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輸卵管阻塞的治療:主要體現在綜合治療上。①中藥口服或保留灌腸促進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環功能(具體見中醫中藥治療)。②超短波、離子透入等物理療法,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炎症。③輸卵管內注射藥物,適用於輸卵管輕度粘連和閉塞者,有疏通粘連、減輕局部充血、水腫作用。地塞米鬆5毫克、慶大黴素4萬單位(或加用糜蛋白酶、透明質酸酶、胎盤組織液等)溶於20毫升生理鹽水中,在適當壓力下,以每分鍾1毫升的速度緩慢注入。於月經幹淨後3天開始,每隔2~3天注射1次,直至排卵前,可連續應用2~3個周期。④輸卵管成形術。對不同部位輸卵管阻塞可行輸卵管周圍粘連分解術、造口術、吻合術及輸卵管子宮移植術。
(5)免疫性不孕的治療:①隔絕療法。應用避孕套或禁性交3~6個月,使女方體內抗精子抗體逐漸降低或消失。②免疫抑製藥。潑尼鬆每日15毫克,口服,連用3~12個月。③宮腔內人工授精。將患者丈夫的精子於排卵期直接授入宮腔,以越過子宮頸黏液障礙而達到受孕目的。
3.輔助受孕技術
(1)人工授精是指通過非性交方式將精液注入女性生殖道內,以達到受孕目的的一種技術。根據所選用精液來源的不同,分為丈夫精液人工授精(AIH)和供精者精液人工授精(AID)。AIH主要適用於中度少精和弱精症的患者,精液不液化,宮頸黏液或精液中有抗體,陽痿與早泄的病人。AID適用於無精症患者或男方為遺傳疾病攜帶者。
(2)體外受精與胚胎移植(IVF-ET):即試管嬰兒,指將患者夫婦的卵子和精子取出體外,於培養皿內受精,發育到一定時期,挑出2~3個發育最好的胚胎,種植到子宮腔內繼續生長發育。最初IVF-ET主要針對女性不可逆的輸卵管損害者,隨著人們對人類生殖認識的深入和輔助生殖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適應證的範圍也隨之拓寬為:①女性輸卵管不育。②子宮內膜異位症藥物及手術治療無效者。③男方少、弱精子症。④不明原因不育。⑤免疫性不孕。⑥其他原因的不孕治療無效者。
(3)卵母細胞漿單精子注射(ICSI):是指將精子直接注入卵母細胞漿內使其受孕,該技術適用於男性不育的情況下和IVF受精率低的病例。
(4)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PGD):從體外受精的胚胎取部分細胞進行基因檢測,排除胚胎帶致病基因後移植,主要用於解決有嚴重遺傳性疾病基因的夫婦的優生問題。
(5)配子移植技術:是將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子移植進入女性體內的技術,包括:配子輸卵管內移植、配子腹腔內移植、配子宮腔內移植、經陰道輸卵管內移植等。
(6)卵子及胚胎贈送:對於女方卵巢功能衰竭而有生育要求,或女方為嚴重的遺傳性疾病基因攜帶者或患者,可采用卵子贈送。贈卵與丈夫精子在體外受精,然後將胚胎植入宮腔內。目前國家衛生部規定,贈卵隻能來自試管嬰兒周期中剩餘的卵子。對於夫妻同時喪失產生配子的能力,或夫妻雙方有嚴重的遺傳性疾病或攜帶導致遺傳性疾病的基因不能產生功能正常的配子者,可采用胚胎贈送。供胚來源於IVF-ET中多餘的新鮮胚胎或凍存胚胎。
