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48年,在山西全境,閻錫山轄區內煤產量近200萬噸,共產黨解放區的煤炭產量約為40餘萬噸,兩者合計未到日占時期最高峰產量(620萬噸,1943年)的一半。
1949年3月底,閻錫山倉促飛離遭解放軍圍困數月的太原,一去不複返。10個月後,即1950年1月,蟄居西南十餘年的白象錦舉家回到太原,在山西省工業廳當了一名工程師。
此際的山西煤炭業,已不是當年白象錦慷慨激昂呼籲“爭礦”,或苦心經營重振保晉時的光景。三晉大地,千裏煤海,成了中國重工業加速發展戰略上的關鍵棋子。中央人民政府相繼從外省市調動大批煤炭勘探、設計和施工力量前來支援,全省原煤產量從1950年的380萬噸,猛增到1957年的2368萬噸。
當然,也是從1957年起,山西煤礦成為清一色的“國字號”,大同礦務局和陽泉礦務局直屬中央,地方國營煤礦增至120座(1952年為65座),而原來的1000多座私營小煤窯,則全部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經閻錫山“晉礦官辦”及日寇侵吞後日漸式微的民資礦業,至此煙消雲散。
年已古稀的白象錦仍在發揮餘熱,他四處實地考察,協助籌建了一批新煤礦,參與製訂山西“一五”到“五五”計劃期間的煤炭生產方案,又伏案寫出《山西礦產資源考察意見》《山西礦山開發利用之設想》等著作。
曆經三朝風雨、一生起伏無定的白象錦,總算是幸運的,他得享天年,於1971年6月以92歲高齡辭世,據說,臨終前還手不釋卷地翻譯外國煤炭技術資料。此時,距李希霍芬驚呼“山西煤藏天下第一”,恰好是一個世紀。
又過了14個春秋,1985年6月,中國與羅馬尼亞合作開發的霍縣礦務局白龍煤礦開工建設,這是山西第一個中外合資煤炭工程。同年7月1日,與美國西方石油公司合作經營的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礦動工,後來很長時間裏,它都是中國與外國合作開發的最大型煤礦。
這一年,是山西民眾奮起驅逐英國福公司的“爭礦運動”爆發80周年。
王夢齡:奠基山西實業
1950年,白象錦舉家返回故鄉之時,他早年在山西大學堂西齋的校友王夢齡,也從躲避戰火的寄居地天津搬到了張家口,協助新中國重建經濟。
在這位年屆七旬的山西機電工程界老前輩的努力下,戰爭中破壞的大同平旺發電廠不久即告修複,依賴其電力供應的大同煤礦起死回生。
王夢齡與白象錦求學經曆如出一轍:都是中了秀才後,又考入初建的山西大學堂,並同為官費留學生赴英國求學。1906年,王夢齡入讀位於工業重鎮曼徹斯特的維多利亞大學。此時,正值英國由蒸汽時代向電氣時代過渡,一場新的技術革命即將到來,大開眼界的他決定兼修電學,1912年順利取得機械和電學兩個專業的畢業證書,獲碩士學位。隨後他留在當地一家電機廠當了三年練習生,以全麵熟悉企業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流程。等他結束十年留英生涯,1914年攜英國籍妻子(也是他大學同學)回到山西時,堪稱是這個內陸省份難得一見的工業全才了。
當時閻錫山治晉不久,為鞏固地盤,伺機擴張,十分重視軍火工業和實業開發。閻本人留日出身,極為器重海歸人才。1917年,他將王夢齡招至帳下,聘為山西陸軍修械所技術員。後修械所改為軍人工藝實習廠,分設三科,王夢齡擔任一科科長及技正(技術主管),負責槍炮修理和製造,短短幾年間就生產出手榴彈、山炮和衝鋒槍。後者當年在國內既無圖紙也無實物,隻有從德國帶回來的一個槍栓,王夢齡親自測繪、畫圖、研究工藝,終於督造出中國第一支衝鋒槍。
1927年1月,閻錫山將軍人工藝實習廠改為太原兵工廠,與火藥廠一起,共有設備3800台、職工1.5萬人。這家兵工廠從生產輕武器向生產重武器發展,其規模堪與全國最大的漢陽兵工廠、沈陽兵工廠相媲美。閻錫山正是依靠強大的軍火生產能力,才得以與馮玉祥的西北軍、李宗仁的桂係及自命正統的蔣介石分庭抗禮。這一切,都與王夢齡十年盡職盡力的服務密不可分。但恰恰在那一年,王夢齡痛感閻錫山“凡事為私,多用私人”,看透其地方軍閥的本質,決定辭職不幹,與之分道揚鑣。
早在歸國之初,王夢齡一麵擔任山西大學教授,傳授機械、電學知識,一麵參與創辦太原工業專門學校(太原理工大學前身之一),出任教務主任和實習工廠籌備主任。他在該校設立了機電、煤炭、建築、染織、玻璃等專業,為山西近現代工業培養了大批技術骨幹。任職軍人工藝實習廠期間,太原電燈公司發電設備超負荷,經常導致全城停電,王夢齡出手相助,添購發電機,改善線路。自1924年起,太原再未發生過停電現象。
白象錦為保晉礦務公司殫精竭慮的時候,王夢齡也在為家鄉近現代工業的崛起而奮鬥。
離開兵工廠到抗戰爆發的十年間,王夢齡先後應聘為山西、綏遠兩省數十家工廠的工程師或總工程師,幫助這些工廠由使用蒸汽動力提升到使用電力動力,山西民用工業自此走上近代化的軌道。1932年,他代表山西省出席了在漢口舉行的第一屆全國工程師大會。
1937年日軍侵占太原前夕,王夢齡舉家南下,輾轉於武漢、廣州、香港等地,最後避居於天津英租界內。因其名望甚高,日偽都曾試圖重金邀其重新出山,他一家雖生活困窘,甚至要靠變賣衣服、書籍維持生計,卻堅持不願事敵。抗戰勝利後,閻錫山也寫信請其回山西工作,他連信都不回,說:我再也不會為他幹事了。
1953年,王夢齡葉落歸根回到山西,擔任省工業廳總工程師及省政協副主席等要職。“大躍進”期間,他公開批評蠻幹瞎幹,不講科學的做法,讓周圍的人為他捏了一把汗。
1963年4月,82歲高齡的他因病辭世,臨終對家人遺言:聽毛主席的話,跟共產黨走,好好工作,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