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經是婦科常見的一種症狀,可因全身或局部病變引起。通常將閉經分為原發性閉經和繼發性閉經。原發性閉經是指年滿16歲、女性第二性征出現但月經尚未來潮,或年滿14歲仍無女性第二性征發育者,約占5%。繼發性閉經是指正常月經發生後出現月經停止6個月以上,或根據自身月經周期計算停經3個周期以上者,占95%。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絕經後期的月經不來潮均為生理現象。

按病變解剖部位分類可分為子宮性閉經、卵巢性閉經、垂體性閉經、中樞神經-下丘腦性閉經。

按閉經嚴重程度分為Ⅰ度閉經:子宮內膜已受一定量的雌激素作用,用孕激素後撤退性子宮出血,提示卵巢具有分泌雌激素功能;Ⅱ度閉經:子宮內膜未受雌激素影響,用孕激素後不出現撤退性子宮出血,提示卵巢分泌雌激素功能缺陷或停止。

真性閉經,是指因某種原因所造成的無月經狀態,如精神因素、營養不良、貧血、結核、刮宮過度、內分泌功能紊亂等。

假性(或隱性)閉經,是指由於先天發育不良或後天損傷引起下生殖道粘連閉鎖致月經不能排出者。

“病因”

1.原發性閉經的病因

(1)內外生殖器解剖異常

①處女膜閉鎖。由於泌尿生殖竇上皮未向外陰、前庭貫穿所致。卵巢和第二性征發育正常。常在青春期發現有周期性腹痛,亦有因陰道宮腔積血而形成下腹包塊,嚴重可引起尿頻、尿瀦留及便秘等壓迫症狀。

②先天性無陰道。副中腎管發育停滯未向下延伸所致。卵巢正常,如合並先天性無子宮或痕跡子宮為女性生殖道畸形綜合征。

③先天性無子宮。副中腎管中段及尾部未發育所致。

(2)內分泌異常

①甲狀腺功能低下。促甲狀腺素(TSH)>10微國際單位/毫升,靈敏促甲狀腺素(STSH)>4.0微國際單位/毫升,遊離T3或遊離T4低。青春期甲狀腺功能低下,使患者代謝緩慢,性腺軸成熟減慢,月經來潮延晚。早期甲狀腺功能低下可合並性腺發育不全,預後不良。

②高催乳素血症。催乳激素(PRL)>30~40納克/毫升,可伴有溢乳,有垂體巨腺瘤或微腺瘤或空蝶鞍症,或垂體分泌催乳激素細胞增生所致。PRL高使GnRH及FSH受抑製引起低雌激素而閉經,青春期發病為原發性閉經。

(3)其他

①炎症。幼年腦膜炎,腦炎後遺症,使下丘腦分泌受影響。或結核性腹膜炎盆腔炎,引起子宮內膜結核,子宮內膜瘢痕,引起子宮性原發閉經。

②損傷。幼年惡性卵巢瘤手術切除子宮及雙附件,尤其生殖細胞瘤,預後較好,可以存活,但為無子宮無卵巢的原發閉經。放射性治療引起垂體及卵巢的損傷。

③營養性。營養極差可影響發育並引起閉經。

2.繼發性閉經的病因

(1)下丘腦閉經:最常見的原因為下丘腦閉經,其功能性原因為:環境改變,精神創傷及營養不良等外界因素變化,注射長效避孕針或口服避孕藥,閉經泌乳綜合征等。多見於:①精神應激性。②體重下降和神經性厭食。③運動性閉經。④藥物性閉經。⑤顱咽管瘤。

(2)垂體性閉經:主要病變在垂體,如席漢綜合征,是由於產後大出血、休克引起垂體前葉組織缺血、壞死、垂體功能減退出現閉經。此外,還有垂體梗死、垂體腫瘤、空蝶鞍綜合征。

(3)卵巢性閉經:卵巢功能受損或破壞以致卵巢功能受損,如卵巢早衰,卵巢功能性囊腫,多囊卵巢。

(4)子宮性閉經:這是由於子宮內膜受破壞或者對卵巢激素不能產生正常反應而出現的閉經。多見於Asherman綜合征,子宮內膜炎,子宮切除後或宮腔放射治療後。

“診斷”

閉經隻是一種症狀,診斷時必須找出閉經的原因,即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調節失常發生在哪一個環節,然後再確定是何種疾病所引起。

1.詢問病史 包括月經史、婚育史、服藥史、子宮手術史、家族史、發病的可能起因和伴隨症狀,原發性閉經應了解青春期生長和第二性征發育進程。

2.體格檢查 包括智力、身高、體重,第二性征發育情況,甲狀腺有無腫大,乳房有無溢乳,皮膚色澤及毛發分布。頭痛或溢乳等疑有垂體腫瘤者還應行視野測定。婦科檢查還應注意內、外生殖器的發育,有無先天性缺陷、畸形。

3.輔助檢查

(1)孕激素試驗:單獨用孕激素做試驗。黃體酮20毫克,每日肌內注射1次,連續5日;或口服甲羥孕酮10毫克,每日1次,連服5日,觀察有無撤藥性出血。用藥後2~7日出現撤藥性陰道出血者為陽性反應,表示生殖道發育正常,子宮內膜的功能存在,已受雌激素充分作用,因而對黃體酮能產生分泌期變化。同時說明“性腺軸”的功能基本上存在,但可能不夠完善而不排卵,為Ⅰ度閉經。陰性反應提示為Ⅱ度閉經或子宮病變所致閉經,需做雌-孕激素試驗,以進一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