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所述,“大東亞共榮圈”隻是日本軍國主義企圖建立“大日本殖民帝國”的一塊招牌,根本不是什麼“共榮圈”,乃是日本法西斯進行殘酷統治和血腥掠奪的“殖民圈”。
日本對“大東亞共榮圈”內被占領國家和地區的統治基本上采取兩種方式:直接統治和間接統治。直接統治區大多是戰略要地和交通樞紐,包括香港、新加坡、婆羅洲、新幾內亞、中國台灣、朝鮮等。日本在這些區域公開實行法西斯殘暴統治。
間接統治就是依靠扶植傀儡或維持原有政權機構來達到統治目的。傀儡政權包括以溥儀為首的偽滿洲國、以汪精衛為首的偽中華民國、1943年8月1日成立的緬甸巴莫政府、1943年11月成立的菲律賓若斯·洛雷爾政府。在泰國保留了原來的鑾披汶政府,在印度支那沒有取消原有的法國殖民機構,但日本在那裏享有許多特權,原有的法國殖民機構實際上與傀儡政府沒有多大區別,完全聽命於日本的旨意。它們都是日本的統治工具而已。
日本依靠暴力建立“大東亞共榮圈”,也依靠暴力對其進行統治。它強化統治機構,成立各種法西斯組織,憑借武力大肆鎮壓抗日群眾,濫殺無辜人士,對占領區人民實行法西斯的恐怖專政和殖民統治,給他們帶來無窮的災難。
在朝鮮,日本於1937年設立“朝鮮中央情報委員會”,加強對朝鮮人民的監督和控製,同時還殘暴地鎮壓金日成領導的“祖國光複會”和遊擊隊。1940年10月,日本成立“朝鮮國民總體力量同盟”,由日本駐朝鮮總督兼任總裁,在各地建立與各級行政機關平行的基層組織,最小單位是由幾戶家庭組成的“愛國班”,每個家庭都有“愛國班員代表”,家庭的每個成員都是“愛國班員”。通過這一法西斯組織,日本進一步加強對朝鮮人民的控製。
日本妄圖把中國東北變成其擴大侵略戰爭的後方基地。1932年,在中國東北實行“保甲連坐法”,加強戶口調查和報告製度,發放居住證、身份證,把東北人民置於法西斯的恐怖統治之下。為“掃蕩”和鎮壓抗日武裝,日軍建立了各級“清鄉委員會”,瘋狂“討伐”東北抗日聯軍。他們把群眾趕出村莊,集中編成“集團部落”,以切斷抗日武裝同人民群眾之間的聯係。到1938年,日本強行在東北建立的“集團部落”有12565個。在建立這些“集團部落”時,日偽當局大批破壞燒毀民房,迫害、屠殺群眾。1937年至1938年2月,日偽當局在偽三江省的樺川縣南部地區燒毀村屯120多個,燒毀或拆掉民房2.4萬餘間,殺害與凍、餓死群眾1.3萬餘人,荒蕪土地2100多坰。1941年4月,日本改組了東北的法西斯組織“滿洲帝國協和會”,把它同各級行政機構合為一體,加強對東北人民的恐怖統治。日本還在中國東北建立代號為“731”部隊的細菌研究所,用中國軍民以及朝鮮、美國和荷蘭等國的反法西斯戰士作細菌實驗,共殺害1萬餘人。在華北,日本從1938年底開始推行所謂“治安肅正運動”和“治安強化運動”,在華中推行“清鄉運動”,日軍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實施瘋狂“掃蕩”,對抗日根據地實行慘絕人寰的“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為加強對華北地區的法西斯統治,日本還在華北建立法西斯組織“新民學會”,它的各級組織均由偽官吏把持。1939年,“新民學會”成立了1840個分會,擁有245599名會員,到1941年9月底增至3548個分會,674057名會員。據不完全統計,在抗日戰爭期間,由於日本的侵略和殘暴統治,給中國人民造成3500萬人的重大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