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一般產在培養料的表麵、縫隙或子實體上,孵化成幼蟲需3~5天。
3.危害特點幼蟲是危害食用菌的直接蟲態,在10℃以上才會取食活動,10℃以下停食,不活動,因此,一般春菇受害比較嚴重。
幼蟲咬食菌絲體和子實體,一般從根部向上為害,直至菌蓋和菌褶,使菌絲萎縮,從而影響發菌,造成幼菇枯萎死亡。成蟲不直接危害子實體,但成蟲爬在子實體上也影響品質。
4.防治措施
①搞好菇房衛生,安裝紗門、紗窗,防止蟲害。
②菇房使用前要徹底消毒滅菌,可用40%甲醛密閉熏蒸1~2天,或用硫黃多點煙熏,密閉48小時,通風換氣1~2天後使用。
③廢料要及時清除,以減少蟲源。
④培養料要進行堆積二次發酵,以徹底殺死蟲卵和幼蟲。
⑤不同時期采用不同的藥劑進行防治。出菇前,有菌蛆危害,可在培養料上覆蓋噴有800倍敵敵畏藥液的報紙進行熏蒸,一晝夜之後揭開;若是出菇後有菌蛆發生,可加強通風,將室內的溫度和濕度調節到不利於害蟲生存的範圍內;當眼菌蚊嚴重發生時,可在菇全部采完後,在菇房內噴施0.6%的敵敵畏、0.1%的魚藤精、2.5%溴氰菊酯或20%殺滅菊酯乳劑2000~3000倍液。
⑥可利用成蟲的趨光性,在菇房內安裝黑光燈或白熾燈,誘集成蟲並將其殺死。
(二)跳蟲
跳蟲又叫煙灰蟲,是彈尾目中無翅的小型害蟲,種類繁多,主要危害雙孢菇,對平菇、香菇、草菇、木耳等也有一定的危害。常見的跳蟲還有:紫跳蟲、黑角跳蟲、角跳蟲和菇疣跳蟲。
1.紫跳蟲2.黑角跳蟲3.角跳蟲4.菇疣跳蟲
1.形態特征跳蟲和跳蚤相似,彈跳性強,體深灰色(紫跳蟲藍紫色或藍黑色,體表散生灰白色小點),體長1~2毫米,無翅,有彈尾器,體表有蠟質層,不怕水,可長時間漂浮在水麵上活動。
2.生活習性跳蟲喜濕腐,多生活在草叢或土壤中,尤其在連續下雨後轉晴數量更多。如果菇床有機質豐富、溫度適宜、濕度較高,則群集於子實體上。收菇完成後,又會隨著清除廢料進入肥料堆或土壤中生活。跳蟲一年四季都可發生,其中以春季較為嚴重。
3.危害特點跳蟲常群集於子實體上取食菌肉,主要危害菌絲和子實體。取食菌絲時,菌絲萎縮死亡。危害子實體時,常從菌褶侵入,菌蓋表麵形成無表皮的不規則形狀的凹陷斑點,菌柄出現許多細小孔洞。跳蟲喜食幼菇,常將幼菇咬成千瘡百孔。人防地道和室外的菇場受跳蟲的危害最大。
4.防治措施
①保持菌種培養室的清潔衛生,不亂堆雜物,用40%敵敵畏200倍液或50%馬拉鬆500倍藥液噴灑地麵後再培養菌種。
②培養料二次發酵。
③覆土取深層土,並在7~8月份曬幹,使用前1~2天進行消毒。
④若是使用老菇房,則應將廢料徹底清除幹淨,並噴施40%敵敵畏200倍液熏蒸。
(三)嗜菇癭蚊
又叫菇蚊、菇納、菌蛆(幼蟲)等,主要危害雙孢菇、平菇、金針菇、銀耳等多種食用菌,其中以平菇栽培中發生最普遍、受害最重。
