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實業報國三湘魂(1 / 2)

1945年6月22日,戰時陪都重慶珊瑚壩機場,範旭東和他最得力的合作夥伴侯德榜一起,風塵仆仆又滿懷興奮地走下飛機舷梯。

範旭東行囊簡單,裏麵卻裝著一份沉甸甸的大合同——他一手創辦的永利化學工業公司與美國進出口銀行簽訂的1600萬美元信用貸款協定。

這位少小離家的湖湘子弟大半生的奮鬥和輝煌,都跟湖南老家沒有多大直接關係。而此次巨額貸款,最重要的用途就是借戰後工業複興之機,引進一係列技術設備,實現他重返三湘,大規模興辦化工實業的夙願。

年過花甲的範旭東,看起來心情甚佳,身體也不錯,他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和事業,快要走到盡頭了。

重挫

範旭東是在1944年10月,以中國工商界代表團成員身份,應邀出席在美國中部太平洋城舉行的戰後國際通商會議的。同行五人都大名鼎鼎,除川係的民生實業盧作孚外,陳光甫、貝祖貽(建築大師貝聿銘之父)、張公權及李銘,均為江浙財團巨頭。

在此之前,以“侯氏製堿法”蜚聲歐美化學工程界的侯德榜已先行赴美,為永利化工聯絡洽商援助貸款事宜。由於永利的產品及範旭東本人早就享有國際聲譽,有政府背景的美國進出口銀行決定破例,首次向中國私營企業直接貸款,並同意不要求任何抵押品,利息也很低,唯一的條件是中國政府提供擔保。

按照範旭東雄心勃勃的戰後複興“十大廠”建設計劃,這1600萬美元的貸款,將采購如下廠礦機器設備:年產5萬噸的合成氨廠、年產50萬噸的水泥廠、日產50噸的民用平板玻璃廠,以及一個日產500至1000噸的煤礦。它們大部分都選址湖南省內。

1945年5月4日草簽貸款協定後,為爭取國民政府盡快落實擔保,在美國已逗留了半年的範旭東與侯德榜迅即取道英國,再經印度,輾轉回到重慶。行裝甫卸,範、侯二人就登門拜訪政府兩大“財神爺”——孔祥熙和宋子文。豈料後者含糊其辭,遲遲不作正麵答複。

據記載,這兩位“財神爺”早就有意將永利化工納入日益龐大的孔宋家族財團麾下,他們借機向範旭東提出,如果同意宋子文出任永利董事長,即可由宋氏掌控的中國銀行紐約分行簽署上述貸款擔保。

範旭東跟他的湘陰同鄉前輩,綽號“左騾子”的左宗棠一樣,脾氣倔強,遇事決不輕易低頭,對國民黨官僚資本插足民族工業,始終抱有強烈的戒心。他擔心孔、宋隻圖私利,成事不足而敗事有餘,因此婉言謝絕。談話陷入僵局,雙方不歡而散。

不久,日寇無條件投降,艱苦的8年抗戰終告勝利,在億萬中國人歡喜若狂的大日子裏,範旭東卻等到了行政院一紙冷冰冰的公函:貸款擔保申請“未予批準”。

事情至此還沒了結。社會上很快出現流言,說範旭東名下企業在抗戰期間“當毀不毀、當遷不遷、當建不建”,愛國不力,所以美元貸款協議政府才不予擔保。

數十年來一片赤心報國的範旭東,先是苦熬8年後宏大的複興抱負受阻,再遭如此刻毒的造謠中傷,憂憤之下,突發急病,於1945年10月4日含恨去世。此時距他興衝衝回國僅僅3個半月,離他的62歲生日,隻有短短20天了。

奮鬥

戊戌變法失敗後,範旭東長兄範源廉追隨老師梁啟超東渡日本,後來,他把弟弟也接了出去,範旭東因此得以考入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理學院,攻讀應用化學專業。

1912年,民國成立,範旭東也學成歸國。他在北洋政府財政部當了一年左右的公務員,因不滿官場腐敗,決意另謀出路。時任政府教育總長的範源廉,再次幫助弟弟赴英法等國考察鹽務及製堿化學工業。此行令範旭東眼界大開,回國後,他決意到毗鄰著名的長蘆鹽場的直隸省塘沽鎮,籌辦國內第一家精鹽工廠——久大精鹽公司。

久大創辦之初,集資額為5萬銀元,由狀元企業家張謇、梁啟超及範源廉等高官名人讚助。其後,範源廉早年在長沙時務學堂的同學、湖南籍名將蔡鍔出資10萬元入股,同為兩湖籍人氏的副總統黎元洪等也有投資。諸多貴人相助,久大公司出手不凡,很快就購入鹽田2000多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