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與其拚死打天下,不如找個好爸爸(2 / 2)

阿仲出身的確比較低微,但是縱觀老太太一生,卻始終保持著一種非常本分的莊稼人的樸素情懷:她善良、信佛,在後來秀吉發動的朝鮮戰爭中屢次勸告兒子,少打仗,少造孽;在很久之前,竹中半兵衛還在世的時候,她也經常會捧著一些自己種的新鮮蔬菜,去送給這個給予自己兒子頗多幫助,同時體弱不堪的先生;同時,她也正直不阿,自己清清白白的一生,平白無故地就被兒子扣上了一頂說不清道不明的桃色帽子,這是絕對不能容忍的。於是,阿仲也顧不得什麼了,直接就衝到了兒子的跟前,大聲質問道:“你這是要幹什麼!”

雖然這事兒,確實辦得比較混賬,但秀吉仍是一個非常孝順的兒子,麵對娘親的發怒,也隻能賠著笑臉說道:“這不是我的意思,是他們硬要這麼說的。”

他們,指的是秀吉手下的幕僚們。

阿仲雖然淳樸,但壓根就不傻:“要是沒有你,他們敢嗎?”

秀吉連聲回答:“不敢,不敢。我立刻讓他們不要這麼說了。娘,您別生氣。”

阿仲臨走之前,又苦口婆心地勸了一句:“兒啊,這世界上的東西,是真的,就是真的,不是真的你硬要說成真的,怕是要遭報應的呀。”

要說老太太還真有遠見,剛走了沒幾個鍾頭,報應就到了。

正親町天皇派來了使者,專門隻問秀吉一句話:哥們兒,你到底想幹什麼?

自己爹平白無故多了個兒子,這其實也沒什麼。可關鍵在於,他,羽柴秀吉,居然自稱天皇的兒子,和自己一樣,也是天皇的兒子。

還什麼宮廷危機、殺身之禍、被迫離開,你到底想幹什麼?

莫非是要上演一出小王子複仇記不成?

秀吉雖然富有創造力,但還沒到了逆天的地步,連忙低頭哈腰聲稱此事與自己絕無關係,並且當場表態立刻去追查謠言根源,抓到傳播者嚴懲不貸,這才把使者給打發走了。

爹,你讓我找得好苦啊!

這造血統的第一招雖說就這麼失敗了,可秀吉也得到了經驗教訓,那就是:千萬別沒事兒閑著冒充別人的私生子。

於是,他想到了第二招:找幹爸爸。

概括成一句話來講就是:找一個能認自己當兒子的幹爹。

幹爹條件:擁有藤原、源、平這三家中任意一家的正牌血統。

幹爹待遇:除了秀吉的老婆老娘之外什麼都好商量。

這第一個看上的,是我們的老朋友,室町幕府的末代將軍——足利義昭。

話說這足利義昭,自從被信長趕出京城之後,就投靠了毛利家,連續著好幾年也沒消停過:先是策劃了天正四年(1576年)的第二次信長包圍網,接著又跟本能寺事變扯上了說不清道不明的幹係。可自從信長死了之後,義昭也失去了命中的宿敵,跟著安靜了下來,開始了自己在毛利領內的寓公生活。

天正十一年(1583年),毛利家臣服於秀吉,義昭也因此來到了羽柴家。秀吉對於這位前將軍表現出了極大的好感,並給予了很高的待遇:領地、金錢、美女,要啥給啥,不要啥也硬塞著給。就這樣,一直養了義昭一年多,秀吉終於坦白了自己的真實意圖。

簡單來說,這意圖就一句話:讓我做你的幹兒子。

順便一說,義昭比秀吉小一歲。

隻要他點頭,秀吉便能堂而皇之地以源係足利家養子的身份,成為征夷大將軍了。

但是義昭沒有點頭。

並且他明確表示:你如果給我好處隻是為了這個的話,那麼趁早斷了這個念頭,把我趕出去,別浪費這錢了。

碰了壁的秀吉也沒說什麼,畢竟這求人做爹不能強著來,所以他依舊養著義昭,同時隻能再想別的辦法。

然而,正所謂一樣米養百樣人,在這世界上,既存在著不稀罕給人當爹的,也生活著樂意給人做爸爸的。

這人就是藤原出身的近衛前久。

自信長時代以來,前久大人一直活躍在宮廷和大名之間,一度出任關白。在公家菊亭晴季的牽線搭橋下,他同意了收秀吉做養子的事情。

既然有人收留,那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經過一番上下打點,天正十三年七月,天皇頒下了聖旨,冊封羽柴秀吉為正一位的關白。

兩個星期之後,四國的長宗我部元親在羽柴大軍和朝廷輿論的雙重壓力下,表示臣服。

現在,不管是名義上也好,還是實際上也好,秀吉都已經成為了整個日本的最高統治者。

苦了大半輩子,怎麼的,也該耀武揚威一番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