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多囊卵巢綜合征(1 / 3)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以持續性無排卵、高雄激素或胰島素抵抗為特征的內分泌紊亂症候群,於1935年Stein和Leventhal首次報道,故又稱Stein-Leventhal綜合征。

“診斷”

2003年歐洲人類生殖協會和美國生殖醫學協會共同推薦的診斷標準是:①臨床出現持續無排卵或偶發排卵。②臨床和(或)生化指標提示存在高雄激素血症,並排除其他可能導致高雄激素的因素。③卵巢呈多囊樣改變。④符合上述三項中的兩項者可診斷為本病。

1.臨床表現 因多囊卵巢綜合征是一種內分泌、代謝障礙所致的症候群,所以在臨床表現上有高度的異質性。

(1)青春期發病:本病患者的初潮年齡一般正常,各種症狀多在初潮前後陸續出現。

(2)月經失調:患者常在初潮後即出現月經失調,主要表現為月經稀發、經量少或閉經,臨床上可見從月經稀發到閉經的發展過程,少數患者表現為月經過多或不規則出血。

(3)不孕:由於本病患者持續的無排卵狀態,導致不孕。即使有周期性卵泡發育,但卵泡期過高的LH誘導卵母細胞過早成熟,排卵時已是“老齡卵”,受精能力低下或受精後著床困難,表現為正常行經但不孕,或極早期的流產。

(4)多毛、痤瘡:在高雄激素的影響下,本病患者呈現不同程度的多毛,體毛豐盛,尤其是陰毛,分布常呈男性型;過多的雄激素刺激皮脂腺分泌過盛,可出現痤瘡。

(5)肥胖:40%~60%的本病患者的體重指數≥25,可能是由於雄激素過多或長期的雌激素刺激,或其他內分泌、代謝紊亂和遺傳特征,引起脂肪的堆積,不但腹壁,而且腹腔內器官也出現脂肪堆積。

(6)黑棘皮症:指頸後、腋下、外陰、腹股溝等皮膚皺褶處呈灰棕色、天鵝絨樣、片狀、角化過度的病變,有時呈疣狀,皮膚色素加深。

(7)遠期並發症:持續的、無周期性的、相對偏高的雌激素水平和升高的E1與E1/E2比值對子宮內膜的刺激,且無孕激素抵抗,使子宮內膜癌和乳腺癌發病率增加;血脂代謝紊亂,易導致冠心病、高血壓等;胰島素抵抗狀態和高胰島素、肥胖,易發展為隱性糖尿病或糖尿病。

2.輔助檢查

(1)內分泌檢查

①血清睾酮、雙氫睾酮、雄烯二酮水平升高,性激素結合蛋白(SHBG)水平下降,部分患者血清總雄激素水平不高,但血清遊離睾酮升高,由腎上腺產生的脫氫表雄酮或硫酸脫氫表雄酮正常或輕度升高。睾酮水平通常不超過正常範圍上限2倍。

②FSH、LH測定。血清LH水平升高,無周期性排卵前峰值出現,FSH正常或偏高,LH/FSH≥2~3.以GnRH刺激後LH反應亢進,FSH反應偏低。

③尿17-酮皮質類固醇正常或輕度升高,正常時提示雄激素來源於卵巢,升高時提示腎上腺功能亢進。

④雌二醇正常或稍升高,無周期性改變,無排卵前後升高現象,E1/E2比值>1.

⑤高胰島素血症。特別是肥胖患者,葡萄糖耐量試驗時,血胰島素反應高亢。

⑥PRL測定。10%~30%的患者PRL輕度升高。

(2)超聲檢查:可見雙側卵巢增大,包膜回聲增強,間質豐富,卵巢皮質內有多個大小不等的無回聲區圍繞卵巢邊緣,呈“輪輻狀”,小卵泡也可散在分布於卵巢內。無成熟卵泡可見,連續監測也未見主導卵泡發育及排卵跡象。彩色超聲多普勒可見卵巢基質血流明顯增加。

(3)孕激素試驗:因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征,月經稀發或閉經的患者有一定的雌激素水平,孕激素試驗為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