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達到旅遊目的,睡眠是一個關鍵。長途旅行跋涉,身體疲勞至極,睡眠就顯得非常重要。良好的睡眠能消除全身疲勞,使腦神經、內分泌、體內物質代謝、心血管活動、消化功能、呼吸功能等得到休整,促使身體各部組織生長發育和自我修補,增強免疫功能,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所以有“睡眠是天然的補藥”的諺語。
要保證旅遊中睡好,重要的是消除由於旅遊帶來的睡眠障礙,具體辦法是:
一、精神因素帶來的睡眠障礙
旅途中失眠屬於精神因素的較多。如異地而處,什麼都感到新鮮,精神總處於一種興奮狀態;或沉緬於白天旅遊的回憶,又憧憬著來日饒有趣味的遊程;第二天趕車時間較早,擔心次晨起床誤點。所有這些精神因素皆可導致失眠。那麼,又怎樣克服呢?
宋代《蔡季通睡訣》裏指出:“先睡心,後睡眼。”所謂先睡心,即指睡前一定要情緒平穩,不要再興奮、激動。孔子曰:“寢不言。”《老老恒言·安寢》亦雲:“寢不得大聲叫呼。”是說,當人們睡在床上時不要過多的言談歡笑,此外,夜間思考亦不要太過,不僅影響睡眠,而且傷神。總之,睡前一定要創造使大腦皮層由高度的緊張、興奮,逐步轉入鬆弛、抑製的條件,這樣方能達到放鬆和休息腦子的目的。若是擔心起床誤點而影響睡眠,最好路上帶上小鬧鍾。如果東西太多,帶鬧鍾不方便時,可給服務員打一下招呼,幫忙叫一下。
二、身體因素帶來的睡眠障礙
一般來說,疲勞是睡眠的最好催化劑,不少旅遊者經過一天勞累,會睡個好覺,但亦有不少人,由於疲勞過度,神經調節失常,反而徹夜不眠。還有的旅遊者,平時不怎麼運動鍛煉,承受不了旅途中的超負荷運動量,一天下來腰酸腿軟、身疼、腳疼,甚至屁股痛,從而造成失眠。那麼,又如何克服上述身體因素帶來的失眠呢?
對於經常不運動鍛煉的旅遊者,最好不要參加運動量大的旅遊項目,如登高山、長途步行跋涉等。倘若又想參加者,旅遊前應堅持經常鍛煉,以免旅遊時疲勞過度,難以入眠。此外,旅遊時要盡量輕裝前進,不要負重太多。同時,還要吃好,營養豐富點。
若因腰酸腿疼影響睡眠,應按摩腰腿部肌肉,防止肌肉僵硬。按摩方法很簡單,即用兩手輕輕按揉或捏拉腰背部、大腿及小腿,或者輕輕叩擊背部脊柱及兩旁的肌肉,最好搽些鬆節油。有條件的最好洗個熱水澡,並在水中加點醋,這樣浴後會肌肉輕鬆,身體舒適,很快達到入睡的目的。洗不了澡,起碼要洗個腳,不僅可去足垢,且可使足部溫暖,引血氣下行,使心寧神安而入睡。大文豪蘇東坡詩句“主人勸我洗足眠,倒床不複聞鍾鼓”就是很好的例證。
三、環境因素帶來的睡眠障礙
一般說來,環境因素對睡眠有很大影響,如有的人從清靜地方轉到熱鬧之處,或由喧嚷的地方換為清幽的環境,甚至換了床位,都會因改變了習慣,一時不能適應而導致失眠。至於強光、噪音、震動等各種刺激,更是幹擾睡眠的因素,而幽雅、清潔、舒適的環境,將使你心情愉快,有助於睡眠。對於旅遊者來說,睡眠環境的改變是很大的,由此引起的睡眠障礙是很常見的。解決的辦法是:對於一個一貫有失眠習慣或來到新環境又不易入睡的遊客,最好事先備幾顆既能催眠,又不影響第二天精神狀態的安眠藥,如安寧、安眠酮或利眠寧等。若是失眠相當嚴重,或是中老年人,盡量選用中藥為佳,中藥的作用雖較慢,但副作用小。常用的中成藥有:朱砂安神丸、柏子養心丸、人參歸脾丸等。
若噪音太大失眠的,可在內耳塞上脫脂棉做的耳塞,有助入睡。若無脫脂棉的,要像陶淵明那樣“身居在鬧市,心遠地自偏”,心裏不拿它當回事,影響就小得多了。
此外,室溫過高或過低,室內通風不良,都會影響睡眠和健康,一般認為臥室溫度以保持18~20℃為宜,無條件者差幾度也無妨。但無論天冷天熱,睡前都應開窗換氣,這有助於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