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煤進商退百年潮(2 / 3)

資金不足、設備有限是白象錦麵臨的主要難題。豎井開鑿日期一拖再拖,開工後井打了一年多,天天往外排水,就是不見煤,大家對這位洋學生的能耐產生了懷疑。幸而白象錦相信自己的判斷,堅持不懈。1925年,這座豎井終於建成正式投產,日產煤炭五六百噸,大部分遠銷外省,大同分公司經營開始贏利。同一年,白象錦接任保晉總公司協理兼大同分公司經理,他放手提拔人才,提高工程技術,並著手清理內部事務。

其實早在1922年,保晉總公司在積極改革的總經理崔廷獻主持下,煤炭年產量已達22萬多噸,並全部付清了英國福公司的礦權贖款。但因多年經營不善,積欠嚴重,仍有銀行貸款120多萬元遲遲未能償還,成為業務發展一大包袱。

1930年,適值閻錫山中原大戰倒蔣失敗,山西省銀行鈔票隨之貶值,白象錦抓住機會,幾番騰挪,一次就把所欠銀行貸款全部還清。稍後,他又親自出馬到天津向其他銀行借款20萬銀元,購買設備,修建連接忻州窯到大同口泉站(後來此處一度是全國最大貨運火車站及最大煤炭運輸編組站之一)的窄軌鐵路,並與晉東煤業公司簽訂包銷合同,保證了各礦區每月的生產開支。

1933年,白象錦執掌的保晉大同分公司固定資產增加到200多萬元,為山西民族資本實業企業最興盛的一家。1935年,保晉總公司董事會決定,以大同分公司的盈餘款額撥付股東利息,其他分公司的盈餘則投入擴大再生產,保晉的業務更加蒸蒸日上。

晉礦“閻”辦

以民間晉商資本為主的保晉礦務公司,經營日見起色,而中原大戰受挫後力圖東山再起的閻錫山,也把煤炭開采作為自己“造產救國”主張的重點來抓。

據時人回憶,閻錫山治晉前半期(1912~1937年),大同煤礦、陽泉煤礦、太原東西山煤礦等較大礦區,都已陸續采用新式機器采掘,除民資保晉公司經營的部分外,這些礦區大多由以閻為首的官僚資本(時稱“公營”)控製,或采取公私合營方式。

如1919年在大同成立的同寶煤礦公司,即由原來公營的裕晉煤礦公司與晉北鎮守使(相當於現在的省軍分區司令)張樹幟開辦的義昌煤礦公司合並而成。新公司以礦區作為股金100萬元,再引入北洋係高官梁士詒(曾任袁世凱總統府秘書長、交通銀行總理,1921年受奉係擁戴出任國務總理)200萬元股金,成為公私合營企業。

1928年,閻錫山又在大同設立晉北礦務局,接辦因故停業的公營山西軍人煤礦,資本金150萬元,由留日出身的梁上椿為局長,在天津、北平均設辦事處,對外推銷煤炭。

1934年7月,女作家冰心曾與鄭振鐸、顧頡剛、許地山等文藝界好友遊覽大同,應邀參觀了晉北礦務局,留有如下描述:

“晉北礦務局是一所半洋式的房子,有辦公處、圖書室等設備。自招待室後窗,望見了後麵山上的工人俱樂部,有些麵目黧黑的工人,在門口坐立。晉北礦務局成立於民國十八年,廿一年末改組為公商合辦之股份有限公司。礦區已開采者有煤峪及永定莊兩處煤井,均用新法,掘成許多橫貫的平洞,每間一百尺,即開一風洞。上下用吊車。礦中並有排水通風各種設備。”

根據冰心的了解,該礦“工人分日夜三班,每班八小時,工頭工資每日四角,工人最少者一角七分。礦中現共有工人3000餘,每日產煤量本可有2000噸,近來因銷路不佳,每日隻開采六七百噸”。

大同煤礦產能充裕卻“銷路不佳”,主要原因是當時可通達外省的三條鐵路中,隻有縱貫山西南北的同蒲鐵路是本省自建自營,正太、平綏(北平—歸綏,即呼和浩特)兩路由國民政府鐵道部掌握,運費偏高,大大限製了煤炭的輸出。加上各煤礦各自經營、自行銷售,外銷力度不足。

閻錫山一邊向鐵道部交涉降低煤炭運費,正麵說理加上側麵請托送禮,並發動輿論攻勢;一邊對省內各礦實行“分采合銷”政策,先後在大同、陽泉組織“同煤總銷處”和“晉煤總銷處”。

1932年,閻錫山在天津成立大同礦業公司,委任親信幕僚梁航標(本名梁巨川,因閻錫山號“百川”,梁為表示謙恭將名字也改了)為經理,梁上椿為副經理兼大同礦務局局長。閻要求他們將大同、陽泉的煤炭盡量外運,除向天津、上海等地推銷外,一大部分是經塘沽出口運往日本。

雖然當時連接各礦的鐵路車皮較少,運輸困難,大同礦業業務發展受到一定限製,但獲利依然可觀。公司曾在天津舊法租界斥資萬元購置一棟大樓,又在舊英租界新建洋樓數處,公司經理及副經理每人一所。1934年,“二梁”意見分歧,不能合作,閻錫山調梁航標回太原擔任其核心企業西北實業公司經理,梁上椿接任天津大同礦業公司經理。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天津、太原相繼淪陷,梁上椿即將天津大同礦業公司職工全部解散,宣告停辦。不久,梁出任偽職,淪為漢奸,晚節未保,此是後話。

世紀輪回

1937年9月13日,日軍侵占大同。大同失陷前夕,白象錦見形勢危急,為免礦產資敵,忍痛組織工人炸毀了親手開鑿的忻州窯坑口,又在掩埋鍋爐、機器等全部設備及庫存物資後,放火燒掉所有地麵建築物。10月30日,日軍攻入陽泉,保晉總公司亦不複存在了。

報國無門,抗敵無力,58歲的白象錦唯有攜帶家眷南下武漢,又輾轉到達成都,落腳於灌縣(今都江堰市),在一家中學以教書為生。日軍占領大同礦區後,急於掠奪煤炭,支持侵略戰爭,遂采取“以華製華”策略,讓漢奸王揖唐出麵寫信,許以月薪2000銀元,請白象錦回來主持礦務,遭到他嚴詞拒絕。

據學者估計,日寇侵占山西期間,劫運煤炭達2000多萬噸。抗戰勝利後,閻錫山重掌山西,隨即以山西公營事業董事會及西北實業公司名義,接管省內主要廠礦、鐵路、銀行等,原保晉總公司所屬陽泉礦區,由陽泉礦務局接收,晉北礦務局則依舊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