

在橫渡大西洋的8天中,丘吉爾準備了3份文件作為三軍參謀長的備忘錄,這些文件闡明了他對盟國在1942年和1943年作戰計劃的設想。

第一份文件題為《大西洋戰場》,主要分析了歐洲、非洲和大西洋地區的軍事形勢,提出1942年的主要目標是英美軍隊占領整個非洲沿岸和從達喀爾到土耳其邊界的地中海東部海岸。第二份文件題為《太平洋戰場》,談到了1942年為恢複盟國在太平洋上的控製權所應采取的各項舉措。第三份文件題為《在1943年進行的戰役》,宣布英美軍隊將在這一年夏季在德國占領區內最適宜的地方登陸以解放歐洲。這是英國在“先歐後亞”戰略方針指導下的具體作戰行動的設想,清楚地反映了丘吉爾對“先歐後亞”戰略方針的理解,即第一步的行動重點是北非和地中海,同時設法控製太平洋局勢;第二步行動的重點是歐洲大陸。

因為忙於對付太平洋的危急局勢,美國方麵對會議的準備不如英國充分。12月20日,陸軍部長史汀生向羅斯福提交了一份備忘錄,該備忘錄把所有戰區劃分為兩部分。主要戰區——北大西洋戰區,其中也包括西歐戰區;其他戰區——太平洋戰區、西非戰區、中東戰區和近東戰區。關於西非戰區,備忘錄說:該戰區在兩個方麵對美國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是它能確保與埃及、波斯灣、遠東地區的空中和海上交通線;二是它能防止德國人占領達喀爾,因為他們依靠達喀爾將會封鎖通往南大西洋的海路和威脅美洲大陸。這個備忘錄是美國方麵對“先歐後亞”戰略方針的理解。但是,美國沒有提出具體戰略行動計劃。

12月22日黃昏,丘吉爾從弗吉尼亞的漢普頓錨地飛抵華盛頓,被接至白宮下榻。當晚,羅斯福與丘吉爾舉行會談,“一致同意打敗德國應比對日作戰更重要”。在雙方三軍參謀長的正式會議上,陸軍參謀長喬治·馬歇爾上將和哈羅德·R.斯塔克海軍上將代表美國重申“先歐後亞”的戰略方針,“(1)在1941年2月美英參謀部會談中,曾一致同意德國是軸心國的首要成員,因而大西洋和歐洲戰場被認為是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爭。(2)自2月以來已發生了許多事情,但盡管日本參加了戰場,我們的觀點仍舊認為德國依然是勝利的關鍵。隻要德國被打敗,意大利的崩潰和日本的失敗就必然會接踵而來”。

美國的“先歐後亞”立場打消了英國的顧慮。會議的主要議題由丘吉爾擔心的應否實施歐洲第一上轉到了如何實施歐洲第一問題上,雙方按照這個戰略方針開始討論製定共同的戰略行動計劃。

12月23日下午,在第一次全體會議上,丘吉爾提出了向北愛爾蘭和冰島部署美軍的“磁鐵”計劃,和英美盟軍進攻西北非的“體育家”計劃。羅斯福對前者表示讚同,對後者則建議交給參謀人員討論後再定。但是,美國軍方卻反對“體育家”計劃,馬歇爾列舉了許多後勤方麵的問題,並擔心法國維希政府會反抗,那樣將使這一行動變得非常危險。一旦初戰失利,將對英國人的士氣產生很壞的影響。因此,反對實施“體育家”計劃。馬歇爾的得力助手萊利斯·麥克奈爾中將甚至要求戰爭計劃處的約瑟夫·史迪威將軍準備65條理由來說明不應執行“體育家”計劃,以防止按英國方案而無謂消耗軍事力量。但是,由於美國會前準備不充分,沒有一套具體戰略行動方案,所以阿卡迪亞會議隻討論和製定了共同的總作戰計劃,沒有決定在1942年實施北非登陸作戰,隻是“責成比弗布魯克和霍普金斯搜羅船隻,並在盡早的可能日期研究‘超級體育家’計劃”。

阿卡迪亞會議根據“先歐後亞”戰略方針,製定並通過了盟軍聯合戰略計劃,其基本原則是形成和緊縮對德國統治下領土的包圍圈。這個包圍圈的範圍大體上是從阿爾漢格爾斯克到黑海,經過安納托尼亞,再同地中海北岸和歐洲大陸的西海岸連接起來。主要目標就是加強這個包圍圈,把缺口堵起來,辦法是支撐俄羅斯戰場,武裝和支援土耳其,增強它們在中東的力量,以及占領整個北非的海岸,以防德國突然進攻波斯灣和西非海岸或其他地區。

阿卡迪亞會議通過的這個戰略計劃,是英國從前關於“在軸心國周圍形成一個巨大的防禦圈比進攻行動更為重要”的戰略思想的具體化,而這次會議又為美國所讚同。它表明美英兩國在軍事行動上開始協調起來。

在聯盟作戰中,僅有統一的戰略方針和戰略計劃是不夠的,還不能保證作戰行動的勝利。阿卡迪亞會議完成的另一重大事情就是,解決了聯盟作戰的統一指揮問題。1941年12月25日下午,馬歇爾指出:“我深深感到最重要的事情是指揮統一問題。……我認為必須由一個人來統率整個戰區——包括海、陸、空三方麵。我們不能單靠合作來用兵。人的缺點就是這樣嚴重。他往往特別不願意把自己的軍隊劃出一部分交給別人去指揮。如果我們現在製定一個統一指揮的計劃。我們的麻煩十有八九就會解決了。”馬歇爾建議,美、英、荷、澳四國在西南太平洋地區建立一個統一指揮機構,丘吉爾初時堅決反對,稱太平洋地區的盟軍過於分散,不可能由1個人進行有效的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