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元年(1912年)11月28日傍晚,北京東交民巷六國飯店熱鬧非凡,戊戌變法失敗後流亡海外14年的梁啟超剛剛返國,在此接受工商界人士的盛情宴請。
接風宴的發起人常立訓年已66歲,是當年赫赫有名的山西榆次常家主力商號“大德玉”的財東,亦為時人公認的晉商乃至整個北方商界領袖。席間,梁啟超即興發表演講,盛讚晉商:“有曆史、有基本、能持續發達之山西商業,鄙人常自詡於世界人之前。”
誰能想到,僅僅幾年之後,叱吒商場數十載的常立訓竟因生意失敗,家族破產,被迫四處躲避債主的追索,最終在離老家不遠的一個村子裏黯然辭世。
外貿世家 一門兩傑
號稱“清代第一外貿世家”的榆次常家,舉族經商200餘年,儼然是長期壟斷北方邊貿的晉商的一個生動縮影。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常立訓的高祖父常萬達出生,他是常氏發家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大人物。常萬達為家中幼子,早在他出生之前,父親常威已奔赴塞北重鎮張家口創業謀生。起初,常威隻是肩挑背扛、冒著日曬雨淋做點小生意,十年之後才開了一個鋪麵,成為“坐商”,並把長子常萬玘帶來一起打拚。
大約雍正六年(1728年)前後,常威父子在張家口創立初具規模的“大德玉”商號,以經營布類及日用雜貨為主。
就在前一年,即1727年,中俄簽訂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恰克圖條約》,自西往東開辟恰克圖及尼布楚、祖魯海圖三個邊貿商埠。邊境小村恰克圖恰好位於蒙古庫倫(今烏蘭巴托)與俄羅斯西伯利亞“心髒”伊爾庫茨克中間,與兩地各相距約700華裏,它日後成了中俄之間唯一陸路貿易口岸。
《恰克圖條約》簽訂後數年間,中俄雙方分別在恰克圖國界兩側修築商業設施,並派官員管理。聚集於庫倫的晉商聞風而動,迅速北上,在這個小村莊裏建成“中國市圈”,通稱“買賣城”。
清代中期以前,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僅有南方廣州辟為海上口岸,與英法等國來往貿易,北方的恰克圖陸路口岸建立後,至19世紀初,其貿易額占同期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1/3上下,可見地位之重要。而活躍於恰克圖市場的中方商人,大半來自山西。
據常氏家譜等資料推算,常萬玘早年曾跟隨父親一同帶領駝幫,穿越戈壁,北上庫倫經商,在外蒙古腹地打下根基。與張家口直線距離約3000華裏的恰克圖口岸開通後,他又代替年事漸高的父親,成為最早涉足恰克圖的商人之一。生意日漸興隆的常家,一步步躋身於晉商大族之列。
相傳,年過花甲的常威告老還鄉之時,從“大德玉”抽出部分資金,新建“大德常”商號,交給長子常萬玘,而把“大德玉”留給最珍愛的幼子常萬達。後來,因長期奔波於環境險惡的北方邊塞,常萬玘積勞成疾,遂決定到氣候較溫和的南方,專營國內市場,而把對俄貿易,全盤交給幼弟常萬達。
自此,常家分為“南常”“北常”兩支。常萬玘自南方販運茶葉到張家口,並兼營布匹、百貨和藥材等,其子孫在“大德常”基礎上,創辦十多個以“德”為標誌的商號,遍布大同、成都、漢口等地,號稱“十大德”。常萬達則以張家口為基地,主攻恰克圖,成為大漠茶路的傳奇人物。
常家一門兩傑,堪稱有清一代山西茶幫中“內茶商”與“外茶商”的典型代表。
從“茶馬互市”到“茶葉之路”
蒙古人被明太祖朱元璋逐出中原後,依舊以遊牧為業,居無定所,日常衣食及生產工具均十分缺乏,不時南下侵擾,以武力獲取所需。明朝不得不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加強北方邊防,但屢次戰爭皆不能畢其功於一役。
於是朝廷改用懷柔政策,在山西大同等邊鎮開設“馬市”,官方定價收購蒙古良馬作為軍馬,同時除禁止兵器銅鐵交易之外,允許內地商民以綢緞、布匹等日常生產生活必需品,與牧民交換馬、駝、牛、羊及皮毛等畜產品。蒙古牧民以牛羊肉、乳酪為主食,要經常喝茶以解油膩,明朝政府又實行“茶馬互市”,鼓勵商人以茶易馬。因此,盛產於南方的茶葉逐漸成為北方邊貿的大宗商品。晉商得地利之便,在此項貿易中占得先機。
清初,蒙古歸入中國版圖,清廷放寬商賈赴大漠南北草原做生意的限製。康熙年間(1662~1722年),部分晉商作為皇商,還隨清廷大軍征討蒙古部落首領噶爾丹叛亂,深入漠北各地,供應軍需有功。此後,蒙古成為駕輕就熟的晉商發跡和積累財富的寶地。榆次常家的第一桶金,即來於此。
17世紀中期前後,俄羅斯已東擴至西伯利亞貝加爾湖一帶,直逼蒙古邊境。俄國人像蒙古人一樣好吃肉,因此也嗜茶如命,到了“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的地步。據說,中俄《恰克圖條約》的簽訂,正是俄方急切盼望擴大茶葉貿易的結果。後人考證,恰克圖的蒙語發音,與“茶”相近,在俄語中意思則為“有茶的地方”。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廷收縮邊境貿易,限製“夷人”入境,將原來三個中俄商埠口岸統歸為恰克圖一處。在此前後,早已獨當一麵的“北常”始祖常萬達攜巨資來到恰克圖,專營對俄茶葉貿易。
一開始,常萬達的生意並不順利。乾隆年間(1736~1795年),恰克圖口岸先後四次因各種原因閉市,有一次甚至長達五年之久,數十家晉商被迫退走,但常萬達眼光遠大,決意堅守。他盡可能籌集資金,穩定下屬人心,並將總號“大德玉”改組為茶莊,主營茶葉,兼營絲織品、瓷器和手工藝品等,換回俄國的銀錠、粗製銀器、玻璃器皿及牛羊皮毛製品,運販內地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