1.形態特征幼蟲體較大,蛆狀,頭部呈褐色,初為乳白色,老熟後變為黃色或橘紅色,體長為2.3~2.5毫米,無胸足及腹足,由13節體節組成。成蟲極微小,體長1.1毫米左右,體黑色,腹部及足為橘紅色,頭小,觸角稔珠狀,複眼大而突出。
1.成蟲2.幼蟲
2.生活習性成蟲具趨光性,壽命一般為1~2天。幼蟲可由卵孵化,也可由母蟲胎生,一條母蟲一次可產幼蟲20多條,繁殖一代需3~4天。在適宜的條件下,可連續繁殖,短期內就可達到一個很大的數量,危害嚴重。
3.危害特點幼蟲生活在培養基和覆土層中,取食菌絲,使菌絲萎縮死亡。子實體階段,還常常聚集在子實體上取食菌皮及菌褶上的擔孢子,留下許多傷痕和條紋斑,並排出糞便,汙染子實體,菌蛆藏在菌褶中,單個子實體上可多達上千條幼蟲,很難清除幹淨,嚴重影響菇體的外觀和品質。
4.防治措施參照眼菌蚊防治。
(四)蚤蠅
蚤蠅又名菇蠅、糞蠅、菇蛆,是菇房中發生普遍的一類害蟲,主要危害平菇、雙孢菇、鳳尾菇、木耳、銀耳等。
白色,半透明,頭部尖,呈黑色,尾鈍。蛹初為白色,後變成棕褐色。成蟲體小,呈黑色或黑褐色,頭小,複眼大,背呈弓形,觸角短,腿部發達。
2.生活習性成蟲常在白天活動,行動敏捷,很難捕捉到。在24℃的溫度下,壽命為14天,13~16℃下,壽命較長,一般為40~45天。
3.危害特點危害同眼菌蚊。
4.防治措施參照眼菌蚊的防治措施。
(五)黑腹果蠅
黑腹果蠅主要危害袋料栽培的木耳及銀耳等,導致爛耳或使已成型的木耳萎縮,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
1.形態特征幼蟲蛆狀,體小,成熟後體長為4.5~5.0毫米,白色至乳白色,無胸足及腹足。成蟲黃褐色,體小,複眼大,觸角芒狀,腹部末端有黑色環紋5~7節,體長不足5.0毫米。
2.生活習性成蟲常生活在爛果或發酵物上,每年可發生多代。在10~30℃的溫度下,能夠正常產卵和繁殖,在20~25℃的適宜溫度下,繁殖一代隻需12~15天。
3.危害特點幼蟲取食培養料、菌絲體和子實體,菌塊常出現水漬狀腐爛。耳片被蛀食後,引起爛耳或萎縮,並常伴隨細菌感染,嚴重影響產量與品質。
4.防治措施參照眼菌蚊的防治措施。
食用菌害蟎及其防治
食用菌蟎蟲也稱菌虱、菌蜘蛛、菇蟎,屬於節肢動物門蛛形綱蜱蟎目,危害香菇、平菇、雙孢菇、金針菇、木耳、銀耳等多種食用菌。是食用菌有害動物的主要類群。蟎類繁殖力極強,是食用菌栽培者、菌種生產者及菌種保藏單位的大敵,在幹菇、幹耳儲藏運輸期間經常發生。
(一)種類及形態特征
危害食用菌的蟎類很多,其中以蒲蟎類和粉蟎類的危害最為嚴重。
1.蒲蟎蒲蟎體小,長圓或橢圓形,淡黃色或深褐色,體壁上的毛較短。蒲蟎行動較慢,喜群體生活,繁殖快,多在料麵、土粒上或子實體上集中成團,類似“土粉冶散落狀。蟲口密度大時,好像撒上了一層黃色藥粉,短期就可毀滅菌床上的全部菌絲,造成嚴重減產。2.粉蟎粉蟎體形比蒲蟎大,肉眼可見,體柔軟,白色發亮,卵圓形,體壁上有若幹長毛。行動較快,不成團,常群集在菌床表麵,數量多時呈粉狀。
