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常見症狀病(1)(3 / 3)

2.發作時的前驅症狀。有饑餓感、心慌及出汗者可見於低血糖症:先有頭痛、嘔吐者多見於高血壓腦病、顱腦外傷、蛛網膜下腔出血、顱內占位性病變等:先有肢體局部抽動,似入夢境者,可能為癲癇大發作;由情緒波動引起者可能是癔病。小兒驚厥發作前如仔細觀察,常有驚跳、抖動、發呆、呼吸不規則等前驅症狀。

3.伴隨症狀。伴意識障礙者,多屬腦部器質性病變,如腦瘤、腦外傷、腦血腫、蛛網膜下腔出血、癲癇發作、小兒高熱等;無意識障礙者,可見於癔病、破傷風、狂犬病等;伴發熱多見於小兒急性感染性高熱、重度失水、各種感染性腦炎或腦膜炎等;伴血壓增高者可見於高血壓腦病、子痛發作、鉛中毒等;伴頸項強直、嘔吐者可見於各種腦膜炎、腦膜腦炎、蛛網膜下腔出血、非酮症糖尿病高滲性昏迷等:發作時瞳孔散大,可見於癲癇大發作、阿托品類藥物中毒,大劑量安眠酮、導眠能等安眠藥物中毒;發作時瞳孔縮小者,可見於嗎啡中毒、有機磷農藥中毒等;發作時若兩側瞳孔不等大者,可能有腦疝形成。

心悸

心悸是自覺心跳或心前區搏動感。心跳過快、心跳增強或心律不規則,均可引起心悸。

1.生理性心慌。健康人在安靜時無心慌感覺。但在從事體力勞動、劇烈運動以及驚嚇、情緒過度緊張或精神激動、情緒過於興奮時,由於心跳快而有力或出現早跳時感到心慌;精神過度疲勞、情緒低落或健康狀況欠佳時,又適逢體力勞動或活動較多時也會感到心慌,這都是生理現象。在充分休息後可很快消失。

2.心慌的原因。可見於心血管疾病,如先天性心髒病(如房或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法樂氏四聯症):後天性心髒病(如風濕性心髒病、高血壓性心髒病、冠心病);心肌病(如克山病、產後心肌病);心肌炎(如風濕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等。亦可見於非心血管病性疾患,如發熱、甲亢、貧血、低血糖、嗜鉻細胞瘤、胸腔積液或氣胸、腹水及某些藥物(如腎上腺素、麻黃素、氨茶堿、甲狀腺素、阿托品)等。心律失常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個症狀,亦可能為電解質紊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或某些藥物所致,如早搏、心房纖顫、陣發性心動過速等,都是引起心慌的常見原因。

3.發病年齡。青少年多見於先天性心髒病、心肌炎、發熱、風濕熱等;中年人多見於貧血、甲亢、風濕性心髒病、心動過速、各種早跳、心髒神經官能症等:老年人多見於冠心病、高血壓性心髒病、風濕性心髒病、梅毒性心髒病、心動過緩、低血糖、貧血等。

4.心慌特點、持續時間及規律。心慌突然發生與突然終止,心跳每分鍾150次以上,跳得非常齊,可以連續幾分鍾、幾小時甚至幾天,過去有反複發作史,為陣發性心動過速;持續時間長,進行性加重,活動時更明顯者,見於各種心髒病所致心肌肥厚;無一定規律,時輕時重,時有時無,持續時間不定,自感心跳間歇或不規則者,為早搏或心房纖顫等。

5.心慌伴隨其他症狀。若心慌伴有咳嗽、胸痛、呼吸困難者,見於氣胸、胸膜炎、胸腔積液、心包疾病;若同時伴有尿少、浮腫者,多為心力衰竭;伴有胸痛、出冷汗、血壓下降者,提示心肌梗塞;若伴有頭痛、頭暈、失眠、多夢、健忘等神經衰弱症候群者,為神經衰弱或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若伴有高熱、全身中毒症狀嚴重者,則應考慮中毒性心肌炎。

咳嗽

咳嗽是一種反射性的動作,也是保護性的動作,借以將呼吸道的異物或留在呼吸道內的分泌物排出。炎症、異物或刺激性氣體等對呼吸道的刺激通常經由迷走神經傳到咳嗽中樞,反射地引起咳嗽。

1.起病。突然發生多為呼吸道異物或急性炎症,如急性喉炎、急性支氣管炎、肺炎、肺膿腫、肺水腫、胸膜炎及自發性氣胸等;緩慢起病者,多為肺結核、肺癌、縱隔腫瘤及心髒擴大等。

2.年齡。青年人慢性咳嗽,多見於肺結核、支氣管擴張及支氣管內膜結核等;老年人慢性咳嗽,多見於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原性心髒病及肺癌等。

3.時間。晨間咳嗽者,多見於上呼吸道慢性炎症、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擴張等;夜間咳嗽者,多見於肺結核、支氣管哮喘與心力衰竭等。

4.性質。咳嗽無痰稱幹性咳嗽,以胸膜炎、氣胸為常見。所謂刺激性嗆咳,可見於慢性喉炎、氣管炎、支氣管內異物的早期、中央型肺癌及支氣管淋巴結結核、主動脈瘤、縱隔腫瘤等;咳嗽伴有痰液者稱濕性咳嗽,常見於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膿腫及肺結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