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參,雖然也叫“參”,但它卻不像人參、西洋參般貴氣、力量宏大,而價格也更“親民”,可謂是補氣藥中的“草根”。很多中醫大夫開的藥方中,都有黨參這味大眾補藥;一些餐廳、飯店的招牌菜中也往往有黨參這個普通補品。
黨參作為藥用,在清代的醫藥書著中才有收載,但在此前的有些書著中論說人參,似乎包括了黨參。清代以前,沒有關於黨參藥用的記載。但是否在清代以前,人參與黨參混同,人參之用也包含了黨參之用呢?“上黨人參”是指人參,還是現今的上黨黨參呢?這一直是學術界爭論問題。一部分學者認為,上黨人參就是指人參,不是黨參;清代以前未用黨參,所用人參沒有包含黨參。而另一部學者的觀點完全相左,上黨人參是上黨黨參,那個地區現在沒有生長,過去也沒有生長人參,哪有上黨人參呢?!所以清代以前所用人參,包含了黨參。其實這一點在梁代著名醫藥學家陶弘景在其所著《名醫別錄》中就有一段記載,說:“上黨在冀州西南,今來者行長而黃,狀如防風,多潤實而甘……。”這明明指的黨參,人參哪是這種形狀?哪有像防風的人參,隻有黨參,極似防風的形狀。由此可見,清代以前的人參從來源到使用,都包含了黨參。也就是說,在清代以前,黨參是可以當作人參用的!
地道的黨參產自哪裏?
黨參是桔梗科桔梗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黨參以及同屬幾種黨參的根。因產區不同,有潞黨、台黨、紋黨、岷黨、白條黨、川黨、東黨、西黨、鳳黨、晶黨等別名。黨參主要分布於華北、西北及東北的部分地區,全國很多地方有引種,野生黨參以山西五台山一帶所產“台黨”為正宗;家種黨參以山西長治地區(原上黨地區)所產“潞黨”及甘肅隴西、定西所產“白條黨”最為有名,為地道藥材。
市場上最常見的黨參
黨參藥材的根呈長圓柱形,表麵黃棕或灰棕色,根頭部有眾多疣狀突起的莖痕及芽,俗稱“獅子頭”;根頭往下有致密環紋,向下漸疏,有的可達全長一半,野生者多環紋,栽培品則少,若年頭少者可沒有環紋;全體有縱皺紋及橫長的皮孔,支根斷落處常有黑褐色膠狀物痕跡。質稍硬或略韌性,斷麵有裂隙,皮部淡黃至淡棕色,木部黃白色,呈“菊花心”,有特殊香氣,味微甜。
性情溫和,平補脾、肺之氣
黨參味甘,性平。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養血的功效。主要用於以下病證。1.脾氣虛證主要是中氣不足引起的體虛倦怠,食少便溏等。它常代替人參應用。2.肺氣虛證主要表現咳嗽氣促,語聲低微,動則汗出等,亦常代人參應用,但力較弱。3.氣血兩虛證黨參既補氣,又養血,所以氣血兩虛病證常用,如症見麵色蒼白,或萎黃,乏力,頭暈,心悸,失眠等。補氣之力雖不及人參,但具有人參所不具備的補血之功。4.既氣虛又傷津的病證如體虛,氣短乏力,口渴舌燥等;熱病後期,以及慢性疾病常出現氣津兩傷的症狀。
黨參治病方
1.參棗湯(《十藥神書》)——黨參15克,大棗20枚,水煎分早晚2次服,吃棗,喝湯。具有補益氣血的功效。用於氣虛血虧,消瘦,倦怠,貧血等。
2.上黨參膏(《本草綱目拾遺》)——黨參500克,北沙參250克,桂圓肉200克。水煎濃縮,加1倍量的蜂蜜熬成膏,每服1湯匙(約25毫升),以沸水衝化頓服,每日3次。有補氣養血,清熱利肺的功效。用於肺氣不足,肺熱傷陰,久咳失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