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食用菌概述(3 / 3)

5.加工產品粗糙加工和加工產品過於粗放和粗糙,缺乏競爭力,加工比率也不高,花色品種不夠豐富,深加工更少:以我國出口的各類鹽漬菇為例,大多數企業的產品都是分為一級、二級、三級三個等級,裝上50千克左右的大桶運出國門。可實際上,出口到國外之後,還要進行脫鹽、去雜、精選、再分級、分裝、滅菌、包裝等至少7個工藝才能成為可以上市的食品。而這些工藝,在我們國內都可以做,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做成可上市的食品後再出口,而不僅僅是原料了。

6.流通無序在我國的食用菌產品流通領域,這已經是多年來的一個老問題了。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有一些客觀因素,比如信息不夠暢通,但有時信息不暢通是人為造成的,企業之間缺乏相互溝通。市場是一個整體,在市場麵前,同行的企業間有競爭也要有合作,尤其是在國際大市場麵前,不能僅僅隻是對手,還要做盟友。

目前,我國現有的企業基本上都是小企業,小企業麵對大市場時,隻有團結合作,才可以長久立足。

7.缺乏宏觀指導和規劃在我國,香菇是發展最快的品種,而香菇近10年來市場周折,其原因是多方麵的,但與產量太多也是離不開的,因此食用菌一定要適度發展,尤其是大宗品種如香菇、黑木耳、平菇、雙孢蘑菇等,不同品種間要合理布局。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中,要根據不同地區、不同資源狀況、不同氣候特點、不同市場來開拓方向,還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決定對食用菌產業的取舍,並進行規劃,研究發展方向、發展品種,而不可盲目地照搬他人的經驗。行業協會應及時給予信息和指導,以使我們的產業布局更合理,產生更好的效益。

8.相關技術標準的缺乏以及監督檢驗食用菌的技術標準的大片空白,都嚴重阻礙了我國食用菌向產業化、規範化、優質化的轉變。

發展前景

我國大農業的發展是三色農業,即綠色農業,藍色農業和白色農業。綠色農業就是科學利用光合作用,來提高糧食作物、蔬菜、果樹以及花卉的產量和質量;藍色農業就是利用科學技術從海洋裏生產出更多的海產品;白色農業就是食用菌產業。食用菌既能滿足人們生活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也在醫藥上有著廣泛地應用。

從食用菌營養價值上來看,食用菌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如鳳尾菇中所含的營養成分與牛肉、豬肉基本一致。近幾年來,食用菌的銷售量不斷增加,如日本近20年消費量增加了223倍。由此看來,食用菌的發展空間非常大。現在食用菌產業越來越受地方各級政府的重視,加之栽培原料豐富,技術簡單,食用菌產業必將會成為一個獨立的產業,幫助廣大農民朋友脫貧致富。

根據當前食用菌的發展情況,食用菌產業在未來可能會向多個方向發展。

1.單一品種向多品種發展單一的品種可能會出現供大於求,導致銷售不暢或價格過低。所以,為了保證菇農的穩定收入,同時滿足市場的要求,就需要用別的品種來補充.

2.人工生產向機械化生產發展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工的代價也越來越高,同時,人工生產的產品質量不穩,這就需要向機械化生產過渡。

3.小規模向大規模發展產業規模小,很難滿足市場的需要,隻有擴大規模,才能吸引大量的銷售商前來收購。

4.產量型向質量型發展以前菇農隻注重產出多少,而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不合格的產品就容易積壓,從而造成經濟上的損失。

所以,必須在大量生產的同時,還要保證產品的質量。

5.季節性栽培向全年性栽培發展如果隻在生產旺季進行栽培,就很難滿足市場需要,還會造成生產設備的閑置,經濟收入就很難提上去。這就需要采取多品種,多季節栽培,才能保證各個季節都有菇出售,也就能提高經濟收入了。

6.平地栽培向立體化栽培發展隻在地麵上栽培,產量很難有所提高,如果采用搭架分層種植,充分利用空間,就可以提高產量,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