(二)危害特點
蟎類可以直接取食菌絲及子實
體,引起接種後不發菌或發菌後出現
“退菌冶現象,使培養料變黑腐爛、菌絲萎縮。在子實體生長階段發生蟎害,可造成菇蕾死亡或子實體萎縮或子實體生長差或形成畸形菇,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
有的害蟎還會爬到工作人員身上,引起皮膚瘙癢、慢性皮炎或眼皮腫脹等病,尤其是在夏季栽培草菇時發生的可能性更大;還會危害倉庫中存放的幹製菇、耳;害蟎本身還可攜帶病菌和傳播病害,導致一些傳染性病害的發生;蟎類主要存在於倉庫和飼料間的飼料中,通過培養料和菌種進入菇房;堆放不當的培養料也常發生蟎害。
(三)防治措施
①把好菌種質量關,帶有菌蟎的菌種要用高溫殺死後廢棄。
②搞好菇房衛生,注意與培養料倉庫、飼料間及雞舍、畜棚等常有蟎類為害和活動的場所保持較遠的距離,減少菌蟎通過外部環境侵入。使用前,應先用敵敵畏和福爾馬林(每100立方米空間用量均為1千克)的混合溶液進行密閉熏蒸,防治蟲害。
③對培養料進行後發酵處理
④發生蟎害的培養料,要遠離居民住宅,並在密閉的環境中,用50%馬拉硫磷稀釋1000倍液、20%三氯殺蟎醇稀釋600倍液、50%氧化樂果稀釋1000倍液、50%地亞農(二嗪農)稀釋500倍液或用4.3%菇淨500~1000倍液或克蟎特500倍液噴霧,均能很好地消滅害蟎。
⑤發菌期間,如果發現菌絲萎縮,用放大鏡檢查發現菌蟎後,在室溫較高、菌蟎多集中在料麵的條件下,在料麵、床架、牆壁及地麵上噴施0.5%的敵敵畏,並密閉熏蒸18小時,即可殺滅菌蟎。
⑥蟎類對肉香特別敏感,可在菇床上分散放置一些新鮮肉骨頭,待菌蟎聚集到骨頭上後,將骨頭放入開水中燙死,也可用菜籽餅或糖醋液誘殺。糖醋藥液的誘殺方法:由醋3份、糖2份、白酒0.5份、敵敵畏0.5份、水4份配製而成,將紗布在藥液中浸泡後,蓋在覆土層上,待菌蟎聚集到紗布上後,放進開水中殺死,可反複進行,直到無蟎為止。
⑦子實體生長期嚴禁噴藥,以免造成藥害。菌蟎危害較輕時,可用上述的誘殺法,或將菇采淨後,用4.3%菇淨500~1000倍或噠蟎靈2000倍液噴灑菇房。當危害比較嚴重時,停止出菇管理,並用磷化鋁或敵敵畏進行密閉熏蒸。
食用菌線蟲及其防治
線蟲屬於無脊椎動物門的線蟲綱。在食用菌栽培過程中,主要危害雙孢菇、平菇、香菇、草菇、鳳尾菇、木耳和銀耳等,尤其對雙孢菇、平菇及木耳栽培危害最大。線蟲種類繁多,多為腐生性線蟲,少數是半寄生,隻有極少數是寄生性的病原線蟲。
1.形態特征線蟲體形細長,體長約為1毫米,兩端稍尖,無色或乳白色,成熟時體壁可呈棕色或褐色,難以用肉眼觀察到,需要用顯微鏡下才可以觀察到。
2.生活習性線蟲通常進行有性繁殖,一條母蟲一生可產卵1500~3000個。線蟲繁殖很快,繁殖一代需15天左右,在適宜的溫度、濕度和充足的食料條件下,8~10天即可完成一代。線蟲喜濕,其活動、繁殖和危害都需要有水膜存在,條件不利時處於休眠狀態。