4.中醫中藥治療 原發性不孕古代稱為“全不產”、“無子”,繼發性不孕稱為“斷緒”。引起不孕的原因很複雜。曆代醫籍中,認為女子不孕,與腎虛、血虛、胞宮冷、肝氣鬱、脾胃寒、痰氣盛、代脈急、任督病、火汪、血瘀、膀胱氣化不行等相關。根據患者的症狀、體征及舌脈象情況,近年來中醫界將不孕症分為腎氣(陽)不足、腎精(血)虛、肝氣鬱結、痰濕阻塞、氣滯血瘀、濕熱壅塞等類型。在治療上,有根據中醫理論辨證論治的方法及根據現代醫學對不孕的認識進行辨病專方治療的方法。
(1)辨證論治
①腎氣(陽)不足。婚久不孕,女子月經後期,量少色淡,或月經稀發,甚則經閉,麵色晦暗,腰膝酸軟,畏寒肢冷,性欲淡漠,大便溏薄,小便清長,小腹冷痛,舌淡胖苔白,脈沉弱。治則:溫腎益氣,補衝攝精。方用右歸飲《景嶽全書》加減:熟地黃15克,山藥15克,山茱萸12克,茯苓12克,當歸10克,巴戟天10克,菟絲子15克,蛇床子10克,益智仁10克,川續斷10克,紫石英(先煎)15克,鹿茸(研末,分衝)3克。
②腎精(血)虛。年久不孕,女子月經後期而量少,或月經先期,量少,色紅無塊;男子精少;形體消瘦,腰膝酸軟,頭暈目眩,咽幹口燥,耳鳴,五心煩熱,心悸失眠。舌質紅,脈細數。治則:養腎陰,益精血。方用養精種玉湯(《傅青主女科》)合左歸飲(《景嶽全書》)加減:大熟地黃30克,當歸15克,白芍15克,山茱萸15克,山藥15克,枸杞子12克,川牛膝10克,菟絲子10克,生地黃15克,黃精15克,何首烏藤15克,炙龜版(先煎)15克,炙甘草5克。
③肝氣鬱結。婦人不孕,月經先後無定期,經量或多或少,經行不暢,經血紫暗或有血塊,兼見情誌抑鬱或煩躁易怒。經行時乳房、胸脅、小腹脹痛。舌質暗紅,脈弦。治則:疏肝解鬱,調理衝任。方用開鬱種玉湯《傅青主女科》:炒白芍30克,炒香附9克,當歸15克,炒白術15克,牡丹皮9克,茯苓9克,天花粉6克。
④痰濕阻塞。年久不孕,月經後期而量少,甚則經閉。帶下量多黏稠;形體肥胖,麵色白光白,頭暈心悸,嘔惡胸悶,食少納呆,神疲乏力,倦怠嗜睡,大便不實。苔白膩,脈滑。治則:燥濕化痰,調衝助孕。方用化水種子湯(《傅青主女科》):巴戟天30克,炒白術30克,茯苓15克,人參9克,炒菟絲子15克,炒芡實15克,炒車前子6克,肉桂3克。
⑤氣滯血瘀。婚久不孕,月經後期,經量多少不一,經色暗或有血塊,經行少腹或骶骨疼痛,拒按。舌暗,或舌邊有瘀點、瘀斑,脈澀。治則:活血化瘀,調經助孕。方用少腹逐瘀湯(《醫林改錯》):炒小茴香7粒,炒幹薑0.6克,延胡索3克,官桂3克,赤芍6克,炒五靈脂6克。
⑥濕熱壅塞。繼發不孕,月經失調,經期延長,淋漓不斷,赤白帶下,腰骶酸痛,小腹墜脹疼痛,經行或勞累後加重,或經前乳房脹痛,或低熱起伏。舌質紅,胎白膩或黃膩,脈弦數。治則:清熱利濕,活血調經。方用解毒四物湯(《沈氏尊生書》)加減:黃芩10克,黃連6克,黃柏10克,梔子10克,生地黃30克,當歸10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薏苡仁15克,澤蘭15克。
(2)驗方
①黃體功能不全
方一:補腎助孕湯。仙茅10克,淫羊藿10克,肉蓯蓉25克,菟絲子25克,炙何首烏15克,當歸15克,熟地黃15克,山茱萸10克,肉桂3克,續斷15克,枸杞子15克。加減:兼肝鬱者,加香附、鬱金;兼血瘀者,加牡丹皮;兼濕熱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安胎湯。太子參25克,黃芩10克,焦白術10克,菟絲子15克,製香附12克,白芍15克,甘草6克,肉蓯蓉12克,山茱萸10克。
用法:月經來潮第5日開始服補腎助孕湯,每日1劑,水煎,共服7劑。於基礎體溫上升後第3、5、7天分別用絨毛膜促性激素2000單位肌內注射。待基礎體溫上升≥16日,妊娠試驗陽性時投以安胎湯,每日1劑,水煎服,共30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