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美容養顏(1)(1 / 2)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中醫養生不單純是為了追求健康長壽,同時也是為了使人們生活得更加有質量,滿足人們的愛美之心,因而利用中醫知識美容養顏也是養生的一個重要內容。

縱覽我國古今文獻,描寫人們容顏美麗時,都非常強調皮膚的好壞。如《詩經·衛風·碩人》描繪美女莊薑就用了“膚若凝脂”一詞,凝脂即凝固的脂肪,用其形容皮膚光滑、細膩而潔白。數千年來,“膚若凝脂”一直是衡量中國古代美女的主要標準之一。此外晶瑩、透明的白玉也常用來修飾美女的肌膚。相傳,劉備的妻子甘皇後玉質柔肌,姿態光豔。一次劉備召甘後到白綃帳中,下屬遠遠望去,隻見帳中的甘皇後好比月下聚雪。河南進獻一個玉人,高三尺,劉備把玉人放在甘美人的身後,甘後和玉人潔白齊潤。劉備說:“不意我玉人乃有兩也。”下屬們直看得眼花繚亂、目瞪口呆。然而單純的白色並非衡量皮膚顏色的唯一標準,與白色相協調的是粉紅色。《洛神賦》中就形容女神遠觀“皎若太陽升朝霞”,近看“灼若芙蕖出淥波”。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描繪鄰家女“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提出了白裏透紅和諧之美的標準,這也是一種健康的美。因此可以看出按照我們中華民族的審美觀點,容貌美麗的標準應該是麵色白裏透紅,肌膚充盈富有光澤,觸之滑若凝脂,明眸皓齒,發須黑亮。但是由於個體差異,人的膚色會有所不同,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看見一些女孩,膚色也非傳統美中的白皙晶瑩,甚至有些人的皮膚偏黑,但是卻透出健康光澤,這也是一種美,也就是現在人們所追求的健康美。正如《黃帝內經》中所說,無論人體的膚色偏向何色,隻要有光澤和神氣,就是健康的。中醫看病講究的是“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其中在望診中,望麵色是一個重要環節,中醫認為“有諸內,必形諸外”,人體內部的健康狀態,我們可以通過其外在觀察出來,所以,隻有五髒功能協調,氣血充盈,皮膚才能顯現出神氣健旺的健康美。

《山海經》中,記載有一種“服之美人色”的藥物,雖然這種藥物並沒有流傳下來,但是卻可以看出早在兩千多年前,人們就在追求“美人色”。向往美麗,是人們永恒的追求,現在的電視廣告中,美容護膚品占了大半篇幅,尤其女性朋友則更加熱衷於討論美容的話題。我們中醫在千百年來的醫療實踐中,總結出許多美容保健的經驗,並發現了一些具有美容作用的藥物及療法。中醫美容藥品,絕大多數都來自於天然,也就是現代人所追求的“綠色”產品,因此更值得推廣應用。中醫藥美容的範圍很廣泛,既包括美顏,又包括護發還有保齒等方麵,這裏麵僅重點討論美容養顏。

“顏”原指額,後引申為臉色、麵容。顏麵是美容的關鍵,人人都想擁有姣好的麵容。正是由於顏麵顯露於外,最引人注目,因此,古代的美容方法,則主要集中在美顏麵。

古人雲“書中自有顏如玉”,我們也可以說,“藥中自有顏如玉”。《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藥物學專著,裏麵記載了數十味美容的中藥,如柏子“令人潤澤美色”、澤瀉“麵生光”等,並在白芷條記載“長肌膚,潤澤顏色,可用麵脂”,麵脂是兩千多年前就出現的美顏專用品。《山海經》中記載的一百二十六種抗衰老中藥,具有“輕身、益氣、延年、不老、麵生光華、耳目聰明”的作用。唐代是中國曆史上政治最穩定、經濟最繁榮的時期,同時也是美容最繁盛的時代,美容之風盛行,美容方法有了相當大的發展。正如杜甫詩中所說“口脂麵藥隨恩澤”,說明當時塗唇的口脂、美容的麵藥等美容用品已經作為皇帝恩賜的常用之品賞賜給嬪妃、大臣,以示皇恩浩蕩。據史書記載,“益母草留顏方”是武則天美容方中著名的一種,《外台秘要》中記載了其配製和應用方法,每天用該方洗手和洗麵,可以治療麵部皮膚黑褐斑以及具有祛皺、祛除麵部浮皮的功效。《外台秘要》中記載此方可使“年四五十婦人,如十五女子”,未免誇大其詞,但是從史書記載的年近六十的武則天,仍然麵色紅潤,肌膚細膩,如三四十的樣子,不難推測此方確實有養顏美容抗皺的功效。這個方子作為武則天喜歡的美容秘方,雖然效果很好,但是製作過程過於繁瑣,對一般人來說實在是不切實際的方法,所以後世在肯定此方的同時,還在原方基礎上進行了改進,使之成為製作較為簡便的益母草美容方。保持青春的方法如恒河沙數,古今的愛美之人根據各自的需要設計出各式各樣的滋補強身、護膚美顏的妙方。總的來說,不外乎內部調理和外部修護兩大方向,功效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