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麵臨的是雙重的曆史任務,一是傳統的任務,即清王朝崩潰後如何重建中央集權製國家,二是向現代化轉型的任務。恢複民族獨立問題,是在解決這兩個問題的過程中完成的,不構成一個獨立過程。近代中國重建國家統一的事業,經過了38年,而向現代化轉型的任務,到現在還沒有完成。我們就是要在這個大曆史中去評估蔣介石的曆史地位。
1931年7月22日日記蔣介石給自己的目標:“手擬對朝鮮僑胞慘案宣言稿。消滅赤匪,保全民族之元氣,削平叛亂,完成國家之統一。蓋攘外必先安內,革命即為救國,亦惟保全民族之元氣,而後方能禦侮,完成國家之統一,而後乃能攘外,近日之戰爭乃為救國與賣國之爭,革命與反革命之爭。”
他麵臨的是非常艱難的環境。1932年8月18日日記:“汪之虛偽,北之蠻橫,南之叛亂,赤匪之狡儈(獪),子文之跋扈,皆使人憤慨,不能自製,此等事若非我負擔,其誰能負之?上天之托付於餘者,豈輕易之事乎?”汪指汪精衛,北指北方的各路軍事領袖,南指兩廣的軍事派係,赤匪指共產黨,子文指宋子文,他的姻親和重要幹部。他在日記中反複提到的基本問題,就是國共鬥爭,國民黨中央係與各派軍閥的衝突,國民黨中央內部的複雜鬥爭,他的親信部下的道德和能力不足以支持他的事業,等等。1940年7月蔣介石在本月反省錄中表述:“倭之狂暴,俄之陰狠,英之奸獪,美之貪吝自私,國際之不可靠如此,今後世界惟以強權狡詐是尚,而信義公理掃地殆盡。吾惟以正義與公理為本,以上帝與人格是依,成敗存亡,惟有聽之。”國際環境和國際援助,也難以支持他完成預定的目標。
中國共產黨要統一中國,當然也要消滅蔣介石集團。究竟鹿死誰手?當然不是憑天命,而是各路英雄豪傑角逐的結果。作為曆史的運動來說,不可能預設誰應該統一中國,最後的結果是奮鬥的自然產物。在奮鬥的過程中,最後勝利的中國共產黨同樣有失敗的可能。而如果閻錫山在中原大戰中取得成功,同蔣介石一樣,曆史也隻能承認這樣的結局。我們不能在勝負未明之前就斷定某某某沒有資格奢望統一中國。
在國家統一戰爭的過程中,蔣介石是一個階段的締造者:1936年9月反省錄:“本月廣西李白拜命就範,一場惡潮至此平熄,兩廣乃得統一,革命基礎□□(日記此處不清晰,未能辨認)此已定,十三年來之惡戰苦鬥,從此內憂果能告一段落,是誠上天不負苦心之人也。”這是蔣介石的重要曆史貢獻,他將民初以來軍閥割據的局麵進行了初步的整合,使國家實現了鬆散的統一。沒有這樣的整合,中國怎能組織起有效的抗日戰爭,而且長達8年之久?國共雙方的發展,是互相磨煉的結果。蔣介石的努力,奠定一個基礎,即在抗日戰爭勝利後形成了一個國共對決的平台。因為蔣介石已經掃除群雄,並且在經濟文化教育事業上也提升了一個台階。抗日戰爭的勝利,也大大減弱了國際列強幹預中國內部事務的能力。沒有這樣的平台,中國的統一和獨立,還要有更多的磨難和工作要做。1936年蔣介石對近代中國社會的整合是中國社會最終走向統一的一個台階,而中國的統一是國家真正走向現代化的必要前提。近代中國的發展,是一個一個台階地在新陳代謝的複雜的運動中,由一代又一代的人來逐步提升的。隻有明白了曆史的運動,我們才能明白我們今後的走向:仍然隻能一步步地提升。
人身關係的軍閥性
從大曆史的角度,我們還必須考察的一個問題是:蔣介石是不是一位軍閥?如何看待近代中國的軍閥性質?近代中國社會的複雜和困難,也在這裏。我們閱讀蔣介石日記,上麵提到的馮玉祥、閻錫山、唐生智諸人,在蔣介石眼裏都是軍閥,就是張學良、宋哲元、劉湘、龍雲以及李宗仁、白崇禧,我們也認為是軍閥(無論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主張過民主還是沒有主張過民主),他們的軍隊都是私軍,歸私人所有。那麼,蔣介石就因為據有中央政府的地位,就不是一個軍閥?軍閥的定義當然不應該這樣下的。
我們說蔣介石是軍閥,並不是作為貶義詞來使用,而是作為事實來分析。黃先生書中也提到“(蔣)對旁係將領已有嫌忌,更不得不培養人所謂之‘黃埔嫡係’”(74頁),他顯然不願意下軍閥性的判斷,但他後麵還提到:“蔣去職,宋子文也不合作(指與孫科任行政院長的政府),而且失去蔣之保證,借款尚成問題,又況黃埔軍人亦隻有蔣能隨意擺布調遣。以上情形都可用作攻擊者之口實。一切由於蔣之‘軍閥體係’及‘家天下’之作風構成。但是世界上任何機構,其最基本及最原始之核心組織皆無從脫離人身關係,隻能先私而後公。”其實,黃先生“但是”後麵的辯護詞是完全不必要的。軍閥體係的存在不是某個人的過錯,而是曆史運動的產物。
我們必須從大曆史的角度來解釋中國的軍閥製度。清朝後期,太平天國興起,橫掃東南半壁,曾國藩號召士大夫訓練軍隊之後,出現了兵歸將有的私兵製度。清朝前期的八旗、綠營的經製兵,由皇帝命將統率出征的,但湘軍是不可能由皇上另外選將統率的。就是湘軍內部,一位戰將戰死了,他統率的軍隊隻能解散,而不能另派將領率領。這就是近代中國軍閥製度的起源。蔣介石的黃埔係成了中央軍,並不改變私兵製度,因為,蔣介石並沒有改變私兵製度的製度性措施,直到1949年在大陸戰敗,黃埔係仍然隻服從蔣介石的指揮,而不服從代總統李宗仁的指揮。其他派係也一樣,傅作義的部隊,並不屬於蔣介石,而是傅作義自己的,桂係的軍隊也不是蔣介石的,而是李宗仁、白崇禧的。這些軍隊的使用,蔣介石是不能直接指揮的,而必須通過這些將領的同意,由這些將領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