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在外13年,沒有回過一次家。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正是他勞心勞力治水的最好證明。這段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典故後來成為了千古流傳的佳話。
關於禹的神話故事還有很多。嵩山還有個傳說,說禹治水時,要在介於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間的軒轅山打出一條疏洪泄流的通道,他顧不得回家,便與妻子塗山氏女嬌約定,以擊鼓為號,把飯送到山上。
由於軒轅山山堅石硬,禹想用神力開山,他就搖身變成了一頭大熊,運用功力,一會就掀掉了半座山。當他正幹得起勁時,一塊劈山時崩裂的石頭砸到了皮鼓,禹的妻子聽到了鼓聲,誤以為是禹發出的信號,便連忙燒火做飯。
當女嬌拖著懷孕的笨重身體到山上送飯時,她東張西望卻不見禹的蹤影,隻看到了一頭威猛的大黑熊在奮力挖山,把她嚇得扭頭就跑。
禹回頭見是妻子,就跑上前去迎接妻子,卻又忘了還原成人形。女嬌見大熊向自己跑來,一急之下,頃刻間化作了一塊巨石。
禹見妻子變成了大石頭,才猛然想起自己還沒有變回原形,他傷心地抱著石頭大哭,眼淚流到石頭上,浸透了石頭,石頭裂開了,裏麵傳出來孩子的哭聲,禹的兒子誕生了。
禹為了紀念妻子,就給他的兒子起名叫“啟”,也就是“石頭裂開”的意思。於是,後人便稱這塊裂開的巨石為“啟母石”。
西漢武帝遊覽嵩山時,也被這個傳說所感動,就下令在嵩山修建了啟母廟。雖然後來啟母廟蕩然無存了,可是,東漢時在廟前修建的啟母闕還依然保留著。從殘存的碑文中依稀可見漢代對禹治水的記述和對啟母塗山氏助夫治水的頌揚。
由於禹治水成功,當時的帝王舜在隆重的祭祀儀式上,將一塊黑色的玉圭賜給了禹,以表彰他的功績。不久,又封禹為伯,把夏作為禹的封國。禹在天下的威望達到了頂點。
人們都稱頌他說:“如果沒有禹,我們早就變成魚和鱉了。”
帝王舜稱讚禹說:
禹啊禹!你是我的胳膊、大腿、耳朵和眼睛。我想為民造福,你輔佐我;我想觀天象、知日月星辰、作文繡服飾,你諫明我;我想聽六律五聲八音來治亂,宣揚五德,你幫助我。
你從來不當麵阿諛背後誹謗我,你以自己的真誠、德行和榜樣,使朝中清正無邪。你發揚了我的聖德,功勞太大了啊!
舜在位33年時,正式將禹推薦給了上天,把天子位禪讓給了禹。17後,舜在南巡中逝世。3年治喪結束後,禹避居夏地的一個小城,將帝位讓給了舜的兒子商均。
當時,天下的諸侯都離開商均去朝見禹。於是,在諸侯的擁戴下,禹正式繼承了天子位,以安邑作為都城,也就是後來的山西夏縣,並定國號為夏,改定曆法稱為夏曆,以建寅之月為正月。
當了天子的禹更加勤奮地為人們謀利,他誠懇地招攬士人,廣泛地聽取人們意見。有一次,他出門看見一個罪人,竟下車問候並哭了起來。
隨從問禹:“罪人幹了壞事,您為何可憐他?”
禹說:“堯舜的時候,人們都和堯舜同心同德。現在我當天子,人心卻各不相同,我怎能不痛心?”
儀狄造了些酒,當了帝王的禹喝了以後,感到味道很醇美,就給儀狄下命令,要他停止造酒。他說:“後代一定會有因為飲酒而亡國的。”
禹想把大地上的情況都了解清楚,就命令兩個神將丈量大地。禹把自己治理下的國土分成9個州,就是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他還調查了九州民間的疾苦和需求等。
後來,禹收集九州的銅,在荊紫山腳下,用自己出生地鬱山的煤炭將這些銅鑄成9個巨大的寶鼎。每個寶鼎需要90000人才能拉動,同時運走9個寶鼎需要九九八十一萬人。
禹把九州和各種毒蛇猛獸、魔鬼精怪的形象,都刻在鼎上,據說這些鼎後來就在洛陽化成九龍飛天而去了。
禹在位第十年南巡過江時,一條黃龍遊來,拱起大船,船上的人很害怕。
禹仰天歎息道:“我受命於天,活著靠上天的佐助,死了要回到天上去。你們何必為這一條龍擔憂呢?”
黃龍聽到禹這一席話,搖搖尾巴,低下頭就不見了。禹到塗山,在那裏大會天下諸侯,獻上玉帛前來朝見的諸侯竟達萬名之眾。
禹在帝位15年後逝世,廟號聖祖。大禹是後世人們對他的尊稱,也就是“偉大的禹”的意思。
大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他是我國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聖賢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曆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我國國土為九州。
禹去世後被安葬在浙江紹興的會稽山上,後來遺存了禹廟、禹陵、禹祠。從秦始皇開始,曆代帝王都要去禹陵祭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