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補養之長,補益之最——黃芪(2 / 2)

黃芪效驗方

1.十全大補酒(《太平聖惠方》)——熟地、白芍、當歸、川芎、黨參、茯苓、黃芪各60克,甘草、肉桂各30克,白酒2000毫升。將上藥浸於酒中,7天後過濾使用。每次飲用10毫升,早、晚各1次。有補氣養血,溫陽祛寒的功效。用於氣血兩虛,而兼有陽虛有寒體質,症見食少,乏力,頭暈,心悸者;瘡瘍潰而不斂,膿水清稀,瘡麵下陷者也可應用。

2.參芪首烏補酒(《民間方》)——黨參、黃芪、製何首烏、黃精各20克,50度以上白酒2000毫升。將上藥浸於酒中,密封1個月,開封去渣飲用。每次20~30毫升,每天3次。有補氣血,益肝腎的功效。用於氣血不足,肝腎虧虛,貧血,神經衰弱,產後血虧等。

3.黃芪陳皮麻仁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黃芪9克,陳皮9克,火麻仁6克,水煎取藥液,調入蜂蜜1匙,空腹服。用於老人身體虛弱,大便秘結。

4.黃芪茶(《巧用營養滋補藥》)——黃芪每日30~60克,泡水隨飲。長期飲用,可治療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蕁麻疹。

黃芪藥膳方

1.黃芪紅棗湯(民間方)——生黃芪片30克,紅棗30克,二者共煮,每日1劑,食棗喝湯。用於氣血不足,病後體虛,體弱多病。

2.黃芪枸杞燉乳鴿——黃芪、枸杞子各30克,乳鴿1隻,鹽、味精、料酒、蔥、薑適量。將乳鴿於水中憋死後,去毛洗淨;將上藥與乳鴿一起放在瓷碗內,加適量清水,隔水燉熟,再將調料加入。有補中益氣,托瘡生肌的功效。用於中氣虛弱,體倦乏力,表虛自汗,以及瘡瘍潰後久不愈合等。

3.黃芪甲魚湯(民間方)——黃芪60克,甲魚1000克,鹽、味精、料酒、蔥、薑適量。將甲魚洗淨,切成4塊,與黃芪片一起放入沙鍋,加清水浸沒,加入調料,先大火煮開,後改小火慢燉2小時。吃甲魚喝湯。具有滋補肝腎,補益元氣的功效。用於肝腎不足,氣虛體弱,子宮脫垂等。

4.黃芪豬心(《趙真人濟急方》)——黃芪加酒炒、研末,再以熟豬心沾黃芪末吃。用於治療陰汗濕癢。

選用黃芪的小竅門

蜜炙黃芪可增強補中益氣的功效,故用補脾補肺的功效時宜用炙黃芪。其他用途時一般宜用生黃芪。

選購黃芪時,以條粗而不空心,皮細質綿軟而不硬,切麵皮部白色,木部鮮黃色,菊花心明顯,粉性足,裂隙不大,纖維性不強,味甜而有豆腥味者為佳。

在選購黃芪時,最要注意的還是質量的優劣,識別優劣主要看它粗細以及粉性、柔軟程度。現在在河北、山東等地栽培黃芪的年頭很短,生長1年或2年就采收,質量很差。這些黃芪一般是粉性小,質硬而不綿軟,價格很低。

在黃芪藥材市場上,過去有很多偽品,現已少見,這些偽品來源於多種植物的根,多數是豆科植物,如錦雞兒、刺果甘草、紫苜蓿、白香草木犀、藍花棘豆、大野豌豆等植物的根。因品種較複雜,不一一論述,隻要認準黃芪真品,這些偽品均可一一剔除。

黃芪最易生蟲,所以貯存要以防蟲為主,可將黃芪充分幹燥後裝盛在能封口的壇罐中,置陰涼幹燥處。