線蟲分布廣泛,主要生活在土壤、培養料和汙水中,可隨覆土進入菇房,也可通過人體、工具、昆蟲或噴水等渠道進行傳播,稻草和糞肥均可攜帶線蟲。培養料堆製過程中易受線蟲汙染,未經嚴格消毒的老菇房、床架以及培養料進入菇房後沒有進行二次發酵均易引發線蟲危害。
3.線蟲的種類及危害特點
(1)蘑菇線蟲產生在蘑菇菇床上的線蟲比較常見的有:蘑菇菌絲線蟲、蘑菇堆肥線蟲、尖線蟲、腐生線蟲等。這些線蟲主要通過吸食菌絲體生長所需的養分或取食菌絲,破壞菌絲和使培養料變濕、變黑、變黏,從而使菌絲萎縮死亡,出現“退菌冶現象。嚴重時床架反麵有液滴滴出,並散發出刺激性的臭味。
出菇早期受線蟲危害,會出現局部小菇萎縮、腐爛,最後死亡,嚴重時形成無菇區;較大的子實體受害後,顏色變黃或變褐,表麵有黏液,嚴重時死亡,並有一股腥臭味。
(2)木耳線蟲黑木耳和毛木耳受木耳線蟲的危害,耳片及耳根腐爛,發生“流耳冶現象,嚴重時,在木耳采收1~2次後即不再出耳。在腐爛部位,有大量的線蟲和細菌存在,木耳流耳病主要是線蟲、細菌和原生物綜合感染的結果,其中以線蟲(小杆線蟲)的危害最為嚴重。
鳳尾菇子實體上有時也會發現小杆線蟲危害,現蕾期發病,從菌蓋到菌柄,顏色逐漸變成黃褐色,從菇蕾一直到整個菇體逐漸軟腐,最後菇體幹萎死亡。
4.防治措施
①注意保持菇房的衛生,將室內的環境條件調至不利於線蟲生存的範圍,防止線蟲傳播。
②出菇期間,加強通風,防止菇房高溫高濕。
③對培養料進行高溫堆製和後發酵處理,以徹底殺死線蟲及蟲卵;控製培養料的含水量,培養料過濕有利於線蟲的產生。栽培生料,可用2%石灰水浸泡24小時殺滅線蟲。用500倍液的敵敵畏拌料,待散去藥味後(堆悶8~12小時)再進行接種。
④段木栽培時,在地麵上撒施石灰或在耳木或耳袋上噴施1%石灰水或5%食鹽水,每隔10天噴一次。
⑤覆土材料要進行巴氏消毒。
⑥使用清潔水源,防止線蟲隨水進入菇床或噴在段木上。如果水源不幹淨,可在水中加入適量明礬。
⑦用食線蟲真菌和蘑菇菌種混接,防止線蟲危害。
餘菇床局部受線蟲侵害時,先將病區與健康區隔離開,在病區噴灑1%的醋酸或25%的米醋,也可用50%馬拉鬆稀釋500倍液和30%溴氰菊酯稀釋1000倍液,來殺滅線蟲。
其他害蟲及其防治
常見的有害動物有蛞蝓、鼠婦、蝸牛等,幾乎所有的栽培食用菌都會受到這些動物的危害。它們經常直接取食菌肉,還時常伴隨著病害和雜菌的傳播與擴散,從而對菌絲體的生長和子實體的發育造成嚴重影響。
(一)蛞蝓
又叫水蜒蛐、鼻涕蟲,屬軟體動物門。危害食用菌較為常見的有野蛞蝓、雙線嗜黏液蛞蝓及黃蛞蝓等。主要危害蘑菇、草菇、平菇、香菇、黑木耳和銀耳等食用菌。
1.形態特征蛞蝓無保護外殼,無足,體裸露、柔軟,因種類不同,體色分別為暗灰色、淡黃色、灰白色、淡黃褐色或黃褐色等,有兩對觸角,身體背麵前段有外套膜,肌肉組織的腺體能分泌體液,在其爬過之處有白色發亮的痕跡。
