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心照不宣(2 / 2)

隻見這安王緩緩坐下,輕捋衣角,麵色陰沉起來,目光也不似剛才麵對二人時的那般熱情,他盯著這閃動的燈火,眉頭微蹙。晴山見狀對兩個宮女擺了擺手,兩人退了出去。

“晴川的事小,皇上本來就不算重視,否則也不會派他一個小郡王出去,漠北蠻荒之地,強盜橫行,受了苦,他能活著回來就算不錯了。皇上讓他禁足幾日也就夠了,做個樣子而已。而今,對你我來說,最重要的事,並不在此。”安王緩緩說道。

晴山略一沉思,“難道,安王擔心的是成王那邊?”

安王點點頭,“晴寬近幾個月在父皇那裏人氣日盛,他本已手握重兵,拱衛昌都。今日,父皇又命他打理西北三十六郡的軍務,輔助怡親王,我安插的耳目近幾日也不斷向我彙報,說成王在軍中嫡係不但潛滋暗長,現在軍中甚至有淩駕於怡親王之上的架勢。還有,太學,也很讓我不踏實。”

“怎麼講?太學的人都是些書呆子,幹不了大事。十位大博士不也都歸於安王調配麼?還有什麼不妥麼?”

“其實不盡然,其他人都好說。隻是那個圖爾克,你不覺得他很不安分麼?”

“他?那個天方國人?他在我魏國至少也有二十年了吧,據說,平時也不見他有什麼活動,多年來也是低調行事,好像沒做什麼結黨營私的勾當吧。皇上對他也禮賢下士,一個流落至我朝的西方學士,能做到大博士之位,倒還真的不容易。”

“可我總覺得,他不是那麼簡單,和惠王、成王竟然都談得來,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他經常三國往返遊學。父皇那裏,最近對他也頗為重視,一個大博士,並無官職,卻能經常出入皇宮,和父皇說書論道,這說明父皇重視禮教,可,讓他主持祭天大典,又是怎麼回事呢?連禮部陳啟亮都要輔助於他。況且,不知怎麼,我總對天方國的人不那麼放心,總覺得這些人會在你我看不見的地方,做些什麼……”說著,安王自己也皺眉搖了搖頭,覺得這想法或許是多慮。

“天方國畢竟離我朝萬裏之遙,散落在魏齊兩國的也不過百人上下,都是做些買賣進出,這個圖爾克算是特例了,入了太學,但就算有什麼異心,也不過是為自保,求得個安身立命,這等人,倒還可以好好拉攏一番。”

安王點點頭,“期望你說得對吧。但成王那裏……”他頓了頓,“他的心機,你我心知肚明,若是軍政大權都被他慢慢掌控,不要說我,就是太子惠王恐怕都拿他沒有辦法了。到時,他能幹出什麼,必定出乎你我意料。”

“是啊,成王近來的表現讓人很是擔憂,他不圖謀為社稷盡心盡力,反倒處心積慮地四處籠絡人心,培植親信,鏟除異己,看似為江山大業奔走勞累,實則還是在維護一己私利。”

“不錯,他這個人,向來如此,從小到大都是個會哭的孩子,仗著麗妃在父皇麵前得勢,對他多有偏袒。雖在治軍理政上沒什麼建樹,可還是一樣得到父皇的恩典賞賜。”

“這也是各王子、郡王都看在眼裏的。安王曾帶兵,有出生入死的經曆,而他成王不過動動嘴皮子,卻榮耀加身。唉!”晴山歎了口氣。

“江山社稷,終歸是我譚家的天下,父皇也終歸是父皇,雖說被他們母子蒙蔽,但也終歸是暫時。此刻,我倒是早有準備,如有必要,傾力和他鬥上一鬥,也算為江山穩固盡一份力。聽晴山你這麼說,也讓我很是寬慰。”安王說道。

晴山也微微點頭,“這也是眾望所歸的,”但忽然又想起了什麼,“對了,安王昨日所說一事,可有眉目?”

安王略向前傾,湊近晴山,低聲說道:“那遼國送達文書的信差,還偷偷去了一趟成王府。我差人把他拿下,問了個究竟。”

“去了成王府?”晴山驚道。

安王點點頭,緩緩說道,“此人替遼國大將軍耶律純送了個口信給成王,說近日即將派人前來聯絡。”

“聯絡?聯絡何事?”晴山有些詫異,但隱隱感覺此事不那麼簡單。

安王並不再說,目光冷峻。

晴山忽覺一股寒氣湧上天庭,心中一凜,“難道?......”他欲言又止。頓了片刻,指了指窗外,“該不會就是剛才那個蕭齊吧?”

“據說另有其人,不日即將抵達昌都。不過,我看這蕭齊也絕非等閑之輩,據說帶著百十人馬就救下了晴川,還沒費一兵一卒。而且,還是遼國南丹王蕭寧的兒子,能在這關鍵時刻,被任命為使臣,不是個等閑人物。此時到了恭親王府上,又和晴川交好,你要多加注意,希望今後可以為你我所用,或至少不是個禍害吧。”

晴山點點頭,“嗯,那我們現在該如何行動?”

安王輕籲了口氣,“成王近來還未有其他動作。我們隻有拭目以待了。”

說罷,二人繼續撫琴飲酒,暢快怡然,似剛才並無煩心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