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常見症狀病(1)(2 / 3)

5.頭痛的誘發因素。頸肌炎所致的頭痛隨頸部運動而加劇,頸肌緊張性頭痛因活動頸部而感輕鬆;轉頭、俯首、咳嗽常使腫瘤、腦膜炎引起的頭痛加重:血管性頭痛,平臥時加重,而直立時可減輕:某些藥物引起的頭痛,停藥後即可緩解。

6.伴隨症狀。伴劇烈嘔吐者多見於腦瘤、腦膿腫、腦炎、腦膜炎、蛛網膜下腔出血、腦水腫等;伴眩暈可見於小腦腫瘤、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基底動脈型偏頭痛及頸椎病等;伴有進行性視力障礙者常見於青光眼、高度近視及腦垂體腫瘤等;伴癲癇發作者可見於腦血管畸形、腦膜腫瘤、腦瘤及腦寄生蟲病等;伴發熱可見於多種傳染性疾病;慢性頭痛患者,如頭痛驟然增劇,神誌逐漸不清,要高度警惕腦病的形成。

昏迷

當大腦皮質機能受到嚴重抑製時,則患者的意識、感覺和隨意運動就完全喪失。這種狀態稱為昏迷。深度昏迷時,患者呈現肌肉弛緩、沒有自動運動、不能咽食、大小便失禁和各種反射(如角膜反射、瞳孔反射等)消失,但呼吸和循環等機能仍然存在。較淺的昏迷時,患者的反射仍然存在。昏迷是一種嚴重的病理狀態。

1.首先應判斷病人是否為昏迷。一般不難,但有時也不容易,需要注意與以下一些貌似昏迷的情況相鑒別。暈厥時僅短暫意識喪失,無需特殊處理即可自行恢複;癔病性昏厥雖然對周圍環境無反應,但神經係統檢查正常,且常有精神因素可資鑒別;鎖閉綜合症病人呈失運動能狀態,眼球不能向兩側轉動,口不能張,四肢癱瘓,貌似睜眼昏迷,實際意識尚清,能理解問話,可用垂直的眼球運動和瞬目示意:嗜睡和昏迷不僅表現相似,兩者的生理基礎也有密切關係,但本質上仍有區別。在很多疾病中,昏迷常以嗜睡、昏睡等睡眠過多性障礙為前奏,故對嗜睡病人既要與昏迷相區別,又要警惕其意識障礙的發展,嚴密觀察是否加深而進入昏迷。

2.昏迷原因。①急性傳染病如腦膜炎、腦炎、腦膿腫及腦型瘧疾常可引起昏迷(病原體直接損害腦組織);敗血症、肺炎、中毒性菌痢等嚴重感染可因中樞神經係統受毒素影響而發生昏迷。②藥物中毒如乙醚、酒精、嗎啡、巴比妥類安眠藥及氯丙嗪等抗精神失常藥,是中樞神經的抑製劑,服用過量後可引起昏迷。一氧化碳、苯胺等有破壞人體血紅蛋白帶氧能力,使腦組織缺氧而昏迷。有機磷農藥、四氯化碳、砷劑、汞劑等嚴重中毒時也可出現昏迷。③代謝障礙如血糖低於50毫克%往往可發生昏迷,稱低血糖昏迷:糖尿病未經控製可並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或高滲性糖尿病昏迷(由於血糖高於1000毫克%,血漿滲透壓升高,水分由細胞內向細胞外移動,造成腦細胞脫水);尿毒症及肝功能衰竭也可發生昏迷(毒性代謝產物對中樞神經係統的損害);肺性腦病及心源性腦缺血時發生昏迷,是腦組織缺氧所致。④腦組織非感染性損害如腦出血、腦栓塞、腦外傷和腦腫瘤等,均可破壞腦組織或影響其血液循環而引起昏迷。高血壓、急性腎炎和妊娠中毒症等可因血壓急劇升高,發生高血壓腦病而致昏迷。

3.發病季節與年齡。發病於冬春季者,多見於流腦、斑疹傷寒、大葉性肺炎等;發病於夏秋季者,多見於乙腦、腦幹型脊髓灰質炎、腦型瘧疾、中毒性菌痢、傷寒等。兒童發病首先考慮急性感染性疾病;老年發病應想到腦血管意外的可能。

4.起病的緩急。起病急而持久者,常為顱腦外傷、腦血管意外、急性中毒、急性腦缺氧等;起病急而短暫恢複者,多提示為一過性腦供血不足、高血壓腦病、輕度腦外傷、癲癇等;若起病比較緩慢,於疾病進入一定時期後昏迷者,則常提示各種急、慢性感染,顱內占位性病變及全身代謝紊亂性疾病。

5.瞳孔的變化。這是昏迷病人極為重要的體征,常提示某些病因及反映病情的變化。兩側瞳孔散大常見於顛茄類、氰化物、一氧化碳、肉毒中毒等;兩側瞳孔縮小,多見於巴比妥類、嗎啡類、有機磷、氯丙嗪中毒及橋腦出血。兩側瞳孔大小不等,可見於內囊型腦出血及腦外傷等。至於瞳孔的對光反應常與昏迷的深淺有關。隨著昏迷的加深,瞳孔對光反應也隨之消失。

6.昏迷伴隨症狀。伴高熱者,常為感染性疾病及中暑;伴有抽搐者,多見於腦血管意外、癲癇、藥物中毒(如服大量異煙臍);伴有偏癱者,常見於腦血管意外。

驚厥

驚厥是大腦皮質機能紊亂所引起的一種運動障礙。是突然發生的短時間的不隨意的肌肉抽動,常伴有一時性的知覺喪失,有時有發作後昏迷。抽動可以是全身性的,也可以僅局限於身體的一部分。發作前常有先驅症狀。嬰幼兒的中樞神經係統尚未發育成熟,故很易發生驚厥。

驚厥雖來勢凶險,樣子可怕,但如能及時處理,多數患者能轉危為安,不留後遺症,但如為中樞神經係統疾病或嚴重感染引起的驚厥,則較難治療,故驚厥的預後與引起驚厥的原因有密切關係。

1.發病年齡。生後5~8天者主要考慮低血糖、低血鈣、低血鎂等代謝紊亂及新生兒破傷風、敗血症等所致:2~6個月發病者,以產傷後遺症、高熱、代謝紊亂為多見;7個月至3歲多由於感染而發生高熱,先天或後天性神經係統病變引起;3歲以上以高熱驚厥多見:青少年時期發病,多見於顱腦外傷、癲癇等;成年人以腦外傷和腦瘤等多見,發病於晚期妊娠者,可能為子癇;老年人常由於高血壓腦病、腦血管意外、腦瘤、腦寄生蟲等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