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商海風流一朝散(1 / 3)

1912年9月19日,卸任剛半年的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赴晉考察,與山西政商各界名流合影留念,孫中山左側是時年未滿三十的山西都督閻錫山,右側則是年過花甲的山西商會會長劉篤敬。

當時閻錫山意氣風發,乃是冉冉升起的民國軍政新星,連孫中山都當麵表揚“武昌起義不半載竟告成功,此實山西之力,閻君百川之功”(閻錫山字百川)。身為一介商人,劉篤敬能與日後的“山西王”平起平坐,自非等閑之輩。

群倫領袖

孫中山此行是以大總統袁世凱授予的全國鐵路督辦名義,巡查各省,為實現其中國大地上“修築10萬公裏鐵路”的宏偉藍圖做準備,而劉篤敬正是力主山西省內自建自營鐵路的第一人。

山西近代第一條鐵路正太鐵路(石家莊—太原),經清廷同意讓俄、法等外資參與修建並負責管理,1903年2月正式動工,1907年10月竣工通車。但山西官方和民間都擔心鐵路掌握在外國人手裏,運輸成本負擔會很重,讓財力雄厚的晉商自行籌資修路的呼聲,越來越高。

1905年10月,曾在京為官的劉篤敬出任山西商務局總辦(相當於官辦商會會長),即開始籌備縱貫晉省南北的同蒲鐵路(大同—蒲州)的具體事宜,並經朝廷批準成立了官辦股份製企業同蒲鐵路公司,劉成為其主要股東之一。1907年,劉篤敬親自兼任同蒲鐵路公司總辦,督建了同蒲鐵路太原至榆次段,盡管全長隻有7.5公裏,卻為拉動此後100年山西經濟發展的南北鐵路“大動脈”,奠定了最初的基礎。

劉篤敬還是山西煤老板們的“老祖宗”。1905年,他興辦山西省最早的機械采礦企業——太原陽曲王封山磺礦公司,生產軍工原料硫黃之餘,開采與之共生的煤炭。同一年,他與其他商人聯手投資236萬元大洋創辦陽泉鐵溝煤礦,後來發展為保晉公司平定礦務分公司,即如今中央直屬國企陽泉礦務局的前身。1906年,他又在太原西山投資開辦慶成煤窯,創建了專采地下煤層的豎井技術(俗稱“筒子窯”),井深達42米。

劉篤敬之所以出任山西商務局總辦,源於山西民間爆發驅逐英國福公司的“爭礦運動”。一向支持收回采礦權的他,臨危受命,代表山西官方與福公司談判,據理力爭,毫不相讓。1908年1月,“爭礦運動”取得勝利,也是他作為代表與福公司方麵簽署了贖回礦權的協議。同年7月,山西巡撫寶芬在給朝廷的奏折中說:“惟渠本翹、劉篤敬兩紳於礦事始終維護,實係尤為出力……爭回礦約,頗著勤勞”。

1911年,保晉礦務公司首任總經理富商渠本翹因經營不善辭職,劉篤敬接任,曾多方聘請專業人才,竭力維持業務,使公司經營稍有起色。1913年中華礦業聯合會成立,劉篤敬被推舉為副理事長。直到1916年,保晉公司因與北洋政府國務卿徐世昌、陝西督軍陸建章控製的建昌公司發生矛盾,進一步陷入困境,年已68歲的劉篤敬才最終決定告老還鄉。

自1905到1916年,作為後期晉商領袖,劉篤敬擔任官方的山西商務局總辦和民間的山西商會會長(1907年當選),執三晉工商界牛耳前後達11年,極力推動山西省近代實業發展,《山西通史》卷六《人物誌》稱讚其“不愧為近代山西民族資產階級的楷模”。

商會登台

生於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的劉篤敬,出身晉商平陽幫(即晉南臨汾商人)四大家族之一、號稱“劉百萬”的南高劉家。光緒元年(1875年),他參加太原鄉試考中舉人,入京任刑部主事(相當於公檢法部門的廳級幹部),直到1899年,前後當了20多年京官。

在此期間,劉篤敬結交同為刑部主事的晉南老鄉楊深秀,深受維新變法思想的影響。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楊深秀慷慨赴義,成為“六君子”之一,年過五十的劉氏不懼受牽連的風險,親到菜市口刑場為楊收屍,並護送回山西老家下葬。自此他無心回京做官,在家靜觀世事變化,等待複出時機。

早在中舉人之前,因父親去世,剛剛二十出頭的劉篤敬即接管家業,此後大半輩子都是邊做官邊經商。1901年,劉篤敬結識了洋務派重臣、曾任山西巡撫八年(1891~1899年)的胡聘之,受其啟發,走上實業救國的探索之路。此後三年間,他先到日本,又轉赴歐美,長時間實地考察西方國家的工商經濟情況。回國不多時,即應邀出任山西商務局總辦。

南高劉家財雄勢大,1896年山西商務局成立之初,就派人以紳董身份參與籌備,劉篤敬既是聲望很高的返鄉京官,又熟悉商務運作,出洋考察後更眼界大開,出任實際上是行政官員的商務局總辦,統領山西商界,自是理所當然。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七月,清廷下旨設立商部(三年後改為農工商部)以振興商務,修訂《商會簡明章程》,鼓勵各地商人在大中城市乃至海外設立商會,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前夕,各省有據可查的總商會共34個,分商會616個。

民間的山西商會,即在光緒末年成立。當時晉中祁(縣)太(穀)平(遙)一帶,仍是票號中心及富商大賈聚集之地,山西商會總部設在太穀城內,由祁太平幫紳士商人公推一人輪流擔任會長,非資本豐厚及開辦企業者不能擔任。1912年,清帝遜位、民國創立後,商會總部才遷到省會太原。劉篤敬以晉南平陽幫的“弱勢”背景得以選為會長,不能不說是一個異數。

據史料記載,山西總商會除會長外,還有總辦、會辦四人,董事若幹人,以及文牘、書記二人,負責處理全省日常商務事宜,包括調查省內商情,定期向商部彙報,商情與政令的上傳下達,以及向商部申請公司的設立、商標的登記、產品的免稅措施和申請專利權等。

盡管清代晉商號稱“海內最富”,但大多數傳統商人以長途販運和票號經營為主業,很少投資近代工商業。19世紀六七十年代沿海興起“洋務運動”,大辦資本主義實業的近30年後,1892年,地處內陸的山西才擁有第一家近代工業企業——太原火柴局,再過了6年,山西地方政府才又創辦山西通省工藝局和山西機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