2.生活習性蛞蝓喜陰濕、黑暗的環境,晝伏夜出,對子實體直接取食菌肉,食性很雜且量大。常產卵於培養料裏、段木接種穴、木質部和形成層之間,也產於覆土縫隙和磚石瓦塊以及樹葉底下。
適宜生長的溫度為15~25℃。溫度在8~9℃時,可大量產卵,25℃以上不能產卵。每年產卵繁殖一次,以成體或幼體越冬。
3.危害特點蛞蝓直接取食香菇、蘑菇、平菇、黑木耳等多種食用菌的菇蕾、幼菇或成熟子實體,嚴重影響產量和質量。被啃食的菇蕾或幼菇不能發育成子實體,子實體被啃食後,留下許多缺刻或凹陷斑塊,並在其爬過之處留下糞便和白色發亮的黏液帶痕,使菇、耳的商品價值嚴重降低或失去。
4.防治措施
①保持菇房的環境衛生。清除菇場的枯枝落葉、雜草、磚頭、瓦塊,清除蛞蝓的隱蔽場所,以減少蛞蝓的發生和危害。
②在菇房和其周圍噴施五氯酚鈉或撒一層厚0.5~1厘米的石灰粉,以阻止蛞蝓爬入。
③蛞蝓常在晚上9~10時集中活動,此時可在菇床捕捉或用20%的食鹽水或5%的堿水滴殺。
④發現蛞蝓後,可用1份砷酸鈣和10份豆餅粉製成毒餌,或用多聚乙醛300克、砂糖300克、敵百蟲50克、豆餅粉400克,加適量水製成毒餌,放在蛞蝓潛伏以及常活動的場所,蛞蝓食後即刻中毒而死。
⑤在蛞蝓經常出入的地方噴灑2%石灰水、20%硫酸銅、五氯酚鈉、氨水、波爾多液、5%來蘇水等量混合的溶液,可有效殺死蛞蝓。
(二)鼠婦
鼠婦又稱鼠姑或皮球蟲、彈子蟲,屬節肢動物門。在蘑菇、平菇、草菇和段木栽培的新鮮香菇及木耳類中危害較為普遍和嚴重。
1.形態特征成蟲體長為10~11毫米,頭較小,灰藍色,背部呈弓形,腹部稍內陷,柔軟,灰白色。由18節體節組成,每節均覆蓋有硬殼,前7節每節有一對足,末端7節緊縮在一起。幼蟲除了個體較小,體表顏色較淡之外,外形與成蟲相似。
2.生活習性喜陰暗、潮濕的環境,白天不活動,夜晚外出活動覓食,0℃以上均能取食活動,主要取食菌絲或子實體,有時也會危害蔬菜及花卉。常生活在有機質豐富的土壤中,木材堆、磚瓦石礫下麵或枯草叢中也比較常見。行動較快且避光,受到驚擾時,立刻卷縮呈圓球狀,直徑約為4毫米,可隨意滾動。隻要是適合食用菌生長的條件,鼠婦就有可能發生,室外栽培比室內較易發生。
3.危害特點發菌期間,鼠婦主要取食菌絲,子實體形成後,又會爬到菇床或木耳、香菇等段木上,啃食菇蕾、幼菇及成熟的子實體,被啃食處有明顯的凹陷斑,嚴重降低其商品價值。
4.防治措施
①保持菇房內外環境的衛生,及時清除廢料,以減少鼠婦的發生。
②當鼠婦大量發生時,可噴灑25%菊樂合酯1500倍液,對鼠婦可起到100%防效,但該藥常會使平菇子實體出現畸形,所以一般隻將其用作環境防護。也可噴施複方殺蚜素1000倍液,但其防效效果隻有80%~90%。
③可用1:800~1:1000倍的20%二氯殺蟎礬噴灑在未出菇的床麵上及段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