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占領區,斯拉夫人的遭遇並不比猶太人好多少。按照德國法西斯的計劃,被占領的蘇聯、捷克、波蘭和南斯拉夫等斯拉夫國家,應為日耳曼民族騰出廣闊的“生存空間”。
為此,德國保安總局於1941年起草了一份《東方總計劃),它於1942年6月12日得到希姆萊批準。這個計劃的實質是將東歐各國的“劣等民族”驅逐到異國他鄉,或加以消滅,以便給德國移民騰出“生存空間”。據此,80%~85%的波蘭人、65%的烏克蘭人、75%的白盧西尼亞人、50%的捷克人都要在若幹年內遷到西伯利亞,剩下的人則日耳曼化,為新建的日耳曼國家提供勞動力。
在斯拉夫國家中,波蘭和蘇聯是德國鎮壓的重點對象。德國在波蘭的暴力統治開始得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手段最殘忍。為了給日耳曼人騰出“生存空間”,德國法西斯將波蘭西部地區的70萬人強製遷出。波蘭總督弗蘭克宣稱:一定要使“波蘭”這個概念永遠消失。在並入德國的波蘭國土上,德國一麵驅逐當地居民,一麵限製人口增長,強迫波蘭人做絕育手術,並把大批兒童掠往德國再更名改姓,以使用日耳曼精神教育他們,使納粹觀念深入他們的思想,甚至不準波蘭人稱波蘭人,隻讓他們使用古老的部族名稱,如“卡舒布人”、“瑪祖爾人”等等。在總督轄區,德國也有計劃地消滅波蘭居民,特別是知識分子。例如1940年春夏,德國在這裏進行了一次“AB行動”(“特別綏靖行動”),殺害了3500名波蘭科學家和文化藝術界人士,關閉了大中學校。
蘇聯既屬斯拉夫國家,又是布爾什維克的大本營。因而,德國法西斯將其視為不共戴天的敵人,在其占領的蘇聯西部采取更加嚴酷的鎮壓措施。例如,侵蘇德軍第26軍在其轄區實施的《處理平民中不良分子和可疑分子的方針》規定,應將國家和黨的幹部、地方蘇維埃成員、現役軍人和遊擊隊員立即槍斃,共產黨員、共青團員、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負責人、流民、隱匿財物或煽動不服軍管者送進監獄,並對消極抵抗或逃避勞役者實施體罰或監禁。無論在軍管區還是專員轄區,被關押的蘇軍戰俘和無辜群眾都備受虐待。他們不僅被強製勞動,還要經常忍饑挨餓,10餘萬人被活活餓死。此外,德國黨衛隊的特別行動隊還任意殺人,至1941年底就殺害蘇聯軍民30餘萬人。
在被肢解的南斯拉夫、希臘和捷克,德國法西斯也實行極端殘暴的統治。例如,在斯洛文尼亞,德國納粹分子摧毀各民族文化中心,屠殺知識分子、宗教界人士和社會活動家。在塞爾維亞,隻要1個德國士兵被遊擊隊擊斃,就有數以百計的平民被殺害。捷克的大專院校被關閉,中小學生接受日耳曼教育,劇院、音樂廳和藝術營被改成軍營,知識分子被殺害,整個文化基礎被摧毀。
在西歐和北歐占領區,德國的統治似乎比在中歐和東歐有所“節製”,主要通過兼並和同化實現德意誌化。然而,隨著德軍在東線和北非的作戰失利,德國納粹分子在西歐和北歐的統治變得更為嚴厲。如在法國,共產黨員和抵抗運動的成員受到鎮壓;來往的郵件、信函受到檢查;德國人插手非占領區的事務,派遣許多代理人到那裏進行監督,驅逐了一些原法國官員,新任命的官員須經德國人批準;在占領區的幾個主要省份強製推行德語教學,禁止講法語,倘若有人講一句法語“您好”,就被立即罰款。
總之,整個歐洲在德國的鐵蹄下變成了一座監獄,在這所監獄裏,人們失去了一切自由,必須接受德國主人的統治,做一個老老實實的奴仆,否則不是被驅逐,就是被關押或殺害。
隨著歐洲“新秩序”的建立,德意法西斯將大半個歐洲的資源、設備和糧食等攫為己有,並根據其戰爭經濟的需要,重新配置被占領國家和地區的生產要素,建立以大德意誌國為核心的經濟共同體。
在波蘭,根據1939年10月19日戈林的命令,占領當局試圖將合並區的經濟盡快並入德國的經濟體係,而將總督轄區能夠用於德國戰爭經濟的原料、廢料和機器等全部運走。在波希米亞—摩拉維亞保護國,捷克人可以處理大部分事務性的經濟工作,但必須在德國的直接監督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