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了解營養素——它是人體大廈的“磚石”(2)(3 / 3)

此法的缺點是,它隻回答機體氮的進與出的關係,未能反映機體蛋白質代謝的實際狀態和機體機能狀態。

(3)氨基酸及其模式與需要量。成人有8種必需氨基酸,嬰兒有9種。羅斯根據氮平衡實驗求得成人必需氮基酸的需要。嬰兒的需要是依據生長最佳狀態而求得。羅斯在攝入氨基酸氮的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在混合氨基酸食料中除去某一種氨基酸後引起負氮平衡,重新加入該種氨基酸,又能恢複氮平衡這種方法為依據,確定必需氨基酸的量。目前還被人們廣為應用。必需氨基酸與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上,在嬰兒必需氨基酸應占所有氨基酸總量的43%,兒童36%,而成人為19%一20%。

需要量與供給量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係。需要量是指滿足機體生理需要的最低量。供給量考慮到個體差異,在需要中的基礎上加上安全係數,即能滿足這一人群中所有人的需要量。一般為平均需要量,加上2個標準差,大約是增加30%。

三、脂肪:熱能的發電站

1、脂肪和類脂

脂類可分為脂肪和類脂,它們的功能各不相同。

(1)脂肪的功能有:

①儲存和供給熱量。脂肪儲存在皮下、髒器周圍、肌間隙等儲存熱量。脂肪由於個體一生變化大,固又稱可變脂。1克脂肪在體內氧化可產生38千焦(9千卡)熱量,比等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大一倍多,是產熱量最高的營養素。

②飽腹感。脂肪能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狀,增加可口性(口味),增進食欲。並且,脂肪在胃中的停留時間長,不易饑餓,因而有較好的飽腹感。

③保護內髒維持體溫。位於髒器周圍的脂肪可固定髒器,防止內髒髒器的下垂,位於皮下的脂肪可防止外力作用下骨骼的損傷。脂肪在皮膚下麵,可阻止體表散熱,起保溫作用,有助於禦寒;又可吸收外界的熱量不致傳到機體內部,起隔熱作用。

④儲存必需脂肪酸。可作為必需脂肪酸的儲存庫,需要時為機體提供必需脂肪酸。

⑤合成前列腺素等。必需脂肪酸是前列腺素、血酸素、白三烯的合成原料。必需脂肪酸對細胞膜和線粒體的結構完整十分重要。

⑥治療作用。由中鏈脂肪酸所組成的甘油三酯,在營養治療中有特殊重要意義,它不會引起血脂增高和動脈粥樣硬化,並能對胰腺功能不全、膽汁缺乏等消化不良、吸收障礙患者提供能源,且不會增加滲透壓或體積負荷。

(2)類脂的功能有:

①構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生物膜包括細胞膜、各種細胞器膜等,類脂由於個體一生變化相對小,固又稱固定脂。它們都是由磷脂、糖脂和膽固醇等組成的類脂層;腦髓和神經組織含有較豐富的磷脂和糖脂。

②轉化為類固醇激素和維生素D3。膽固醇則是製造體內固醇類激素的必需物質,也是機體合成維生素D3的原料。

③轉化為第二信使和神經遞質。類脂中的卵磷脂是神經遞質乙酰膽堿和膽堿的前身物質。膽堿也是神經遞質乙酰膽堿的前身物質。類脂中的磷脂酰肌醇可轉化為第二信使。

④促進脂溶性物質的溶解。類脂和脂肪都能幫助脂溶性物質和脂溶性維生素的溶解吸收。

⑤保護皮膚。保護上皮細胞功能正常,促進皮膚角化,加速皮膚損傷的愈合等。

⑥其他作用。如,類脂對細胞膜隻允許細胞與外界發生有選擇性的物質交換,攝取營養素,排出廢物等新陳代謝中起重要作用。

2、脂肪的分解與運輸

脂類的消化主要在十二指腸進行,需膽汁酸的乳化幫助,在胰腺分泌的胰脂酶的催化下被分解。膽汁酸可將脂類乳化成小的微粒,使它們溶於水,然後在胰脂酶的作用下被分解。若膽汁酸和胰脂酶在腸道減少(如膽汁或胰酶排出減少),可造成脂肪瀉。脂肪在腸道主要被分解為脂肪酸、甘油、甘油一酯,然後被小腸吸收,吸收後形成乳糜微粒,經乳糜管人血。

血脂是指存在於血液中的脂類。有三脂酰甘油(即脂肪)、膽固醇和固醇酯、磷脂、遊離脂肪酸。血脂是難溶於水的物質,在血液中它們以結合成脂蛋白的方式運輸。

主要的脂蛋白種類有:乳糜微粒、極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四種。不同的脂蛋白主要運輸的脂類不同,遊離脂肪酸是與血漿清蛋白結合運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