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啟母石和匾掛石岩的傳說(2 / 2)

大禹治水獲得成功後,威名傳遍天下,舜帝賞賜給禹一塊上方下圓的黑色寶物——玉石“元圭”,作為獎勵,並封他為夏伯。還選定良辰吉日為大禹慶典。

在為大禹慶賀的日子裏,不論各個部落大小頭目,還是庶民百姓,皆歡呼雀躍,敲鑼打鼓,或歌或舞,可謂普天同慶,呈現出一派歡聲雷動、盛況空前的沸騰景象。整個慶典持續了一個月。

一天,玉皇大帝在天宮早朝,忽聽得地下百姓大聲喧嘩,便問文武百官:“地下發生了什麼事,如此熱鬧?”

太白金星奏道:“地下原來有洪水,大禹治水13年而獲成功,地上百姓正在為其慶賀。”

玉帝聽後連連點頭,太白金星見玉帝高興又奏道:“大禹治水是人間大事,玉帝是否對其有所表示?”

玉帝問:“如何表示?”

太白金星奏道:“可否賜大禹一塊石匾,以示天意。”

“好,此事就交給你去辦,一百天之內把此事辦成。”玉帝傳下一道聖旨,命太白金星、楊戩、魯班等到人間去賜禦匾。

楊戩帶著魯班走遍天下尋找合適的石匾,整整找了90天而沒有選中一個,由於玉帝賜匾不能太小,而人間的所有匾額都不大。此事令楊戩、魯班作難。一日,當行至崇山大禹住的地方,見其家後的大山很高,便商定在此山陡崖處為大禹刻匾。回天宮將此設想稟告太白金星。太白金星說:“山下是大禹的住處,在揭匾時,怕山石砸壞宮室,傷了大禹的家人,豈不好心做了壞事。”太白金星靈機一動,對二位說:“我自有辦法,你們隻管前去刻匾也就是了。”

二神走後,太白金星叫來崇山的山神土地,吩咐道:“大禹治水有功,玉帝要在崇山賜禦匾,恐在揭匾時砸毀禹宮。現命你二位,化兩隻小鳥告訴大禹搬家。”

再說大禹受舜帝封賞後,沒有一點居功自傲的想法,而是惟恐自己治的水再泛濫,他便到各地去巡視。安排塗山姚和兒子啟在少室山下居住,崇山下的家已托給一老者看管,自己很少回家,老者在大禹宮內居住,幾天來聽到兩隻小鳥吱吱喳喳叫個不停,因不懂鳥語,便沒有理睬。鳥兒叫得急了,他就用石頭去砸。

山神、土地見這種辦法不靈驗,就去見太白金星。太白金星道:“玉帝賜匾,一百天的期限隻差一天就要到了,不能再延誤時間,待我去一趟。”

太白金星化作一算命先生,拄著仙仗來到大禹宮,見到老者便問:“你知道鳥在叫什麼嗎?”老者直搖頭,說:“不知道。”太白金星說:“鳥兒在說,搬家,搬家,不搬家砸家。你家後麵的山快塌了,趕快搬家吧。”說罷一搖仙仗便不見蹤影。

老者恍然大悟,因無法告知大禹,就急忙給大禹搬家。待他將大禹的家當將要搬完時,玉帝賜匾揭匾的時辰已經到了。

這天午時,整個崇山是烏雲密布,隻聽一聲炸雷,將大禹宮後的山峰劈為兩半。隨著雷聲,大大小小的山石便砸向大禹宮,頓時大禹宮就成了亂石堆。一塊四四方方的無字匾額掛在了山峰岩壁上。“匾掛石崖”的說法,也由此而來。數千年後的今天,這塊匾還清晰可辨。現在的崇福宮,即過去大禹的家,也叫大咼。

玉皇大帝給大禹賜匾的事一時傳遍天下,世人皆知,大禹的威望再高一籌。舜帝駕崩,臨終前執意把江山禪讓給大禹,大禹不受,就隱居在少室山下。然而,天下各部落的首領紛紛投奔大禹,在眾首領的推舉和簇擁下,大禹不得不在距崇山不遠的陽城即天子位,並建國都,國號為夏。大禹稱帝後,騎著神馬到處安撫百姓,安排洪水退了之後的生產、生活。黎民百姓過著風調雨順、安居樂業的日子。大禹駕崩後,便把江山傳給兒子啟。迄今告成鎮還保留著禹都陽城的遺址。

美麗的傳說已成為遙遠的過去。而啟母石和匾掛石崖卻給這裏留下了一道極為神秘的人文景觀,供世人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