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了寶慶商人做生意天賦的傅勝龍,下海第一年,即1992年,就實現了月鋼材銷售額800萬元的“奇跡”,1993年在宏觀調控導致市場轉冷的不利局麵下,創下了月銷售額1900萬元的紀錄。此後,他涉足物流,繼而進軍房地產,像大多數搭上中國樓市超高速成長的地產商一樣,業務蒸蒸日上,財富迅速膨脹。
經過近15年打拚後,2007年,橫跨多個行業、擁有數十家子公司的大漢控股集團,年銷售收入達75億元,首次位列湖南民營企業500強前3名。
與傅勝龍合作過的人都說,他是他們所見過的最勤奮的企業家之一,事事親力親為,每天工作不下十五六個小時,有時與人約好了傍晚見上一麵,居然要等到淩晨時分,才能看到他一臉疲憊地從外地匆匆趕回。
黨員資本家
團委書記出身的傅勝龍,有一個外號叫“紅色資本家”。他的大漢控股集團,是湖南省內第一家成立中共黨委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傅勝龍以下,多達25名公司高層有過在大中型國企及政府機關裏任職團委書記的經曆,占到大漢高管總數七成以上,其中至少15人分別出任集團下屬各子公司的總經理。
傅勝龍重用“團派”的原因,據說是這些幹部“社會責任心強,思想活躍,開放意識突出”。
與傅勝龍相比,貴為中共十八大“明星代表”的梁穩根,身上的“紅色基因”更加清晰可辨。上大學期間及任職洪源機械廠時,他兩度向黨組織“表決心”未果,當了工廠老板以後,他又第三次嚐試。不過,當時有明確規定:私營企業主申請入黨者,其雇員不能超過7人。結局如何,可想而知。
苦苦追求進步20多年後,2004年,梁穩根終於得償所願。那時候,他早已不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私營企業主,而是矢誌實現“創建一流企業,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貢獻”願景的三一重工集團董事長,旗下擁有成千上萬名員工,是名副其實的“大資本家”。
據熟悉梁穩根的人透露,他有個習慣,每當在公司中高層會議上遇到新麵孔時,總會問一句:“你是共產黨員嗎?”三一重工不成文的規定是,幹部提拔前必須遞交入黨申請書,否則沒門。三一的員工都知道,梁穩根在長沙日常辦公的那棟樓叫做“黨委樓”,梁穩根的辦公室一度就是三一的黨員活動室,在三一廠內,每天早上響起的第一支歌是《歌唱祖國》。
與仍然兢兢業業埋首工作的傅勝龍最大的不同是,年近花甲的梁穩根已為自己設定了退休的底線。
他曾說過,如果有一天三一重工真的做到世界第一,我就回漣源老家釣魚去。
湘商:宿命與使命
湘商在江湖上嶄露頭角,不過近百餘年的事,既是後起之秀,它憑何精神特質自立於天下商幫之林?新世紀商業格局與商人氣質發生劇變,包括湘商在內的傳統商幫組織與文化,又如何自我更新,趕上潮流?
以身為“92派”(特指1992年小平南巡後集體下海的那代企業家)一員而自豪的湖南湘陰人、北京湖南企業融資投資商會會長伍繼延,頗有其同鄉先輩左宗棠“身無半畝、心憂天下”的遺風,近年來遊走京湘兩地,努力為湘商尋根認祖,助推地方商會建設。對上述話題,他自有一番見解。
問:近世湖南人擅長打仗,熱衷政治,卻似乎沒有濃厚的商業傳統,你怎麼理解湘商的源起及其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