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推銷的語言藝術(5)(2 / 2)

j·唐納德的態度是強硬,的確他們的產品是一流的,但是意大利、德國公司的產品雖然略遜一籌,但他們可以在價格上有更大優惠。j·唐納德先生這次失敗了,沒有成交。因為中國畢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而一個發展中國家的一家公司決不會無視100萬美元!

1973年5月,前蘇聯駐挪威的貿易全權代表柯倫泰與挪威商人進行購買鯡魚的商洽。

挪威商人在與柯倫泰談判前就確信無疑地知道:前蘇聯國內非常缺少鯡魚,急需從外國進口大批鯡魚以供應市場,因而他們就利用前蘇聯人迫切的心情開出高昂的價格。

雙方商洽後,柯倫泰麵對這種大宗貨物的高價目瞪口呆,但他想過來了,這是挪威人明知前蘇聯人急需鯡魚,故意獅子大開口。於是,談判陷入僵局。

在第二輪談判中,柯倫泰為了打破僵局,主動讓步,說:“好吧,我同意你們提出的價格。但是,由於我的上司並沒有授權我就如此高的價格與你們成交,因而如果我國政府不批準這個價格,我願意把自己的薪水拿出來支付,不過,我的薪水有限,這筆款就要分期付款了,可能要支付一輩子了。如果貴方沒有異議,就這麼成交吧!”這次輪到挪威商人目瞪口呆了。最後,挪威商人作了讓步,雙方達成協議。

曾有美國大富豪霍華·休斯,為了大量采購飛機,親自與某大型飛機製造商代表進行談判。霍華·休斯向對方提出了36項要求。由於他本人性情古怪,脾氣暴躁,使談判雙方僵持不下,火藥味很濃。

後來,霍華·休斯派他的私人代表去談,不料,大獲豐收,他居然得到了提出的34項要求中的30項,其中還包括11項霍華·休斯非要不可的項目。

霍華·休斯實在太高興了,問他的私人代表是怎樣辦到的。他的私人代表回答:“很簡單,每當雙方靠不攏時,我都問對方:‘你到底希望與我解決這個問題呢,還是想與霍華·休斯解決?’結果,對方就接受了我的要求。”

上述例中都有一點共同之處,即我的上司沒有授權我就這個價成交,如果你們真想成交,就請讓步吧!

下麵再舉一例,是30多年前,國際商界津津樂道的,說明雙方致力合作,可以從談判中達成比原來希望更廣泛的成果,這就是美國雷蒙兄弟公司與印度第一紡織公司技術設備轉讓案。

美方代表:“我們雷蒙兄弟公司對印度市場抱有濃厚的興趣,這項技術轉讓希望能夠成為我們合作的開端,我們還要繼續開拓在印度的合作領域,不過,我們擔心你們的民族主義情緒,技術轉讓當然需要我們美國的總監,技術監督當然也必然需要一個合理的期限。”

印方代表:“我們認為,技術轉讓需要的是美國的積極的指導,而不需要一個美國總監,這不利於我們更好地掌握這項技術,同樣,技術指導的期限必然也由我方確定,貴方不應過問!”

美方代表:“但這是和雷蒙公司的發展史,也是和國際慣例背道而馳的,因為雷蒙公司要對你們3年的技術消化成績負責,這顯然無法保證我們的承諾,當然如果你們放棄要求雷蒙所作的承諾,我們當然可以不過問。”

印方代表:“實在很遺憾,我們印度人對過去的曆史很敏感,我們對現在的審視是基於對曆史的觀察和警懼!”

美方代表:“這樣吧!我們的目標是為了在印度開拓紡織業中更多的合作領域。據我們所知,第一紡織公司擁有印度廣播公司20%的股份,假如你們能夠作為雷蒙公司在印度的廣告代理人,為雷蒙公司在印度市場上樹立樂意合作的形象,雷蒙公司願意修改我們的要求,我們願意隻向貴方派遣一名技術副總監,技術監督期限由你們決定,我們對印方的承諾不做改變,你看如何?”

印度方麵經過考慮,同意了這一要求,因為從60年代起,紡織品配額限製成為美國外貿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紡織品配額製對第一紡織公司的對美紡織品輸出構成很大威脅,而雷蒙公司是美國南部紡織機器製造業的代表,對美國紡織品貿易政策有很大的影響力。這樣,雙方交易達成了,並且還展到了其他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