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4章 秋季旅遊話保健(1 / 1)

秋季登高,是古今中外廣為推崇的一項體育健身活動,現在已發展為登山運動。在我國古代,登高是文人墨客的一種怡情和健身並顧兼益的高雅之舉,民間則將秋日登高作為一種極富民族特色的傳統風俗習慣。在菊黃蟹肥的金秋時節,開展登山運動,一可以鍛煉身體,磨煉意誌;二則可以陶冶情操,對人的身心健康實在是大有裨益。

研究表明,登高可以增強體質,提高肌肉的耐久力和神經係統的靈敏性。從運動健身的角度看,經常進行登山活動,能幫助我們達到預防疾病、強身健體、益壽延年的目的。我國到處可見高山峻嶺的奇峰,且氣勢各異,神奇紛呈。登山旅遊,不但可以使人擁有一個豁達平和的心境,而且能調節生活,怡情養性,振奮精神。由於現代社會競爭十分激烈,人們經常處於高度的緊張狀態,又缺乏必要的體育鍛煉,利用秋日登高,領略大自然美景,充分享受登高望遠的樂趣,同時放鬆精神,無疑有益於身心健康。

據有關單位對80名百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統計,發現其中有2/3生活在山區。登山旅遊盡管好處很多,但必須注意衛生保健,否則事與願違。

登山前最好做一次全麵身體檢查,尤其是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以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若有嚴重高血壓、心髒病、肺結核、神經病的人不要登山,以免發生意外。

先了解遊覽路線,計劃好休息和進餐地點,最好有熟悉道路的人帶領,防止盲目地在山中亂闖。

對山區的氣候特點要有所了解,爭取在登山前一天得到準確可靠的天氣預報。帶好必需的衣物以備早晚禦寒、防止感冒。登山以布底鞋、膠底鞋為宜。

休息時不要坐在潮濕的地上和風口處,出汗時可稍鬆衣扣,不要脫衣摘帽,以防傷風受寒。進餐時應在背風處,先休息一會再進飲食。

要盡量少帶行李,輕裝前進。對於老年人來說,應帶手杖,這樣既省體力又有利於安全。行路要穩,爬山時要注意力集中,並注意腳下石頭是否活動,以免蹬翻踏空。在陡坡行走時,最好采取“之”字形路線攀登,這樣可減低坡度。每走半小時,休息10分鍾,避免過度疲勞。

山中遇到雷雨,不要到山頂、高樹下躲避,以防雷擊傷人;也不要在山溝低窪處,以防山洪傷人。最好在山腰洞穴中避雨。

下山不要走得太快,更不能奔跑,這樣會使膝蓋和腿部肌肉感受過重的張力,而使膝關節受傷或肌肉拉傷。

要預防急性腰腿扭傷,因此,在每次休息時都應按摩腰腿部肌肉,防止肌肉僵硬。按摩方法很簡單,即用兩手輕輕按揉或捏拉腰背部、大腿及小腿的各處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